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怎麼看現代寫詩的人?

因為詩很高雅,所以寫詩的人就區別於普通人。

因為詩很高雅,所以現代寫詩的人難以達到古代人的水平。

因為詩很高雅,所以我們就應該對現代寫詩的人有看法。

這純屬文化自卑下的自我摧殘——寫詩其實是個特簡單、特平常的事情。

詩是什麼?

詩為心聲,詩以言志,詩是韻文。

換句話説,詩就是人類通過有節奏、押韻的言語來抒發自己的志向、表達自己情感。吟誦、朗讀是詩歌的基本特性。

失去了吟誦性的詩,是不合格的,我們稱之為“啞巴詩歌”。

而吟誦、朗讀的基本要素是人,不管是創作者,還是閲讀者,都要通過這一行為將情感傳遞、共鳴,才能算是一首詩的成功。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為什麼唐詩是詩歌史上的高峯,因為表達接地氣,意象上九天。晚唐之後,詩歌的文藝修辭性逐漸增加,創作者再有情調情懷,也會因為受眾的區分,缺乏大風過野的全面覆蓋性。

宋以後的詩詞類作品,不論情懷如何,修辭藝術如何,都只趨向於感動能感動的人,而無法做到像唐詩一樣讓所有人都感動,領悟到不同境界,達到“老少皆宜”的普適性。

通俗一些説,能讓所有人都吟唱,並且具有高端思維的詩歌作品,才具有最強的生命力。

白居易之後的詩歌作品,要麼陽春白雪,獨自凋零,要麼下里巴人,陷入俗滑。

隨着文化的普及,產生了一種認知,認為流俗打油詩、順口溜是沒有資格被稱為詩的,甚至還進行了詩詞分流。

文藝性更高,但是主題性被人為切割歸入下流的詞牌,也是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逐漸站穩和詩抗衡的位置。

但是詞牌的藝術性上去了,也就和詩一樣喪失了大眾的市場。否則的話又怎麼會出現散曲、戲曲、近代詩、現代詩、白話詩、現代歌詞呢?

所有的新形式都是詩、詞自我提高,跳出了大眾傳播領域之後,老百姓情感需要新出口而產生的替代品。

為什麼我們總感覺古人誰都會寫詩,還盡是高手?

因為中國的歷史記載的就是一部文化史。文人和中國時代起伏息息相關,詩人只是沾了文化官吏的光。

人寫詩,是出於情感抒發的需要,就好像單身久了,就要去發泄一樣。

這完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但是僅限於傳統文化。

有誰要把現代詩,現代仿古詩列入中國當代文化的瑰寶,那純屬敝帚自珍,坐井觀天。

時代的發展,讓曾經引以為傲的格律、修辭、意象的文化重要性在如今都已經沒落。

文化是個極大的概念,包含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詩歌文化只是精神文化中極小的一部分。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我們經常痛心疾首,為什麼如今的人不再注重詩歌了?

很多人從多方面去解釋、分析這個問題,其實純屬自作多情。

不注重了,其實就是不重要了唄。

打個比方,詩歌是咱們高中時期的初戀情人,我們曾經愛得天翻地裂。可時代在進步,個人在成長,當我們進入社會這個太多誘惑的大染缸時,你是否還守得住當初的那份執着?

有些人能守住,詩歌就會伴隨他一生,而且會更加重要。

更多的人守不住,也沒必要去守。

這世界太多的新奇了啊,太多的美女了啊。人們抒發情感的方式太多了啊,可以旅遊、可以唱歌、可以蹦極、可以打高爾夫、可以踢球,無論哪一種愛好,都可以傾注感情,抒發情感,為什麼我還要守着詩歌這種看上去一點都不重要的東西?

偶爾還會想起自己的初戀,但現實生活中的美好更重要。

詩歌就是這麼個東西。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現代的詩人

寫詩的人無非兩種。

一種就是堅守住自己對文字抒發情感愛好的人。你看就像我,雖然視頻現在比圖文要流量高得多,但我就是不喜歡。

另一種就是找不到代替用詩歌來抒發情感的人。你看就像我,雖然短視頻現在比圖文要流量高得多,但是我一沒能力,二沒精力。

所以還是寫寫圖文,發發牢騷。

於抒發情感的路數里,現代還在寫詩的人也是這樣:要麼喜歡,要麼不會別的。

詩為心聲。但是當今社會能夠表達心聲的方式和渠道多了去了,不愛寫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個東西早已不像古代,可以換來仕途,可以換來名聲。

如今被稱作“詩人”,大概率是被調侃,是一種説話者不自知,還以為是誇獎的調侃。

至於自稱“詩人”,前面有篇文章談到過這個問題,這裏就不重複説了——要麼無知,要麼不要臉。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要尊敬這些還在寫詩的人,不論是舊詩,還是新詩,因為他們還在執著於自己的愛好。

也可以鄙視這些寫詩的人,因為他們固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無法找到其他替代自己心水的愛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這個能力。

就好像很多人一邊罵着工作,一邊又不得不工作。

寫詩其實也一樣。這一點因為今天的詩歌邊緣化還不明顯,在古代其實更明顯。

比如高適,比如江淹,比如韋莊,他們都在飛黃騰達之後擯棄了自己的詩才,甚至不惜編造出“江郎才盡”這樣的鬼話。

這也反面説明了為什麼好詩都出自仕途坎坷的詩人,一旦官運亨通,生活條件改善了,何必還苦苦掙扎在文字遊戲之中,藉助幾句韻文來抒發自己的理想。

你看有幾個大權在握,能夠真正改變民生福祉的權貴有憤世嫉俗之作品。

人家也不是不會寫,只是不寫。王安石罷相隱居,立馬衝上宋詩頂峯。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現代人對詩的認識是有誤區的。

從小的教育,讓我們誤以為詩詞是不可缺少的文化人象徵,很多人都認為詩人必然是文化人,無意識地將文化人和詩人畫了等號,因為全社會對文化的尊重加重了詩人這個身份的地位。

為什麼出現了這麼多不堪的詩人,讓老百姓痛心疾首?

是我們把詩人看得過高、過重了。其實詩人也就是普通人,無非是字詞表達情感的能力更好一些而已,根本不能代表人品和性格。

寫詩只是一種愛好,古來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詩人”只是一種他人敬稱,如今帶有了一些調侃意味。

沒有人生而為詩人,也沒有人能夠以詩人身份生存。

在今天這個表達方式和渠道眾多的社會,最不缺乏的就是詩人——因為做詩人是最容易的。

我説愛好賽車、高爾夫、騎行吧,成本擺在那裏,不是人人都愛好得起的;我説我愛好寫詩,要做個詩人吧,對於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國人來説,簡直就是零成本。

除非完全不讀書,否則的話,誰都可以做個新時代的“詩人”。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0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看待當代還在堅持寫詩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