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傲雪5首:一冬不被風吹落,卻訝江梅易斷腸
冬花説梅,你喜歡臘梅還是梅花,看看它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小時候,家的後面有條小河,附近有個荒坡。實際上説荒,是指冬天,坡上的樹葉都掉落,草也黃了,但是有幾十棵臘梅花,不知道何年何月何人所種,開花時,滿樹滿樹的黃色蓓蕾與花朵,香得清冽。鄰居小姐姐總是剪幾支回,養在土瓶裏,滿屋子好聞的香氣,直到過年。
臘梅比梅花開得早,是真正冬天的花。實際我所在的中部地區,梅花通常是年後才大規模盛放,若説大雪梅花,在冬天裏我想到的是臘梅。
但為什麼傳統的詩詞和服飾繡圖上很少有臘梅花呢?尤其是唐詩,寫臘梅的也有,但幾乎不能認定是這種黃色的花,因為臘月開花的梅花也叫臘梅。
臘梅不是梅,因為臘梅是灌木。它的生長形態就會讓人聯想是在山林的邊緣和水邊,而不是喬木一樣的梅花有着主幹。從古代來講,喬木的價值比灌木高,因為可以輕鬆用到建築上頭。而梅花的經濟價值明顯高於臘梅,因為梅花樹是能提供食用果實,而果實恰恰是上古人類生存的必須。梅花的果實不僅果腹,更是食物中酸的天然來源,而這正是人們消化必須的健康食藥兩用產品,對於古人來講,梅的不可替代是五位之首,所謂酸甜苦辣鹹。
正是如此,梅花的審美可以上溯到有文字之前的先民的生活,在唐宋兩朝達到利用和審美的高峯。宋朝在農業基礎,更加開拓延伸了花卉的審美價值,觀賞花卉形成了巨大的產業經濟,所以梅花在宋朝,形成了諸多新奇的觀賞品種。
臘梅正是這種人們觀賞需求暴增,從山林發掘出來走向城市園林的。
臘梅沒有可以食用的果實,也沒有可以做棟樑建築的枝幹,但是它獨特的香氣,彌補着梅花開放時冬春時的空檔,讓人一聞如醉如醒,被稱為“奇香”。
作為山野之花,它最初的名字叫做“黃梅”,這也不過是因為它在冬天裏開放,花朵類似梅花,卻有獨特的黃色。但稍有辨別能力的人都知道,這絕對不是梅花。因為枝幹不像,花朵也彷彿打了蠟一樣。
可以想得見山民在冬天裏挑着黃梅花枝到城市售賣的情景。而隨之而來的就是被城市人喜歡,在有詩之前,就開始在庭院種植,開花的臘梅花,此時並不多,而引起文人的圍觀雅賞。
“寒裏一枝春,白間千點黃。
道人不好色,行處若為香。”
“色輕花更豔,體弱香自永。
玉質金作裳,山明風弄影。”宋朝陳師道《和豫章公黃梅兩首》
這是我看到最早的臘梅詩,這個豫章公是誰?有人説王安石最早寫臘梅,但是,豫章公不見得是王安石,因為王安石詩中也有豫章太守,是寫給一個程姓官員。可以知道,在宋朝初年或者更久,臘梅稱為黃梅,就已經流傳。
而且對於臘梅,詩人們有一種偏愛,該用什麼來形容它呢,出自山野,又這麼芬芳,只能用修行高深的道人仙姑來形容了。
那麼蘇東坡和黃庭堅看到黃梅花後,分辨了它和梅花的不同,特地命名“臘梅”,而且做詩強調這個臘,是色如蜜蠟,花如蜂房,又像女子捻臘而成,花開在風雪臘月,文字流佈,所以黃梅花就叫做了“臘梅”,一直沿用到今天。
比如王洋,開始是寫黃梅,後來也覺得臘梅更貼切,所以就改了口,而且為臘梅和梅的區別正了名。
“一種佳名兩字猜,蜜脾融液臘中開。
雪花不敢迷真色,風格都緣不是梅。”《鄭顧道惠臘梅二首》其一
這之前他可是到其他地方做客感嘆“黃梅花盛開濃香豐豔非凡品”。
蜜脾是指蜜蜂的蜂房。想了想倒也貼切。因為那種半透明的黃用什麼形容更好?
“籬菊抱香死,化入歲寒枝。
依然色尚黃,雪中開更奇。”宋朝戴復古《臘梅二首》
臘梅因為進入人們的審美較晚,可把喜歡用典的宋朝人給急死了。這橫空出世的臘梅花該怎麼形容呢?終於找到一點邊邊,和菊花掛鈎。説臘梅是菊花的轉世,菊花枯萎之後,化作了臘梅花,所以依然通體黃色,而且臘梅有菊花的特點,就是花朵枯萎也不飄散,和菊花一樣抱香死,更難得雪中開放。
實際這首詩寫得很好,只是臘梅那種臨霜傲雪,並不是菊花可以勝任的。畢竟臘梅是木本,而菊花是草本。
“晴日烘開小蜜房,紫檀心裏認蜂黃。
一冬不被風吹落,卻訝江梅易斷腸。”宋朝何應龍《臘梅》
我喜歡這首,將臘梅花開稱做無數小小蜂房,等待蜜蜂回家。而且也有家的牢固,你看一整個冬天都在雪裏,也不見它飄零,倒是梅花開敗的時候,風吹零落,一種斷腸。
臘梅就有這樣山野堅韌獨特固執的秉性和氣質,是守望,是刻苦,是樂觀,是嚮往明麗和陽光。
要説臘梅和梅花誰好,這是難以界定的事。
但是從芬芳開放來講,臘梅比梅花早,香氣更為濃烈,是真正的冬之花。
那農村裏叫臘梅的姑娘,從前我會覺得名字俗氣,但是知道了臘梅花的來源,我覺得這不就是山野最可愛的仙女嗎,名好,人更好!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