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八達嶺長城巍峨,夜晚的八達嶺長城玲瓏。
賈芬芳加足馬力往前衝,想要在夜色完全降臨前搶到一個高處的拍照好位子;年輕情侶手牽手,在北一樓舉着手機自拍;安保人員汪傑像往常一樣執勤,每看一次,他都覺得眼前的長城好看,“和白天不一樣的好看。”
這不一樣的好看,是被530盞燈烘托出來的。金色的燈光打亮牆體,白色的燈光映照馬道,城牆兩旁的綠樹也被安排了星星點點的燈。整個八達嶺長城被勾勒出清晰的形狀,順着山勢綿延。
這個曾經完全荒廢的千年古城牆,修復後於1958年開始對遊人開放,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長城。1981年,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建立,千年古城牆的現代旅遊史正式拉開序幕。1995年,夜遊八達嶺長城項目啓動。在這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建築上,曾有人坐在板凳上看户外電影,有人忘情地唱起卡拉OK,不知名的小樂隊在此演出。
從最初的修復,到推出夜遊長城,乃至後來為了淡化商業氛圍而對鬆散店鋪進行勸退,都推動着八達嶺長城形成今日之景。
夜遊長城項目曾一度暫停,2020年,在“復工復產”和北京市打造夜間經濟的背景下,夜遊長城再次啓動。
8月26日,夜晚的八達嶺長城雖然玲瓏,但依然磅礴。站在遠處看,燈光中最險峻處,像是掛在天邊的星。遊人攀爬而上,如同摘星。
2022年8月,八達嶺長城,遊客夜遊長城。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琉璃巨龍”
8月26日傍晚,火燒雲層層疊疊,像一扇巨大的鳳尾。晚上7點20分,在落日餘暉消失的那一刻,燈亮了。白日裏巍峨的八達嶺長城,變成另一副模樣。
白色的射燈安置在城牆馬道兩側,隔10多米一盞,照亮着城牆上的行路道。城牆之下,黃色的射燈兩三盞一組,將白日裏古意盎然的城牆,渲染成夜色中的金色“巨龍”。兩色相映,蜿蜒的“巨龍”襯着深藍色的背景,燈光璀璨如琉璃。
人流中,汪傑挺直脊背背手站立着,時不時在城牆上來回走一走。無數遊人從登樓口湧進來,從他身邊穿過,往北四敵樓奔去。有父親抱着孩子在平台慢慢逛,伸手給小童指看不遠處的燈光。
汪傑剛來八達嶺長城一個月,負責長城的安保工作。8月26日這一天,一共有1800多名遊客從他身邊經過,這個數字並不算多——在這個夏天,晚上的八達嶺長城,最多時曾接待過3000餘人。
也有人奔跑着前行,走過陡峭的城樓,穿過千年的敵樓,走到最高處。回頭看來時路,又是另一番光景。
汪傑覺得自己能明白遊客們的感受。第一次看到燈光裝點下的八達嶺長城時,他被震住了,“震撼。”他想了想,覺得沒有第二個詞可以形容,“看着燈亮起來,人湧進來,就是震撼。”
人們腳下,這些石頭、城牆,以及敵樓,是千年以來的歷史見證者。
秦始皇東臨碣石後,途經八達嶺取道大同,再返回咸陽;元太祖入關、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在遊牧民族和農耕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八達嶺長城始終履行着守護防禦和建立秩序的職責。
如今,有人抱着稚子緩緩前行,有人在看一場夕陽,等燈亮起。歷史和現代,爭端與和平在此交匯,沒有什麼比一場璀璨的燈光,更能表達慶祝和致敬。
2022年8月,八達嶺長城,遊客夜遊長城並拍照留念。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初啓“旅遊”
八達嶺長城是我國最早向遊人開放的長城,位於北京市西北60多公里的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據記載,其建築歷史最遠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現存八達嶺長城系明代建造。
明代《長安客話》記:“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為關山最高者。”在這裏,兩峯夾峙,居高臨下,形勢險要。“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
