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稱為瘦西湖,這個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這樣俗,老實説,我是不喜歡的。下船的地方便是護城河,曼衍開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這是你們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還有許多杈杈椏椏的支流。這條河其實也沒有頂大的好處,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靜,和別處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們是知道的,小金山卻在水中央。在那裏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錯--可是我還不曾有過那樣福氣。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這兒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個塔,和北海的一樣,據説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連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兩爬館蟒蛇展區經過2個月的封閉改建,終於裝修完成啦!蟒蛇們跨越小康,一朝“烏鴉變鳳凰”,從雙蛇宿舍轉入生態化豪宅的蛇們,想必心情和飼養員們一樣歡喜。
升級後的蟒蛇展區 綠意盎然
對於蟒蛇新家的環境丰容佈置,經過工作人員們反覆討論,定下了生態化的基調。工作人員在展區種植了小灌木、蕨類植物,鋪設了草皮,使展區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開展本土植物丰容是接下來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飼養員們在動物園裏尋尋覓覓,收集了不少木椴、藤條、石塊以及一些特色的植物來為新的蟒蛇展區點綴,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垂盆草
展區裏還放了一些木椴,也在溪流上架起一根“倒木”,藤條纏繞着它們,水泥面上鋪設了的水苔和黃石讓森林的氣息濃郁了不少。
清澈的溪流裏種植了各式各樣的挺水植物,石菖蒲、水竹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小溪里布滿大小不一的卵石,使它顯得生機勃勃。假樹下的地面、溪流岸邊種植了各種各樣的植物,如天胡荽、垂盆草、少花馬藍,江南卷柏等等,使展區裏充滿生機。
這些都安排上了還覺得不夠,工作人員又選擇了一些與蟒蛇同生境的昆蟲和真菌標本來點綴展區。考驗眼力的時刻來啦!
採用昆蟲標本應用於動物展區生境的“裝飾”首先要考慮到選擇的物種需要與展示動物的野外分佈保持一致,然後標本佈置的位置符合昆蟲的生活習性,且不能放在容易被蟒蛇活動破壞的區域或位置。於是經過兩爬館組員的仔細研究後,選取了亞洲亞熱帶、熱帶的森林昆蟲——巨鋸鍬甲、獨角仙(雙叉犀金龜)、凸星花金龜、大竹象、黑蚱蟬的標本,粘附在假樹上的末梢上,這樣既能讓遊客看得清楚,又能讓蟒蛇不容易觸碰到,畢竟,真標本可不是塑料模型,可是比較脆弱的呢。
左至右:雙叉犀金龜、凸星花金龜、巨鋸鍬甲
大竹象
黑蚱蟬
這些都是工作人員自制的私藏珍品哦~
此外還採用了中國南方森林裏的“仙草”——赤靈芝的標本,固定在展區外側的倒木上,用於營造林下的生境。
蟒蛇展區主要飼養展示亞洲南部的緬甸蟒和網紋蟒,展區環境設計上除了設置基本的山岩、瀑布、假樹、喬灌藤草蕨等植物外,還利用亞洲南部本土的昆蟲和真菌標本點綴展區,不僅讓展區模擬的森林生境變得更活躍,也能使得遊客瞭解到蟒蛇棲息的森林生境中有哪些奇特而有趣的“鄰居”,增添了科普的趣味性。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有請主角登場!
新蟒蛇展區開放首日,放入緬甸蟒三條。只見它們緩緩地挪動身子,認真感受自己的新居~
蟒蛇展區控制一定温度和濕度,夏天配有風扇,濕潤而舒爽~
展區中最小的一條緬甸蟒,體重25kg
展區中最大的緬甸蟒(白化),重達50kg
身形最大的它卻是最害羞的 常常躲在草叢中
【來源:上海動物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