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過大年!寧海西岙村再現770年前“行大龍”


2月8日正月十八,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文化禮堂前,龍旗迎風飄揚,村民翹首以盼。“行大龍啦!”晚上8時整,鞭炮聲、鑼鼓聲大作,扛鑼、清道旗引路,鼓亭和吹打隨後,青、黃兩條“大龍”由村裏80多名壯漢抬着,時隔三年,在南宋古橋祠堂橋上進行了一次交匯,村民和遊客們紛紛拿起手機拍攝下這壯觀盛景。

正月十八過大年!寧海西岙村再現770年前“行大龍”

西岙村自東晉建村已有1600餘年歷史,是寧海及浙東地區最古老的村莊之一,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中不僅有古墓、古祠、古橋、古樹等眾多歷史遺蹟與自然景觀,而且這裏文化底藴濃厚、人才輩出。官拜南宋右丞相的葉夢鼎,原名陳吉甫,便出生於此。在當時,西岙村有着“盛朝浙右無雙族、大宋江南第一家”的美譽。

正月十八過大年!寧海西岙村再現770年前“行大龍”

“看着兩條大龍‘遊’起來,村裏鬧騰的景象,年味就更濃了。”緊跟“行大龍”隊伍,80後村民陳學奇不時去觸摸大龍,他説,“行大龍”是村民們祈福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安康如意的美好寄託。在西岙村的習俗裏,春節是“小年”,正月十八才是“大年”。在這一天,村民探親相聚,村莊張燈結綵,夜晚舉行一場氣勢恢弘的“行大龍”儀式,至今已沿襲了770餘年。“行大龍”儀式中的主角是兩條巨型龍燈,一青一黃,最大的看點是它們融竹編、木雕、彩繪等傳統工藝於一體,龍頭似駝、嘴似驢、眼似兔、角似鹿、耳似牛、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活靈活現。

正月十八過大年!寧海西岙村再現770年前“行大龍”

根據西岙村《陳氏宗譜》的記載,西岙“行大龍”始於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直到1927年因戰亂停止。為了挖掘和保護這一優秀傳統民俗,2003年,西岙村仿製了一條頭高3.8米、身長32米的黃龍,在長街鎮政府及鄉賢的多方支持下,於2004年正月十八恢復了“行大龍”儀式。2008年,西岙村又添制了一條頭高3.5米、身長39米的青龍,被稱為“江南第一大龍”,自此“雙龍飛遊”的盛景在千年石村西岙再現。在2012年,西岙“行大龍”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藍媒聯盟·寧海傳媒集團記者 蔣攀 羅孫志 李江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2 字。

轉載請註明: 正月十八過大年!寧海西岙村再現770年前“行大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