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陽鎮中興村,白牆、灰瓦、平檐、綠水的村宅屋貌與人文氣質交相輝映,靈動與厚重和諧交融;農林水田路宅相生相和,如詩如畫,水系縈繞,氣象萬千。美麗鄉村建設為村民過上美好生活創造了條件,也為開啓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路徑打下了基礎。
村民幸福感:
農林水田村協同,全域旅遊促進增收
作為外區進入金山新城的“門面”,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色怡人是中興村留給人的第一印象。
環境整治之前,企業偷倒廢棄物、宅前屋後亂堆物的現象屢禁不止,村裏的違建也屢見不鮮,荒地雜草叢生,河道渾濁。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中興村引入第三方保潔團隊,對村居進行拆除違建、補種綠化、砌設花壇,對閒置土地開展復耕平整,對村內31.2公里河道進行疏浚和生態環境建設。原本髒亂差的環境一去不還。村口小院的垃圾堆場成了鮮花盛開、滿至金黃、香氣四溢的生態休閒果香園,集水果種植、採摘、銷售於一體。
環境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提升了。生活在中心村大半輩子的阿婆孫水觀感受頗深。一期佔地30餘畝的馬棚文化公園就坐落在她家門前,“打開家門就是大公園,空氣好了,心情也好了”,她説。這座“網紅”公園還吸引了動遷村民回村打卡。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中興村白色路面實現到户,村內主幹道及部分宅基點已安裝照明路燈。全村實現污水納管、牆面白化。在配套生活設施建設方面,村內設有7個室外健身點、2座標準化垃圾房、1個兩網融合點、6個停車點、計劃建設1處垃圾資源化處置站。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中興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僅美化了生態環境,更方便了村民出行。
農民增收渠道同樣被提上日程。村委班子計劃利用現有多處村屬資產,轉型發展社會投資類文化創新產業形成文化創新聚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同時,以生態發展為基礎,結合民居風貌的提升,建設具有中興村特點的民宿發展區,為鄉村經濟注入活力。
遊客體驗感:
領略百年馬棚文化,吃住行遊購一網打盡
中興村人文歷史、農耕文化、紅色記憶資源豐富。
古時,中興村所在的小集鎮被稱為馬棚。據山陽鎮域內戚家墩古文化遺址説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就有人類生存繁衍的痕跡。明朝時期,金山衞設立軍事衞所,駐紮軍隊,馬伕飼養戰馬。當時在馬棚地區佔地20多畝,馬匹眾多,有飲馬橋、飲馬潭。後人在中興3組楊家宅基西南發現當時留下的飲馬潭。中興7組染坊橋頭張兆元老宅基地發現飲馬石槽數只。
結合馬棚驛站的文化背景,馬棚文化公園建有馬棚文化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等不同片區,在這座休閒空間裏,隨處可見馬匹造型、馬槽、馬印等眾多包含“馬”元素的景觀。遊客可以在這裏領略古鎮歷史觀賞獨具中興村特色的馬棚文物。
作為山陽鎮“南漁北田”鄉村發展片區,中興村農業+休閒、農業+文化等產業融合的鄉村特點顯著,是山陽鎮未來建設金山新城鄉村公園,開展全域鄉村遊的重要一環。根據建設方案,核心區環線將串聯起龍馬中興、庭前五蓮、桃李市集,山陽花田,馬棚夜燈,稻穀飛龍等一系列景觀景點。遊客可以在這裏領略600年的馬棚文化,400年塘裏張宅孝賢文化,特色中華龍稻草文化。根據農業特色,未來中興還將建設1000畝生態稻米區、600畝桃李果林區、並引進200畝花卉產業區,滿足遊客多元化的體驗需求。
1條省際高速、1條市級道路、4條鎮級道路為中興村搭建了便捷交通網絡。村域內“吃住行遊購娛學”等休閒旅遊旅居要素配套齊全。每年金山區優品級民宿和準四星標準的度假村都吸引大批市區遊客慕名而來。
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不僅留住了鄉愁,也帶動了農民增收。中興村以龍馬精神為中興村文化品牌、結合紅色文化基底向遊人們展示着中興村積極向上、實現鄉村振興的文化自信。
村委使命感:
規劃先行,目標明確,產業融合共享成果
在中興村村委會主任楊永剛的辦公桌上放着一本《山陽鎮中興村創建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彙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清單、建設總結、創建實錄、媒體報道、村莊規劃,均清晰詳細地歸檔在這本厚達3cm的冊子中。
規劃先行是中興村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一大亮點。
2019年6月5日,金山區人民政府批覆同意《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郊野單位村莊規劃(2017-2035)》。中興村是規劃所涉及的6個村之一,規劃成果作為中興村村莊建設和管理的依據。2019年1-6月,中興村村民委員會委託專業設計團隊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並形成方案,從空間佈局、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發展、村容村貌等多方面對中興村的鄉村振興建設進行了全方位的規劃設計。
目前中興村正在規劃建設55畝企村共建的山陽花田項目讓人充滿期待。所種果樹收穫後將和村民共享,體現“人人蔘與、人人收穫”的良好生態環境建設理念。
楊永剛表示,未來中興村將根據自身的文化和資源底藴,形成以“馬頭龍影”建築風貌為特色,建設具有中興村自身文化特點的“印象中興”;以“一產更精緻、二產促創新、三產顯品質”為鄉村產業發展目標,進行全方位的產業升級,使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不斷髮展壯大,村民增收渠道多樣,把中興村打造成城鄉融合、百姓富裕的“最美共享鄉村”。
文字:趙一葦
供圖:夏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