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用高水準作品再現抗戰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一批優秀抗戰題材重點影視作品將集中展播、展映,引導人民羣眾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不久前,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相關播出機構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常理、隨意戲説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推動抗戰劇擇優汰劣、正本清源,回應了觀眾的普遍呼聲。

一直以來,抗戰題材都是中國影視劇創作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風雲兒女》《地道戰》《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夜幕下的哈爾濱》等影視作品成為幾代中國人難忘的記憶。進入新世紀,《太行山上》《亮劍》《彭德懷元帥》等影視作品用更加新穎的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富有深情地再現抗戰歷史、謳歌黨和人民,得到觀眾高度評價。這些經典影視作品以中國人民14年抗戰的英勇壯舉為創作土壤,再現了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衞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勳,以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傳承和弘揚了偉大的抗戰精神。

一部好的抗戰題材影視劇,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分析、市場檢驗的作品,是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作品。觀眾對優秀抗戰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期待是非常高的。作為大眾藝術的影視劇,為普通觀眾提供了了解抗戰歷史的渠道,甚至成為人們進一步鑽研歷史、發現真知的鑰匙。正因此,只有創作出尊重歷史真實、具備藝術真實的優秀抗戰劇,才能滿足觀眾欣賞抗戰劇的現實需求,進而幫助他們瞭解歷史真相、尋求民族認同感和增強文化自信心。抗戰劇必須承擔起文化傳播、價值引領的責任,引導人民羣眾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歷史。

抗戰題材影視劇創作的目的,在於通過生動的藝術語言,增進觀眾的歷史認知和民族情感。不可否認,曾經一段時間,抗戰劇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情節離譜、趣味庸俗、審美粗糙的抗戰“雷劇”,擾亂了抗戰劇的創作和播出,讓人大跌眼鏡。這些劇目或是罔顧歷史事實,或是違背常識常理,或隨意戲説解讀歷史,或過度娛樂胡編亂造。缺乏歷史厚重感的抗戰劇,極大地擾亂了觀眾對真實歷史的認知,尤其是會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清歷史本源、正文藝視聽,必須嚴把製作關、審核關、播放關,推動相關影視劇創作邁向更高水準。

“優秀文藝作品反映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抗戰題材影視劇的創作和播出,必須摒棄商業利益至上的浮躁心態,尊重歷史、認識歷史、研究歷史、再現歷史,真正沉下心來挖掘和展示抗戰劇本身應具有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讓優秀的電視劇中氣壯山河的民族精神、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感天動地的英雄壯舉更加深入人心。只有這樣,才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觀眾,激發民族自信自強的昂揚精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2 字。

轉載請註明: 人民日報:用高水準作品再現抗戰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