清代以來,曾起到重要軍事防禦作用的八達嶺長城日漸荒廢。
1953年,國家文物局撥款指令延慶縣(現延慶區)人民政府負責將“居庸外鎮”和“北門鎖鑰”等23處破損傾頹之處進行修復。
據八達嶺長城管理處所存歷史圖片,至明朝初年,“北門鎖鑰”右側城牆明顯傾頹,造成城樓和城牆之間聯繫阻斷。另外,“北門鎖鑰”四個字被風化到幾乎看不出原貌,城牆上的圍牆以及多處敵樓也有明顯損毀。
1961年,八達嶺長城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城城台和南北各4個敵樓獲得修復並開闢旅遊。
“當時政府投資摺合現在大約是300萬元人民幣,對長城進行修復。”八達嶺長城管理處黨組書記王鐵林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段時間裏,八達嶺長城歸北京市政府管轄。
1981年,“八達嶺特區”成立。
對前八達嶺特區、現八達嶺長城管理處工作人員李東來説,作為延慶本地人,長城是熟悉而親切的存在。長城腳下有個烈士墓,每到清明節,學校就會組織前去掃墓。每次抬頭,李東就能看到城牆上的騎牆敵樓,佔據山尖最險峻的一角,氣勢凜冽凌厲。
然而,從1958年到1981年,甚至在1990年之前,八達嶺長城的旅遊發展都不太理想。
“別説遊客的餐飲購物和交通,連職工上下班和宿舍都非常費勁。”在王鐵林看來,這一時期,八達嶺長城的旅遊業,幾乎“完全沒有發展起來”。
1986年,西直門至八達嶺新開兩對旅遊客車,一個月後,八達嶺才擁有上下車道。在此之前,從北京城區通往八達嶺的道路狹窄且沒有直達車輛,交通十分不便。
而八達嶺附近最開始只有兩個茶水攤,購物、住宿服務幾乎為零。
因為八達嶺長城距離延慶城區較遠,有些員工選擇住在員工宿舍裏,一週或者兩週回家一次。宿舍是平房,兩排房子需要安置60名職工。冬天的時候還要自己燒煤油爐子取暖。
“沒有班車,大家上下班都是騎自行車。大部分住在延慶,冬天騎車單趟就得一個小時,夏天也得40分鐘。”王鐵林説。
2022年8月,八達嶺長城,景觀大道被燈光“打扮”得色彩繽紛。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從幾十萬到400多萬
上世紀90年代初,八達嶺長城的管理方開始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千方百計吸引遊客。
1991年,八達嶺長城代表中國長城,接受了聯合國頒發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證書”。1995年,八達嶺長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同年,古崖居遺址正式接待遊人,八達嶺登城索道開始運營,這也是新中國第一條單線循環脱掛式客運索道。
也是在這一年,北京聯合航空旅遊公司在昌平定陵道口設直升機,為遊客提供飛行航空服務,開通從定陵飛往八達嶺的航班。
各類活動密集地在八達嶺長城舉行:仿古藝術節、婚慶慶典、音樂演唱會……同時,對八達嶺長城周邊旅遊項目的探索也在同步進行。2019年6月,八達嶺特區辦事處投資400萬元與八達嶺鎮合資修建的水關長城,正式接待遊人。
“最初開放旅遊時,八達嶺的年遊客人數大約幾十萬人,到1995年,這個數字已經是400多萬了。”李東説。
“夜遊長城”也在此時應運而生。
1995年,八達嶺景區投資200萬元,在北一樓至北四樓1000米的長城兩側,安置了650盞彩色泛光燈,使萬里長城在夜間亮了起來。是年10月1日,夜長城正式對遊人開放。
燈光第一次亮起來,正是李東剛到八達嶺景區上班的那一年。李東説,最初的想法是,“每天那麼多人看長城,但都是白天,太陽一落山,所有的熱鬧就沉寂了。夜晚的長城,會是什麼樣子?”
燈光亮起來的那一刻,李東感受到巨大的衝擊。“非常壯觀,像一條金色的巨龍。”金黃色的牆體、被白光照得雪白的馬道,還有城牆兩旁作為襯托的樹林,這一切都讓他覺得“很夢幻”。
正式對外開放夜遊項目後,晚上的八達嶺也熱鬧了起來。長城上常常響起歌聲,間或放放投影電影,有時還有一些不知名小樂隊前來演出。
“我當時二十四五歲,也常跑到長城上去看電影和演出。”在他的印象裏,最受歡迎的還是卡拉OK。他最喜歡唱《明天會更好》和《萬里長城之歌》,“大家都很激動,你想想,能在長城上唱歌,誰見過那個陣勢?”
