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區,地處河北省西北部,隸屬於張家口市,世稱“神京屏翰”之域。
宣化,寓意“宣教德政,化育萬民”,一顆鑲嵌在塞北要衝、張垣腹地的耀眼明珠。
宣化歷史悠久,戰國至秦屬上谷郡,明清為宣化府,清末成為張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察哈爾省,建於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宣化曾是察哈爾省的省會,察哈爾省拆分後,改屬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為區。內部屬張家口宣化區,外部是宣化縣。
宣化區有城無地,宣化縣有地無城。宣化縣政府所在地在宣化區,也就是説,説宣化縣沒有縣城。
在全國範圍內,宣化一座城市兩個政府,是國內唯一一個區縣分治的縣級機構。宣化區主要管城區,宣化縣主要管周圍的眾多鄉鎮。宣化縣管的面積大,但宣化區經濟態勢好。
宣化區作為重工業城市,工業發展迅速,土地嚴重不足。而宣化縣土地廣袤,但卻由於區縣沒有城鄉統一規劃,對企業選址造成嚴重不便。
宣化區、宣化縣分治,無論從土地資源上,還是人口居住上,區、縣都會相互制約。宣化縣和宣化區合併的呼聲曾持續很多年。2016年,原宣化縣、宣化區合併為新的宣化區,所轄人口超過百萬,符合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
宣化古城始建於唐,有着近1300年的建城史。現在城區中軸線上還有清遠樓(鐘樓)、鎮朔樓(鼓樓)、拱極樓(南門城樓)三座城樓,四周城牆斑駁。
宣化古城經歷滄桑,可謂“一抓一把歷史,一靠一身長城”,宣化區境內各個歷史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古城址建築極為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文物保護單位5處,其他26處。
宣化很有很強的地域歸屬感,這裏的人在外只介紹自己是宣化人,基本不提張家口,因為宣化歷史比張家口要早。在明朝有宣化的時候,張家口還不存在。
宣化有一處近代文物,充分佐證着宣化城的影響力,這就是我黨建立的全國第一個省級人民政府—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
舊址位於古城牌樓西街50號,是一座融匯中西建築風格的四合院。原是在宣化城牌樓西街天主教堂,1902年用庚子賠款所建的,這組建築為磚柱帶檐廊的磚木結構,中西合璧、佈局合理、古樸典雅、整齊莊重。
察哈爾省民主政府成立後,宣化設市,並且成為省會。1945年12月1日,省委、省政府機關報《新察哈爾報》也在宣化財神廟街誕生,該報在宣化整整出版100期。
察哈爾民主政府雖在宣化僅存一年,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但其作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第一個省級民主政府,有着不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一個如此小的城市,有如此之長的歷史。曾經有人説,宣化本來可以很平遙。
宣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座鋼城,或者兵城,這裏有家叫宣鋼的企業,基本全城人都在這家企業上班,這個企業成就了宣化,成就了宣化人。
宣化明稱宣府,是明代北方九處邊防要鎮之一。明朝常備軍100萬,“長城九鎮”陳兵70萬,宣府鎮守軍達15萬,佔五分之一還多,有“九邊要衝數宣府”之説。
嘉靖年間,宣化城內有軍户127497人,官户4551人,民户2035人。宣府鎮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軍城”。宣化早期有炮兵學院、炮兵團,還有很多軍工廠。現在的宣化也還有很多駐軍,這裏軍隊大院很多,大街上以前軍人很多,現在管理嚴格,很多士兵出不來了,但仍有很多宣化姑娘嫁給了此地的軍人。
前幾日趕赴宣化採摘,有個朋友就曾在宣化當兵六年,期間堅持要回老部隊營房看看,部隊已經轉隸,只有營房依舊,山樹依舊。站在空曠的操場上,朋友一臉淚水,再見了,曾經綠色的青春。
宣化區屬中温帶亞乾旱氣候區,晝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白牛奶葡萄享有盛名。
宣化葡萄栽培有1300年曆史,號稱“半城葡萄半城鋼”,足見宣化葡萄在經濟中的地位。宣化白牛奶葡萄皮薄肉脆、酸甜適口、刀切不流汁,曾在1909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產品獎”,是北方最好的鮮食葡萄品種之一。
黃羊灘位於宣化東南的黃羊山腳下,總面積1萬公頃,為張家口面積最大的沙灘。
黃羊灘成為集沙灘、綠洲、碧水、藍天、軍事旅遊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勝地。無垠的綠草、蒼茫的林海、起伏的羣山連為一體,一彎碧水,波光盪漾。
這就是宣化,從不仿古,可這座城每一寸土地中,都有着歷史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