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指上下翻飛,一根根柳條相互交織,一件件柳編作品活靈活現,勤勞智慧的臨沭人奏響“柳編之都”的美好旋律,編織臨沭人的幸福新生活,更串起了臨沭“巨龍騰飛”的新篇章。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七屆中國(臨沭)柳編旅遊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特別策劃,走近臨沭柳編大師,展現傳統工藝製作流程和匠人精神;走到田間地頭,一起迎接豐收的金秋;與臨沭知名企業零距離,揭秘持續快速發展背後的“密鑰”;對話行業專家,詳解柳編文化創意產業。“漫步柳海·樂遊岌山”,一起領略鏡頭下的詩和遠方。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元迪 黃孟娜 通訊員 馬秀山 臨沂報道
“柳編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能養老能養小。”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臨沭縣青雲鎮王莊村,“臨沭柳編卓越匠人”王文印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時説。
王文印老人今年69歲,滿頭銀髮,面色紅潤,特別愛笑。家鄉臨沭青雲鎮素有“白柳之鄉”的美譽,“人人是編手,家家是工廠,天天見收入”是青雲鎮的真實照,“走東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編花籃”,成為青雲人的共識。十幾歲時,王文印就開始向父親學習柳編,經年累月熟能生巧,練就了一手好手藝。
王文印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想做好柳編工藝品,保持柳條的柔韌度和濕度非常重要。所以,他們必須在陰暗潮濕的地窖裏編柳。而這種專門用來編柳條的地窖,被當地人稱作“地窨子”。入口四四方方,一次僅容一人通過,人在往下的過程,要用手撐住入口處的地面。
別看老人已年近7旬,身體卻十分硬朗,進出一米多深的地窨子看起來很輕鬆。“選柳也是一個技術活。”在地窨子裏,王文印老人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講起了柳編制作的程序、工藝。角落裏儲存的柳條,都是老人在當地集市買來的。他説,選柳條要選柔軟易彎、粗細均勻的,經過簡單處理,就可以編織成美觀實用的傢什。
“就説我手中正在製作的箢子,白柳條用水泡好,打底模子,工序多但只要有耐心,兩三個小時就能初具雛形,批發價50元一個,市面賣價七八十元一個。一天製作個兩三個,就夠自己老兩口吃穿用,減輕子女負擔。”王文印老人驕傲地説,柳編這門手藝能養老能養小,學到手就算到80歲自己也能幹。
9月29日至10月8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七屆中國(臨沭)柳編旅遊文化產業博覽會將在臨沭舉辦,王文印老人也充滿了期待,“柳博會好啊,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咱們臨沭柳編文化,喜歡上柳編,古老傳統的柳編技藝才能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