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贏在糊塗

大智若愚,贏在糊塗

學學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説我糊塗,其實我不傻!只是世事多變幻,創業難,敗家快,人説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其實是,明哲保身,大智者往往大愚,聰明者多,能過“愚”字關者鮮矣!­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

­

(1)糊塗人聰明一世。 ­

人應該學會聰明,學會生存之道。但不是學小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面上糊塗的人,雖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終立於不敗之的,在人性的很多領域就是這種現象。 ­

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奮鬥了一生即將離去之時,留下了“難得糊塗”這一名訓,是不無道理的。仔細品味,它竟適合於人性叢林中的某些領域。 ­

糊塗與清醒是相對應的。清醒意味着理智與理性,人要想在叢林中行走必須保持着清醒的頭腦,這樣才不致於決策失誤,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去和別人競爭,去戰勝別人,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那麼這樣説“糊塗”自然無它的領地了?不,有,儘管很少,所以才難得。 ­

在人性的叢林裏,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對手?可以依靠誰,不可以依靠誰?應該怎麼去戰勝對方?應該怎麼去上台階?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不清醒。這是生活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起碼的生存條件。離開了這些認識,我們將生活在一片盲目之中而不知所措。 ­

在與上級相處的領域裏,糊塗總比聰明好。蕭何便是很好的例子。當年與劉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輩,而最後皆被劉邦和呂氏疏遠和加害,唯有蕭何能安度晚年,為何?蕭何確實有一幅難得的糊塗。他從來對一些大事持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樣劉、呂便放鬆了對他的注意,從而聰明地保全了自己。 ­

上級畢竟有他的權力,一旦你表現出才智超過他,他便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他不會讓你長期這樣下去的,可以説這是人性的必然,一旦你是位特聰明的人,你就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不要處處張揚你的聰明和才智,要儘量裝得糊塗一點,裝得不如你的上司,讓他獲得一種優越感,讓他陶醉於他的成就之中,而你則小事糊塗一點,大事注意一點就行了。這樣的糊塗,並非顯示出了你的無知。只要能保全自己,還是應該這樣的。 ­

聰明的讀者,但願你能聰明一世。而不要聰明一時,也不要糊塗一世。既然難得糊塗,那就不應該多,適可而止為最佳。 ­

(2)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 ­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終,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點“愚”。不敗人生,“才”不外露。 ­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普遍有一種自我優越感,而且一個人的行為、情緒往往與這一優越感有着極大的關聯;一旦他意識到自己的可笑幼稚或愚蠢,那種優越感便會給自我一個爽快的獎賞。反之,優越感由於感到自我的失敗,而這失敗是對方造成的,因而便會產生一種近乎專橫的粗暴,並通過情緒和行為或語言把這種粗暴施加於對方,甚至於是一種不挫敗對方絕不罷休的怨恨。 ­

所以,這是一個可怕的陰暗領域,然而,它又是那麼普遍地存在。作為人的劣根性,它像個幽靈,纏着人類不放。我們看不慣這一可恨的傢伙,但卻拿它毫無辦法。在此之前,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儘管在日常交際中,我們時常感到有某種東西在駕馭着人們的情緒,我們一不小心,它就要煽起對方的怒火與厭恨,更糟的是,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因而就讓對方忽然就對自己冷淡了起來。 ­

我們之所以這麼無知,全是因為我們自己也在犯着同樣的毛病:自作聰明,過分相信自己。就是因為這毛病,我們時常在無意中因抓住對方的缺點或錯誤而沒加遮攔的加以指出,而這極大的傷害了對方精心為自己構造的優越感。又或者,我們時常在無意中抓住一個顯示自己聰明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對方能注意到自己的智慧,而這無疑使他的優越感感到極大的不滿。而事實上,我們的“無意”也並非真正的無意,而是我們習慣了“有意”之後從而對“有意”產生的一種淡漠的感覺。這種“無意”往往就是最為深刻的“有意”。 ­

約翰·華納梅克曾説:“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總是隨身帶着一把放大鏡,當他們希望時,就用它來看別人的不完美。”其實,“有些人”是多麼保守的字眼,華納梅克對人類社會也太過温和了,因而才顯得那麼留情面。“別人的不完美”往往給觀察者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滿足感,而同時忘記了自己身上也有着同樣的不完美。而當我們看到他人的才智,看到他人的成功時,我們所興起的就不僅僅是妒忌,甚至還會因此而對他產生一種毫無來由的厭恨與不屑,當我們看到熒屏上的這類形象時,我們打心底裏發出鄙夷的哼聲,而此時,我們卻多麼可笑地暗自認同了自我。 ­

“你的愚笨,便是他的驕傲;你的聰明,便是他的恥辱。” ­

(3)處事不要太認真。 ­

有位智者説,大街上有人罵他,他連頭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罵他的人是誰。因為人生如此短暫和寶貴,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為這種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費時間呢? ­

