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從古代詩歌到山水畫,以“留白”為例

藝術總是相通的。這句話在道理上很容易理解,舉起例子來説卻頗有一些難度。

而語文的學習,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如果能和其他藝術建立起一些聯繫,無疑是有助於理解的。

今天就以"留白"為例,講一講其他藝術和文學的關係。

"留白",是山水畫創作中結構組合內涵表達的重要手段。在繪畫的章法結構上,它一方面和"黑"相互呼應,共同完成畫內結構佈置和內容表達,另一方面承擔了一幅畫由內到外的內涵延伸情感表達之重任。

也就是對於一張圖畫來説,紙上的總是有限的,更多是在畫筆和紙張之外。比如宣紙上只畫了一老翁一船一釣竿,就有無窮意境。

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不止山水畫追求"留白"的效果,作為手法的"留白",更是滲透了中國傳統藝術更多的方方面面——書法、戲劇比比皆是,文學更是如此。

以書法作品為例,清代的鄧石如,總結書法説"字劃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確實如此,學習書法的同學,都知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白的部分處置安排要合理。

唯有如此,才能求得疏密有致,韻味無窮之效果。

再延伸到其他領域,如音樂、戲劇、詩詞、散文等藝術形式,莫不如此

留白之用處,即是現實展示所未到而意藴已及,引人遐想的地方。像戲劇之中的歇拍、音樂中的停頓和餘音,都是留白。

文學裏面的所謂"繞樑三日"就是。詩詞追求的"言有盡而意無窮"更是。

文學中的留白,舉詩歌的例子。

如白居易《琵琶行》,裏面的"凝絕不通聲漸歇,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是對音樂中無聲處意藴之妙的極好表現,音樂中的空白之妙,是能夠把聽眾之前的情緒進行沉澱,又為後面的"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做醖釀。

如此,詩中留白之處,實現了意脈的起伏變化,使得下句的突然拔起具有震撼效果。

至於尾句"東船西橋悄無言,唯見江也秋月白"?就更是詩句"空白"的無聲之妙了。借琵琶曲而抒發情感,因琵琶曲而起,也以琵琶曲作結。

音樂停止那一刻,清冷的江水、皎潔的秋月、還有瑟瑟的秋風,哪怕隔了千年,也依然能讓人感受得到。

在音樂暫停的寧靜之中,情感蓄積的滿滿。

這一段中既有音樂的無聲之妙,又有文學的無聲之妙,相得益彰,相映生輝,體現了傳統審美對於"空白"的美學追求。

初中語文,巧妙引用化用古詩文,可以讓作文才情飄逸

初中語文,一個素材多種用法,成就好作文不難

初中語文,學好文言文,為高考勝利打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2 字。

轉載請註明: 語文學習,從古代詩歌到山水畫,以“留白”為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