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是一種美好
遇見是一種緣分
遇見是一種開始
……
遇見宜春
又是一種怎樣的美好、期待和嚮往?
從11月6日開始
宜春發佈特推出
《遇見宜春》專欄
今天
小布帶你走進銅鼓
一起去體味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銅鼓
是宜春唯一的純客家縣
也是贛西北客家人聚居的中心
銅鼓客家人在千百年的遷徙、融合中
既保持了與中原和閩粵贛一脈相承的習俗
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 曬鹹淡 #
攝影:老青蛙
歷史上,銅鼓客家人生活在崇山峻嶺之中,以伐木、放排、造紙為生,過着自給自足的清苦生活,樣樣都要精打細算。新鮮的蔬菜瓜果吃不完,銅鼓客家人就會晾曬製作成各色方便存儲的乾貨,謂之“曬鹹淡”。
在天氣晴朗的季節來到銅鼓鄉間,總能看見門前方的曬墊、圓的竹匾裏晾曬着各色蔬菜瓜果。山裏採的、田裏長的,曬山貨、曬菜乾、曬瓜果、曬小吃……
攝影:老青蛙
# 曬筍 #
一到山裏曬筍的季節,有的曬在禾坪上,有的曬在晾架上,有的曬在房頂,金燦燦的,十分壯觀。傳統手法做出來的榨筍,更是兼具鮮、嫩、脆、軟、香等特點,是銅鼓傳統名優特產。
攝影:熊輝
攝影:老青蛙
在明媚的陽光裏,把四季鮮活的色彩和味道沉澱在一個個五彩斑斕的曬架裏,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鹹淡淡巧手調和,把銅鼓客家人的日子曬得紅紅火火、亮亮堂堂。
攝影:老青蛙
# 曬臘 #
每到春節臨近,家家户户都會開始做臘味。窗台下、屋檐下、曬架上,掛的掛搭的搭,臘魚、臘肉、臘腸、臘肝、臘雞鴨,瘦的紅豔似火,肥的黃如琥珀,在陽光裏滴油飄香。
攝影:老青蛙
這些經過陽光“愛撫”,寒風“洗禮”的臘味,豐腴鮮美、噴香喜人。這是銅鼓客家人一年辛勤的饋贈,讓人內心生髮出無限的富足感、幸福感。
# 曬菜 #
趁着陽光正好,客家人紛紛到菜地將尚未抽薹的白菜和青蓬蓬的芥菜一株株割回家,洗淨掛在架子上瀝水曬癟。然後切碎加鹽揉熟,攤在大竹匾中曝曬。
攝影:老青蛙
曬乾後還要放到大飯甑裏蒸透,再次曬乾。這樣油光黃黑的鹽菜乾就做好了,不僅香味撲鼻,咀嚼還微甜回甘。一碗鹽菜扣肉,實乃人間之美味也!
以前,曬乾菜是為了幫助人們度過寒冷、缺乏食物的冬天;如今,晾曬成為我們迴歸樸素生活的方式。人們忙前忙後,卻透着一股閒適自得。
攝影:李碧東
# 曬日子 #
樸實無華的銅鼓農民,是生活的藝術家。他們不緊不慢地,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與天地和時節對話。春播、夏長、秋收、冬藏,跟隨着自然的節奏呼吸,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閒來無事,把日子晾起來曬曬,把每一份生活的犒賞風乾珍存。
攝影:老青蛙
銅鼓人曬架上的“一鹹一淡”,無意中也道出了人生的兩種常態:在“鹹時”想到“淡時”,節制自斂;在“淡時”砥礪前行,積蓄力量。心中要始終容得下“鹹淡”二字,不以“淡”為苦,不以“鹹”為傲。多一點豁達與寬容,少一點苛求與貪婪,日子就一定會過得鹹淡相宜、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攝影:老青蛙
靠山吃山,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自然生存的法則。從古到今,銅鼓客家人精心利用着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獲取食物的智慧無處不在。
山裏的時鮮蔬果、農家自產的雜糧禽畜,是客家飲食的主要原材料。簡單的食材,用心的創造,完美地詮釋了銅鼓客家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也充分體現了銅鼓客家飲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銅鼓客家人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
(來源:銅鼓發佈)
(編輯:熊瑛;編審:王小衞;監製: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