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公園“串珠成鏈”看河流如何變風景帶再變產業帶

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 文/圖

對於成都人而言,這個公園很特別。

公園的主體是一條河流——錦江,起于都江堰市紫坪鋪,止於雙流區黃龍溪,全程流域220公里。其中,98公里的黃金河道被選為公園首期,以河流兩岸為依託,由近及遠地排布綠道、濱水產業帶,以全新的消費場景,構建全新的消費業態——讓成都的消費主流,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外,新流入錦江公園長長的健身休閒帶、旅商文體農融合消費帶。

錦江公園“串珠成鏈”看河流如何變風景帶再變產業帶

高新區城市會客廳。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點評,一路思考。

6月19日,成都市總河長全體會暨錦江公園建設推進會在這個大的目標下舉行,也回頭檢視自2017年12月錦江公園開建三年來,這條生態河、風景河、產業河的建設成效,響亮提出成都旅遊發展轉型、錦江公園“串珠成鏈”的階段性新目標——場景營造,消費流引入,產業成型。

作為一個總人口超過2000萬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成都素以商貿業發達、商氣旺盛而聞名,要在傳統消費之外打造新的消費業態,以錦江公園220公里綠道為依託,推進生態旅遊,需要創新思維。

以色彩彰顯活力,以層次刻劃品質

站在錦江公園郫都段蜀繡公園綠道,視線所及碧水蜿蜒、樹木葱籠,與會人員詳聽介紹。作為成都市飲用水源保護地,郫都區承擔着主城區83.3%飲用水保障任務,境內八河交匯,經過持續生態修復,水質大幅改善。

介紹圖板上,拍攝於今年3月的河流圖中,柏條河、毗河、府河的碧藍水面分外好看,這一色調稱為“錦城藍”。

錦江公園“串珠成鏈”看河流如何變風景帶再變產業帶

可進入的親水河景。

與“錦城藍”同時入選成都城市色彩的還有“天府黃”“活力橙”,三色共同烘托成都氣質——“天府黃”代表大地色彩,“活力橙”突出青春氣息,“錦城藍”則象徵未來感。三種成都本土顏色都在國際流行色彩中找到了對應,如“天府黃”與“瑪麗亞黃”相稱,“錦城藍”和提伕力迪綠呼應,“活力橙”關聯“愛馬仕橙”。

“色彩地理學”,藴含着城市治理的價值邏輯,於20世紀70年代由法國色彩學家讓·菲利普·朗克洛提出。在他看來,城市色彩跟生態、歷史、社會、經濟密切相關,人類的色彩活動就是在城市自然的基底上有所作為。

城市美學,體現在色彩上,也體現在空間層次上。在錦江公園金牛段,與會隊伍在臨水雅苑河堤的一個小轉角停了下來,眼前的一方井蓋留住了他們的腳步。看到井蓋上的熊貓畫像,有人想到了綠道文創營造的親和力,有人想到了植入消費場景的高品質策劃,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這一片小景觀裏的細膩層次——通過引入上海建工集團的設計、施工,在小轉角造了一個由草坪、灌木組成的5層立體綠化,講精緻、重細節、有品質。並且,水邊沒有做攔擋,方便遊人進入,富有親和力,體現人本化。

從點狀到線型,從分散到“串珠成鏈”

許多外地遊客到成都,必遊的幾個地方,如大熊貓基地、寬窄巷子、都江堰等,都分佈在成都各個點位上,遊成都呈現一種“點狀遊”特點,所用總時間大多為兩三天。近年來,這些點狀景區也都使出渾身解數,想吸引遊客留駐時間超過4小時。

該怎樣盡力延長成都遊的總體時長?錦江公園遊承擔了這一課題:通過220公里已基本連通的“河流+綠道”,將數十個景區、景點“串珠成鏈”,由點狀延展為線型,達到全流域可遊,使遊客在蓉時間由兩天拉長為三四天乃至一週。

“串珠成鏈”的整體謀劃,錦江公園金牛段18.4公里河段率先展開——以三環綠道都市文旅體驗帶為縱軸,天府藝術公園領銜,集聚9個城市公園,連接9條特色街區,串聯九里堤遺址、白馬寺等多個歷史文化節點,猶如一條“翡翠項鍊”。“綠道9園”已建成、投用4個,傳統印象中商氣濃郁的金牛,又大比例新添了“綠色賬户”——將新增9個燈光球場、13個主題場館、20個體驗場景,以及超過100個的網紅打卡地。片區開發、綜合運營,“綠道經濟”的集羣效應,呼之欲出。

錦江公園“串珠成鏈”看河流如何變風景帶再變產業帶

錦江公園郫都段蜀繡公園河景。

錦江公園的生態本底,的確可以催生“綠色價值”。在蜀繡公園段,郫都區佈局了蜀繡博物館,集聚了郝淑萍、孟德芝等9位蜀繡大師。國家級技能大師鄔學強帶領9個徒弟,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雙面繡《蓮鶴方壺》,精湛的繡技驚四座,如今市場售價達到了68萬元。

在錦江公園成都金具廠段,這個全國知名的電力金具生產企業,有一座建於1941年的舊廠房保存完好——瓦頂灰磚牆,已列入成都第12批歷史保護建築。錦江區請來上海建工集團作設計,以舊廠房為原點,分別劃出78畝和260餘畝的產生園、區,充分做好“工業遺址+錦江公園”的特色打造。

什麼類型的產業適配錦江公園?成都提出了三個探索方向:旅遊、體育、會展。結合成都正在大力推進建設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錦江公園各個景點景區將因地制宜、分類實施,如老城區金牛區適宜的“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建工程”,高新區對路的“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築夢工程”等。

錦江公園自北而南縱貫城市,穿越了成都10個區,兩岸居住了1000萬人口,佔總人口的一半。成都提出在抓生態的同時,增強旅遊意識、提高講故事的能力。例如,天府國際機場新近投用,有人提前在其周圍保護修復、開發了10個川西林盤,將候機廳引入其中,創意打造“林盤候機樓”——旅客在此逛林盤、吃美食、住民宿、買特產等,全面滿足其消費訴求。承擔錦江公園建設、營運的成都文旅集團正在大力引進“錦江合夥人”,撬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綠道經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0 字。

轉載請註明: 錦江公園“串珠成鏈”看河流如何變風景帶再變產業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