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譚躍、潘凱雄、於殿利聯合提出《關於立法規範圖書零售價格競爭的提案》,呼籲以立法方式制定圖書交易規則,維護出版業健康發展和讀者的基本權益。
三位政協委員中,譚躍為中國出版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潘凱雄為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現任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於殿利之前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多年。中版集團是下轄40家出版機構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旗下擁有著名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民音樂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等。幾位出版家提出這一提案,實在是因為出版界苦折扣久矣。
很多人看了可能會一愣:競爭好啊,為什麼要限制?打折書買起來多過癮!有本報讀者立刻投稿表示:立法限制“圖書打折”不可行。理由是,圖書銷售説白了是個市場問題,該交給市場選擇。如果銷量不好還不願打折,那恐怕連“喜歡讀書的人”也只能放棄了。倡導全民閲讀,圖書需要“平民價格”。要維持圖書價格,關鍵要靠內容和質量過硬。
讓我們從提案説起。
第一,提案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圖書是商品,但更是一種戰略性商品(國際出版商聯盟定義),理應受到特殊的法律保護。
用於殿利的話來説,圖書更多的是屬於一種精神產品,它承載着古今中外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塑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關係到人心向背和國家民族的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圖書的價格,體現出對文化的尊重以及精神產品生產者的尊嚴。
第二,並非完全禁止打折,只是有一定限制。即“新書進入零售市場一年內不得低於8.5折銷售”。
早在10年前,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和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就聯合發佈的了國內圖書出版業行業規範《圖書公平交易規則》,可惜未能實現。10年過去,國內圖書零售市場價格競爭更趨激烈。
實體書店受場租人工等成本所限,一般走定價,只有特定促銷時段才可能按8.5到9.0折銷售。而日益龐大的電商新書銷售起步價大多是7.5至8.0折, 5.0折腰斬乃至更低折扣也並非個案。閻崇年的《故宮六百年》,定價139元,出版不到一個月,網店售價平均90元,打了差不多6.5折。
圖書是標準化、品種多、易保存,且基於內容搜索的流量商品,亞馬遜、京東、噹噹……幾乎全世界的電商都是靠賣書起家的。因為圖書單價不高,哪怕打折賠錢出售,帶客引流成本也非常低。但發展起來的電商並沒有放棄圖書,反而越做越大,有以其銷售規模強制出版社低價供書的趨勢,圖書打折常態化,逼得出版社不得不虛高標價,然後再打折。
如此競爭,會導致什麼後果呢?一是實體書店越發難以按原價賣出圖書,維持不了營運,只能倒閉或轉業;二是出版方為了生存不得不提高圖書定價以保證利潤,負擔被轉嫁給消費者;三是間接導致圖書品種總數“野蠻生長”而單品種銷量日趨下降,影響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據於殿利介紹,因為編書的收益太低,以至於有的圖書編輯一年要審讀兩三千萬字。在這樣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下,放在重點書上的精力能有多少?本來應該走品種少、內容好、銷量高的精品路線,現在出版社也不得不依靠多出書來維持生存。
提案提出,書業零售中的折扣不平衡現象,源於實體書店與電商各自的特性與訴求不盡相同,在相當長時間內不可能通過有序競爭形成新的平衡。圖書價格戰沒有贏家,受損的是國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形象,是出版業自身包括創新性等在內的健康發展和眾多閲讀愛好者的基本權益。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儘快以立法方式制定圖書交易規則,明確規定新書出版一年內不得以低於其定價的8.5折銷售,有效解決線上線下折扣不一、惡性競爭的問題。
這個提案並不是孤例,出版界、讀書界的兩會代表委員都發出同樣的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再次提交《關於制定圖書交易價格法,規範圖書市場秩序的提案》,認為圖書銷售價格如不規範,將會破壞公平競爭秩序;中小實體書店受到重創,圖書出版改革成果難以為繼;圖書定價體系紊亂,讀者利益受損。他建議要以法律法規形式,明確圖書維持轉售價格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他提出的《關於規範圖書銷售體系,促進書業健康發展的提案》中表示,解決目前圖書價格混亂的問題,可參考國際上一些通行做法,如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實行的圖書定價銷售制。“圖書作為特殊的文化產品,作為保留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載體,不能與其他流通商品一樣隨意打折銷售。新書在一定期限內必須按照出版社定價銷售,出版一年或一定時間後可以按照一定折扣銷售,保護消費者、書店以及各個鏈條上參與者的利益”。
也有人認為,圖書打折也有益處。中國書業近20年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電子商務功不可沒。電商促銷打折,雖然拉低了出版商的利潤率,但也讓很多原本不買書、買不到書和買不起書的人開始買書,這部分增量讓書業整體受益。不過,一些商業邏輯建立在資本邏輯之上的新興電商燒風投、PE的錢,近乎瘋狂地補貼“拉新”,一味地把圖書當人氣商品,低價傾銷賺流量,進而再通過別的商品賺錢,這種操作會傷害出版業,呼籲國家相關主部門介入,禁止這種不正當競爭。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出版界在爭取自己的權益。但深入分析不難看出,討論的是整個鏈條的得失。中小實體書店舉步維艱,會使出版社更加依賴於電商售書;迫於經營壓力,出版社只能一味追求“暢銷書”,而置真正有價值有內涵卻比較小眾的著作於不顧,喪失了創新力這個根本。圖書是特殊的精神產品,是要帶着感情和思想才能生產出來的。當電商低於成本價售書,當出版社沒有餘力維持優質內容的生產,電商能賣什麼?讀者最後又得到了什麼呢?這是關係到整個文化產業未來,包括讀者的真正利益和國家文化的大事。
“低折扣如竭澤而漁,社店電共存共生”,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呼籲:“圖書價格戰實際上是一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行為,表面上是讓消費者獲得了實惠,而其實質損害的是整個產業鏈。讓出版社和實體書店喘不過氣來,損害的終將是消費者。”2020年伊始,電商以5折賣書,並通過向上游出版社擠壓利潤來保證獲利,給出版社結算折扣低至4折,這給出版行業帶來極大的壓力。出版社、實體書店和電商是互為依存的有機整體,加強合作、公平競爭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聊到這兒,您怎麼看?(張稚丹)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