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為何會出圈

  最近,三星堆再次火了。據某在線旅遊平台發佈數據顯示,由於三星堆考古的新發現,公眾對三星堆博物館的熱情暴增。3月20日至21日週末兩天,預訂三星堆博物館門票的遊客數環比上週末(3月13日至3月14日)增長近12倍,不少遊客還會“打飛的”專門去看古蜀文明。

  在社交媒體和直播時代,這次挖掘不再是單純的考古行為,而變成了一場“當下的”文化事件。

  這次要挖掘6個祭祀坑,被稱為“連拆6個盲盒”。盲盒是這兩年才流行的消費文化,盲盒店售賣的通常是一些文創用品或玩偶,先付款再拆開。在打開之前,你不知道到底買到的是什麼——這種營利模式,售賣的其實是“偶然性”和“驚喜”,這讓盲盒成為一種精神產品。

  三星堆也一樣,很多人連三星堆位於廣漢還是成都都不知道,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地發問:“為什麼不叫華為堆?”但這並不影響大家看直播、發彈幕、參與討論。三星堆本來就有一些待解之謎,社交媒體時代大眾的參與,並沒有讓這些疑問消失,反而讓懸疑更吸引人關注。

  可以説,存在兩種“三星堆考古”,一種是嚴肅的學術研究,專家會對着那些文物苦苦思索,小心求證。一位專家表示,30多年前的挖掘,大家寫了數百篇論文,這次很多都需要“修正”,這種探索是沒有盡頭的。另一種則是充滿想象的“網友考古”,相關帖子滿天飛,充滿幻想、激情和創造力。對網友的猜測,沒必要太過認真,考古終究是一項專業的事。網友儘管“大膽想象”,專家則必須“小心求證”。

  考古曾經是大學裏所謂的“冷門專業”。去年湖南一位高分考生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曾引起巨大反響。老派的觀點認為這個專業不好找工作,但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很快會發現是自己過時了。很多考古隊、博物館都給這位同學送了禮物。這時人們才發現,“考古”“博物”已經是潮流了。

  三星堆博物館本身就已是“網紅”,其微博有眾多粉絲,還會經常用那些“面具”做一些有創意的推文,深受網友喜愛。在更大範圍內,博物和文創是過去幾年新的經濟增長點,最“出圈”的代表就是故宮博物院。參觀博物館,成為新的都市生活方式,各種博物館如雨後春筍一般建立起來,以至於有網友戲言:“文物”都顯得不太夠用了。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就能很好理解這次三星堆考古帶來的熱潮。在所有的考古項目中,三星堆是最神秘的,這次也出土了不少文物。對歷史和文明的研究,其實是無止境的,而除了宏觀、學術的論斷,公眾也會對更多歷史細節產生好奇。儘量還原三星堆文化的細節,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到底是怎麼生活的。

  在社交媒體時代,網友對考古的熱情值得珍視,它意味着中國人對傳統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興趣和熱情進一步迸發。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這關乎中國人的當下和未來。

  張豐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3 字。

轉載請註明: 三星堆考古為何會出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