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個國家有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不收門票日出美成了一幅畫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休閒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大家好,我們又一次在路上相遇了。世界之大,風景繁多,今天我要帶領大家一睹這裏的風采,快來跟隨我的步伐看看吧。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靜立在曼德勒烏本橋的漫天霞光裏,早起的漁夫以誇張的姿態,把謀生變成了一門藝術,臉上塗着特那卡的小哥騎着水牛,留下一抹金黃色的剪影,這一刻放空自己,會發現某些小情緒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人生海海,不過是來一趟人間,等一場日出。

只要你想出發,有一天終究會抵達,於緬甸,總覺得這是一個離我雖然不遠,卻充滿神秘的國度,我一直在安心的等待一個契機的到來,直到這個冬天已經進入了尾聲,我方翩翩而來,從我的城市出發,甩掉厚重的棉衣,一腳踏進東南亞二十度的温潤中,你若問我為什麼選擇在這樣的冬天來緬甸,我可以回答你只是因為我喜歡夏天嗎?第一站就來到了心心念唸的烏本橋。

如果提起曼德拉,大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烏本橋吧,這裏不僅是緬甸年輕男女最喜歡的愛情橋,也是世界各地人來到曼德拉後,選擇的第一打卡地,時光追溯到150年前,烏本橋一帶本是低窪之地,雨季湖水上漲,湖濱成為澤國。為解決當地交通困難,敏東王修建了這座木橋,同時為了使橋樑不至腐朽,便用了珍貴的柚木來建設整座橋樑,從而具有了百年不朽的品質。這座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的柚木橋。

站在橋下仰望烏本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橋樑作為這座城市的交通工具,上面經過的人在緋紅的晨曦下,變成了一道唯美的剪影,橋上除了推着自行車的人,還有很多當地的僧人、尼姑,和往來的遊客在一起,匯聚成了烏本橋獨特的風景。

烏本橋下面的東塔曼湖,在每天的日出日落時分,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捕魚的漁夫在黎明時分就來這裏撒網,之前的時候,這是他們的主要謀生手段,隨着曼德勒旅遊業的發展,很多攝影人會不遠萬里專程前來這裏拍攝,漁夫撒網在日出時分的晨曦中,也成了一幅唯美的風景,這樣也催生了烏本橋下,專門來拍攝撒網的旅遊業務,基本上100元人民幣可以拍攝三五次。

第一天來緬甸,可能會對臉上塗着白白粉末的緬甸人感到好奇,着其實是由黃香楝的樹枝研磨而成,緬甸人將其稱為“特納卡”,將這種粉末塗在身上,不僅幽香沁人,而且有防止蚊蟲叮咬、消毒祛病、保護皮膚之奇效。在緬甸會經常遇到臉上塗滿特納卡的男女,這個傳統最早大約可上溯到2400多年前,文字確切記載,11世紀前後,黃香楝木就已經開始在皇家普遍使用了。

烏本橋下的捕魚有表演性質的,還有一些漁夫是真的在捕魚,他們採用最原始的方式,扛着長長的漁網走進水中,在水裏往返移動,捕撈着對生活的熱愛,而走到晨曦中暖黃色的身影,被我的鏡頭定格,也成了我眼中的美好。

烏本橋建於1851年,長1200米,走在烏本橋上的感覺,身邊時絡繹不絕的人羣,感覺還是有點奇妙的,烏本橋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3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鬥榫,這也是古人的聰明智慧吧。

來曼德勒的第一天,就感覺到了當地人深深的善意,我該怎樣形容我的感覺呢?當我對迎面走來那個穿粉紅色衣服的小小尼姑say hi 的時候,她走到我跟前,輕輕的抱了一下我,尼姑在緬甸是很清苦的,不僅需要自己化緣,粗活累活也都需要自己做,緬甸的和尚可以還俗,尼姑一旦進入佛門,卻要終生獻給寺廟和佛祖,小小年紀的她們,常年與青燈古佛相伴,依然保持着對生活和生命的熱忱。

烏本橋被被緬甸本地人稱為''愛情橋''。當初建橋時,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而橋下,騎着摩托車的人們,就那麼涉水而過,也成了這裏一道特別的風景。

如果看了上面的文章如果心動了,不妨在合適的時間,自己亦或找一個合適的人,來一場旅行,相信一路之上定會收穫頗豐。關注我,下期帶您繼續觀賞這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