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菊
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同意設立三江源為第一批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區域內有著名的崑崙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脈,逶迤縱橫,冰川聳立。
美麗而神秘的三江源,雪原廣袤,河流、沼澤與湖泊眾多,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67個,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起源於同一區域的地理奇觀,在這裏向世人驚豔呈現。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保護價值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
據瞭解,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省設立“一户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共有17211名牧民持證上崗,當地牧民從生態利用者轉變為守護者。此外,攝影家、牧民、漂流愛好者、藏醫……他們同樣利用自己的知識,用科學、本真的方式守護着三江源的每一寸山河生態。如同牧民扎西在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所言:“我們過去的放牧和現在的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這片草場一直在這裏,希望孩子們有花草、動物陪伴他們長大,也希望孩子們能照看好犛牛和小動物們,這是傳統亦是我們心中所想!”(素材來源: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
掃碼瀏覽《三江源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動圖版
↓↓↓↓↓
攝影家葛玉修拍攝斑頭雁。
醫生索南達傑為棕熊“善後”,種植蕨麻。
才仁多傑和小藏羚羊漫步草原。
可可西里藏羚羊保護站的才仁多傑有了新的稱呼——“羊爸爸”
“看着它們長大反而不捨得,以後就不需要‘羊爸爸’了。”——才仁多傑
“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就像斑頭雁一樣,哼着小曲翻過喜馬拉雅山。”——葛玉修
因為雪豹的棲息,昂賽峽谷被稱作“大貓谷”。
草原上的草好像一夜之間由綠變黃。
牧人扎西帶着犛牛羣遷往冬季牧場。
草場一直在這裏,孩子們也在這裏,犛牛、花草、小動物還會在這裏。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