王軍成在1996年被調到八達嶺景區,負責音響工作。“就兩個老式大喇叭,放幾個板凳。”那還是需要通過歌單點歌的時代,每首歌前寫好編號,等人來點唱。唱歌還要排隊,一度需要交費。“收費也不多,主要是因為有些人太‘麥霸’了,他一唱唱一晚上,不帶停。”王軍成笑起來。
在八達嶺長城管理處(原八達嶺特區)的檔案室裏,依然存放着一些1998年的視頻。當年7月,延慶縣(現延慶區)首屆八達嶺夜長城消夏避暑節舉行,“北門鎖鑰”上架起了舞台,城牆上的姑娘們燙着波浪頭從鏡頭前走過。城牆腳下的小廣場上,小吃攤和各種表演鑼鼓喧天。看了這邊的模特表演,轉頭可以看那邊的上花轎。充滿年代感的小店鋪招牌在視頻裏一晃而過,人流往來如織,熙熙攘攘。
2022年8月,八達嶺長城,遊客身穿漢服在夜遊長城時拍照留念。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乘“奧運東風”
從1995年夜遊長城項目開啓至今的27年時光裏,因為交通不便以及效果不如預期,八達嶺夜長城也曾有過短暫的“部分關閉”,只在旅行團預約和政務接待以及重要節假日開放。
1998年,八達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線竣工通車,全長61.87公里,成為當時北京最長的一條高速公路。這條公路的開通,節省了遊客旅遊行程時間,從北京城區到八達嶺長城僅用40分鐘,比原先節省了一個半小時。
2年後,歷時1103天的八達嶺過境線全線貫通,這條線替換了曾經大小貨車、小汽車擠在一起的S216線,所有過境車輛不再穿越長城景區。另一方面,過境線串聯起八達嶺殘長城、野生動物園、八達嶺滑雪場、水關長城等景區,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到2007年王鐵林來到八達嶺特區工作時,景區年接待遊客近600萬人次。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赫赫聲名之下,八達嶺的旅遊業始終持續穩定增長。關城裏的五六個攤位,一個三五十平方米,全都租了出去,一個攤位年租金可逾百萬元。南北西城也有數個店鋪,環繞着八達嶺,吃着旅遊飯。
也是從這一年起,八達嶺長城開始進行全面升級,為迎接次年的北京奧運會做準備。
當年8月8日,長城望京台景區所在的望京廣場改造及無障礙坡道建設工程開工。
2008年,景區的望京寺復建工程竣工。到了當年5月,景區監控、廣播系統也都全面升級。共新安裝監控探頭56個,基本覆蓋了南一至北十二樓等主要區域;景區廣播系統完成了數字化升級,共設置廣播點位60個。無障礙坡道也在這個月正式竣工,起點設在關城東門外望京廣場對面,途經北登城口,終點設在東平台,全長180米。
西門外改造、長城博物館改陳、全周影院改建、建設街改造、停車場修建等35項升級改造工程,也在2008年7月20日全部完成。工程總投資4.3億元,改造面積共23.8萬平方米。
在升級的同時,王鐵林和同事們面臨另一項困難任務:淡化商業氛圍。“按照計劃,我們需要拆走很多商業門店和餐館,很費勁。”最艱難時,王鐵林三天沒回家,雖然都是鄉里鄉親,但他也曾被人堵門。“不見到錢不走,前前後後20多個商店45個小攤,我們花了260多萬元勸退。”
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夜長城的燈光也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修繕。
“主要是更換燈具。同時在原有北長城的基礎上,鋪設了南側長城等。景區沿線路燈也進行了改造。南一樓到南四樓進行了照明亮化工程。為了迎接冬奧會,還重新更新了線纜和城牆馬道的燈。”常江説。他是八達嶺長城燈光系統的維護者,在八達嶺長城工作了二十幾年。
這樣的鄭重,是為了讓全世界在冬奧會時能看到一個更完整圓滿的長城。“冬奧會時,對若干標誌性點位進行全球直播,不延時。北京一共有9個點位,八達嶺就是其中之一。”李東説,這次直播24小時不間斷,持續32天。
這也是八達嶺夜長城開通以來,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亮燈,“這是向世界展示中國長城的時刻,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時刻。”
