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神話傳説中,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後人為了延續這一神話故事,便在名山界評選出了新的三山,分別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其中,黃山和廬山不僅名氣大,顏值也是出奇的高。既然雁蕩山同為三山之一,想來景緻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眾所周知,雁蕩有三絕,二靈與一龍,其中又以大龍湫為最。南宋文學家樓鑰就曾讚歎道:“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龍湫一派天下無,萬眾讚揚同一舌。”
而大龍湫之所以聲名在外,不單單是因為奇峯險嶂,更在於飛瀑如練,甚至與貴州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黑龍江吊水樓瀑布並稱為中國四大瀑布。
但可惜的是,此時水量不濟,袁枚所説的“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根本無緣得見。
可以説,沒有瀑布,大龍湫就少了一半的樂趣。加之又無登山之路,以45°角仰望山岩,一股失望之意沒來由地冒了出來:“就這樣Over了?”
比起雁蕩三絕,雁湖景區就顯得小眾得多,而且有些偏遠,交通多有不便。原本我並不知道這個景點,但經過同行的一位大叔的介紹,恨不能立刻登上山頂,看一看傳説中的雁湖。
大叔時隔多年後,再次踏入大龍湫景區,卻也是頗感失望,原本想要打道回府,一聽説我要去雁湖景區,便好心地送我一程。
於是乎,大叔載着我在山嶺之間穿梭,一路火花帶閃電,用了約莫二十分鐘,終於抵達目的地。不過,此刻已經是下午兩時許,若要登山,往返得花費約莫四個小時,時間上恐怕來不及,只得就近遊覽西石樑大瀑。
雖然依舊不能登頂,但沒想到的是,此處風光絕佳,遠離紛紛擾擾,花木成林,搖曳在明媚的春光裏,靜謐而美好,一派田園風情。
隨後,我們沿原路返回,至靈巖景區後,就不得不揮手告別。
其實,對於這位年逾七十的大叔,我心中頗為崇敬:一個人帶着老相機,騎着摩托車走南闖北,累計行程達十萬餘公里,到過西藏,走過大草原,穿過沙漠,十幾年如一日,哪怕不被周圍的人理解,都未曾停下前行的腳步。
只希望,待我白髮蒼蒼之際,也能像這位大叔這樣,依然保持這份赤子之心,勇氣恆在,充滿好奇,不失熱忱。
自從爬過雨崩之後,就對登山有一種莫名的狂熱,每到一座山峯,不爬上山巔,就好像沒到過似的。
峭刻瑰麗,莫若靈峯;雄壯渾龐,莫若靈巖。
名山如高人,豈可久不見?春色看不足,長嘯獨憑欄!
然而,在靈巖景區內,山路到半山腰就戛然而止,這就好比空腹去吃自助餐,剛喝了碗湯開胃,卻發現食物突然被一搶而空……
再次以45°角仰望山頂,各種情緒一股腦地湧了上來,就好像是漲潮的海水,激起無數叫做“失望”的浪花。
失望歸失望,既來之,總不能留有遺憾,便趁着夜色進入靈峯景區。
説起來,雁蕩山跟武夷山有些相似,景點之間比較分散,但後者山挾水轉,水繞山行,山水相映,妙趣橫生,雁蕩山就單調得多,好在交通較為方便,各主要景點之間都有公交車直達。
如果説靈峯日景是一幅工筆畫,那麼靈峯夜景就是一幅寫意畫,就如同雙子座一般,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説得動聽一點就是:靈峯日景耐看,夜景更銷魂。
當然,日景耐不耐看我不知道,夜景可以用朦朧美來形容,消魂倒不見得,“小昏”卻大有可能。
倘若雁蕩山不是三山之一,身為遊客的我就不會如此苛求,也不會如此失望,既無泰山之雄偉,又無青城山之清幽,更無華山之險峻,在沒有飛瀑的點綴之下,缺少讓人眼球一亮的點,着實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當然,也許是我審美疲勞的緣故,也許來的不是時候,又或者是,我逛了個假雁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