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瓷人張建設:化“殘”為“美”還原殘缺陶瓷生命之美

鋦瓷人張建設:化“殘”為“美”還原殘缺陶瓷生命之美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志良)在開封市龍亭區宋都御街古玩城二樓的“鋦殘仿”,有一位“化殘缺為美”的鋦瓷藝人,他叫張建設。自從2015年開始進行鋦瓷修補,至今已有5年的時間,他將古代手法和現代手法完美融合在一起,潛心鑽研鋦瓷手藝,以獨特的匠工惜物之心,還原殘缺陶瓷的生命之美。

近日,記者來到宋都御街古玩城二樓張建設的“鋦殘仿”,隨處可見的破碎器皿,經過他的反覆拼接、“雕琢”、美化,各種破損的器具便“煥然一新”。據悉,鋦瓷是我國一項傳統的修補器具技藝,它是把破碎的瓷器用鋦釘“縫補”起來,讓瓷器“起死回生”的一門手藝。

鋦瓷人張建設:化“殘”為“美”還原殘缺陶瓷生命之美

張建設出生於1969年,自小家境貧寒,他2歲時,母親去世,14歲時,父親又撒手人寰。為了生存,小小年紀的他放棄學習,離家外出打工。一個偶然的機會,當他看到朋友買回來的陶瓷時,被晶瑩剔透的陶瓷深深吸引。他似乎對陶瓷有着天生的敏感,能感受到陶瓷身上散發出的温度和情感。自此,他開始利用打工閒暇之餘,如飢似渴地學習陶瓷文化。

隨着時間的遞增和他自身的勤奮努力,他對陶器知識有了大量的瞭解和感悟,也在自身能力許可的範圍內,收藏了不少年代久遠的陶瓷。正是在學習研究陶瓷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有着歷史淵源的殘缺陶瓷,看到它們被閒置一邊,張建設心中很是憐惜。於是,他就萌生了要把它們修補起來,還原它們生命本態的想法。

從此以後,張建設便開始大量收集瓷片進行修補練習和探索。他通過各種渠道學習鑽研修補方法,整日坐在室內桌前,面對着一堆堆破瓷片,用各種工具手法敲敲打打,根據器物破損的部位,以及損耗的大小,決定進行何種手法的修補。

鋦瓷人張建設:化“殘”為“美”還原殘缺陶瓷生命之美

在修補過程中,他尊重每一件器物,用心去感受器物的氣韻和內涵,他儘量做到在器物上少打孔,讓鋦釘在恰好的位置上與器物融為一體,根據器物自身的氣韻展現出器物自身原有的美,使器物再次具有強烈的生命感。

通過幾年的摸索,張建設的鋦瓷手藝逐漸被大家認可。大家都在口碑相傳着張建設的鋦瓷手藝,慕名而來讓他修補瓷器的人越來越多。不管接受怎樣殘缺器物的修補,他都用心對待,他不但瞭解使用者使用器物的特點,還細心觀察器物的裂口,從而設計出既美觀又貼心的鋦瓷釘位。

“太多的殘缺器物來之不易,非常稀少,每一個殘缺的器物,都要用尊重生命的態度去對待,惜物惜福。在無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對美的嚮往,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化殘缺為美,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生活的態度呢。”張建設説。

(映象網開封新聞熱線:18003719300 18003711879,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03719699)

【來源:河南聯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1 字。

轉載請註明: 鋦瓷人張建設:化“殘”為“美”還原殘缺陶瓷生命之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