北京奧運會的東風,推動八達嶺長城的旅遊業快速發展。從2008年到2019年,八達嶺長城的年客流量漲了400萬人次。2019年是八達嶺長城歷史上人流量的最高峯值,達到1035萬人次。
2008年,為了滿足奧運遊客觀光長城的需求,北京城鐵S2線正式開通,從北京北站到八達嶺長城,74分鐘即可抵達。
2022年8月,八達嶺長城景觀步行街,遊客觀看演出。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不僅僅是旅遊活動”
作為曾經龐大的軍事防禦設施,“居庸之險”隨着時間變遷,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旅遊勝地。據李東介紹,現在每年有1100萬人次來到這裏,觸摸着古老文明。從開放至今,八達嶺長城一共迎來了2億人次的遊客。
2003年,斯里蘭卡總理拉尼爾維夫婦參觀遊覽了八達嶺夜長城,這是八達嶺夜長城接待的第一位政府首腦。截至目前,已經有525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登上過八達嶺長城。
2019年6月,八達嶺長城開始實施全網絡實名制預約售票。“網絡預約後效果非常好。以前旅遊高峯期大排長龍的情況得到有效改善,遊客們可以更精確選擇遊覽時間,我們的運營壓力也可以更加平抑。事實上,網絡售票後,遊客數量有明顯增長。”王鐵林説,一方面讓遊客有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面也能對八達嶺長城進行更有效地保護。
整個八達嶺長城的存在,是世界文化交流活動的絕佳載體。這裏曾舉辦過國際登山活動,也曾有合唱團在城牆下演奏;搖滾青年們曾在這裏吶喊,文體明星們也一再造訪這雄偉之奇。
無數海內外遊人來到這裏,一償所願。各國領導人一次次踏上城牆,看中華山河之壯美。
2015年,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紀念日當天,八達嶺長城點亮“聯合國藍”;愛爾蘭國慶日,“愛爾蘭綠”也不止一次在八達嶺上出現。李東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前來觀看的愛爾蘭年輕人激動的場景,“他們歡呼,擁抱。作為長城的管理者,我對我們擁有偉大的文化遺產,感到由衷的驕傲。”
二十多年來,八達嶺長城平均每年會舉辦數十次活動,已經成為世界各族人民交流的舞台。
2020年,在“一邊防控,一邊恢復”的號召下,北京提出了夜間經濟的概念。李東説,在這樣的情況下,八達嶺長城管理處決定重新全面開放夜長城。“同時借冬奧會的契機,對夜長城的設備進行修繕,完善城樓下的文化商業街。”
夜遊八達嶺再次啓動。夏日的每週五週六晚上7點半,長城的燈光準時亮起,迎接八方來客。
2020年恢復八達嶺長城夜遊項目後,受疫情影響,旅遊收入始終未能穩定恢復,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和水平。但在李東看來,夜長城的意義不僅限於商業效果,對復工復產以及給周邊市民提供旅遊項目來説,都起到了積極的效果。“它不僅僅是旅遊活動,也是在提振信心。”
現在,八達嶺腳下的中國長城博物館裏,長城的歷史文化已經開始用數字化科技手段向遊人進行展示。穹頂影院裏,每天都有人通過現代科技,嘗試觸摸昨日的痕跡。
“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項目,中國長城博物館正進行閉館升級,升級後將以更新的面貌向遊客開放。另外,我們的文創產品以及商業街的開發也在持續加深。”李東説。
8月26日,一對從山東來北京遊玩的情侶登上“北門鎖鑰”城樓,夜遊八達嶺是他們行程上的重要一環。在他們離開時,另一羣年輕人正拾級而上,有人穿着漢服,有人自拍,有人拍視頻,還有人正在直播。本應在晚9點半熄滅的夜長城燈光,仍在秋日的微風中持續閃亮。
(賈芬芳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楊雪 編輯 袁國禮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