做人是一門學問,甚至是用畢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箇中因果的大學問,多少不甘寂寞的人求原竟委,試圖領悟到人生真諦,塑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複雜性使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洞明人生的全部內涵,但人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總是侷限在事件的啓迪上,比如:做人不能太較真便是其中一理,這正是有人活得瀟灑,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得乾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着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毛病,恐怕那傢伙罪不容誅、不可救藥了。 ­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極有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着眼而不會目光如豆,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所以他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偉人。 ­

不過,要真正做到不較真、能容人,也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養,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需要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屬出半點毛病,動輒捶胸頓足,橫眉立目,屬下畏之如虎,時間久了,必積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並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攬的,何必因一點點毛病便與人鬥氣呢?可如若調換一下位置,挨訓的人也許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緒。 ­

在公共場所遇到不顧心的事,實在不值得生氣。素不相識的人冒犯你肯定是別有原因的,不知哪一種煩心事使他這一天情緒惡劣,行為失控,正巧讓你趕上了,只要不是侮辱了你的人格,我們就應寬大為懷,不以為意,或以柔克剛,曉之以理。總之,不能與這位與你原本無仇無怨的人瞪着眼睛較勁。假如較起真來,大動肝火,刀對刀、槍對槍地幹起來,釀出個什麼後果,那就犯不上了。跟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較真,實在不是聰明人做的事。假如對方沒有文化,一較真就等於把自己降低到對方的水平,很沒面子。另外,對方的觸犯從某種程度上是發泄和轉嫁痛苦,雖説我們沒有分攤他痛苦的義務,但客觀上確實幫助了他,無形之中做了件善事。這樣一想,也就容過他了。 ­

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裏更不要較真,否則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間哪有什麼原則、立場的大是大非問題?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階級鬥爭”的眼光看問題,分出個對和錯來,又有什麼用呢?人們在單位、在社會上充當着各種各樣的規範化角色,恪盡職守的國家公務員、精明體面的商人,還有廣大工人、職員,但一回到家裏,脱去西裝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這一角色的“行頭”,即社會對這一角色的規矩和種種要求、束縛,還原了你的本採面目,使你儘可能地享受天倫之樂。假若你在家裏還跟在社會上一樣認真、一樣循規蹈矩,每説一句話、做一件事還要考慮對錯、妥否,顧忌影響、後果,掂量再三,那不僅可笑,也太累了。頭腦一定要清楚,在家裏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所以,處理家庭瑣事要採取“綏靖”政策,安撫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當個笑口常開的和事佬。具體説來,作丈夫的要寬厚,在錢物方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越馬馬虎虎越得人心,妻子給孃家偏點心眼,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別往心裏去計較,那才能顯出男子漢寬宏大量的風度。妻子對丈夫的懶惰等種種難以容忍的毛病,也應採取寬容的態度,切忌嘮叨起來沒完,嫌他這、嫌他那,也不要偶爾丈夫回來晚了或有女士來電話,就給臉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臉不臉的審個沒完。看得越緊,逆反心理越強。索性大撒把,讓他瀟灑去,看有多大本事,外面的情感世界也自會給他教訓,只要你是個自信心強、有性格有魅力的女人,丈夫再花心思也不會與你隔斷心腸。就怕你對丈夫太“認真”了,讓他感到是戴着枷鎖過日子,進而對你產生厭倦,那才真正會發生危機。家裏是避風的港灣,應該是温馨和諧的,千萬別把它演變成充滿火藥味的戰場,狼煙四起,雞飛狗跳,關鍵就看你怎麼去把握了。 ­

上面曾提到,有位智者説,大街上有人罵他,他連頭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罵他的人是誰。因為人生如此短暫和寶貴,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為這種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費時間呢?這位先生的確修煉得夠可以了,知道該幹什麼和不該幹什麼,知道什麼事情應該認真,什麼事情可以不屑一顧。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磨鍊。如果我們明確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認真,可以敷衍了事,我們就能騰出時間和精力,全力以赴認真地去做該做的事,我們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就會大大增加;與此同時,由於我們變得寬宏大量,人們就會樂於同我們交往,我們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事業的成功伴隨着社交的成功,豈非人生一大幸事乎? ­

(4)誰是英雄? ­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以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注視。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論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 ­

­

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説,只有劉備與他才是。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也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到,雷聲大作。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説“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數。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 ­

劉備藏而不露,人前不誇張、顯炫、吹牛、自大、裝聾作啞,不把自己算進“英雄”之列,這辦法是很讓人放心的。他的種萊、他的數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斂了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在世上,氣焰是不能過於張揚的。 ­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受教於老子。當時老子曾對他講:“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令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卻顯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慾望或精力不加節制地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

中國舊時的店鋪裏,在店面是不陳列貴重的貨物的,店主總是把它們收藏起來。只有遇到有錢又識貨的人,才告訴他們好東西在裏面。倘若隨便將上等商品擺放在明面上,豈有賊不惦記之理。不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話説“滿招損,謙受益”,才華出眾而又喜歡自我炫耀的人,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吃大虧而不自知。所以,無論才能有多高,都要善於隱匿,即表面上看似沒有,實則充滿的境界。 ­

小聰明着眼於炫耀,大聰明則致力於事業。 ­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01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智若愚,贏在糊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