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這種現象,直接體現在後世的一些文藝作品當中。在很多反映隋唐交接這段時間的作品當中,我們會發現,李密、宇文化及、王世充、竇建德這些人,出場的頻率非常高。通過這些影視作品,我們對他們也較為熟悉。

而這些人所領導的勢力,幾乎清一色都在北方。

到了南方,比較強大的如蕭銑、杜伏威、馮盎、林士弘等諸多割據勢力,則顯得名氣較小。如果不是專門研究過這段歷史,一般人可能都沒聽説過這些名字。

那麼,隋末的亂局中,為何會出現這種明顯的北強南弱的局面呢?

在今天我們的印象當中,中國的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區,經濟似乎要比北方的很多城市發達很多。而且總的來看,南方的經濟實力,也要勝過北方。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但是你知道嗎,在歷史上,往前推的時間越久,這種情況越是截然相反。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北方才是真正的經濟文化中心。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所以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或者説一直在漢朝以前,北方都是絕對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南方,則是傳統意義上的蠻荒之地。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漢三國的時候,孫權和劉備所佔的地盤,明明比曹操更大,但兩家的人口加起來,卻都沒有曹操一半多的原因。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不過,隨着歷史的逐漸發展,在後來的歷史上,逐漸出現了三次大規模的經濟中心南移。這一點,我們中學的歷史課本里是講過的。第一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五胡亂華的發生,導致大量北方士族南遷,形成了第一次南移。第二次是唐朝中晚期,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北方常年戰亂,所以大量北方人口南遷。第三次則是在宋朝,因為宋朝常年偏安南方,所以很多北方的人口,再次向南遷移。

在歷史上,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在明朝朱元璋以前,基本上所有由南向北的北伐,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而由北向南的攻伐,則大多可以一統天下。這裏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就是經濟中心南移。在明朝之前,北方是絕對的中心,人口、經濟等諸多方面,都要遠勝南方。而在元末明初的時候,經過三次大的經濟中心南移,北方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優勢。反倒是南方,人口和經濟更加佔優。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而古代打仗,打的可不就是人口和經濟嗎?哪一方佔優,自然哪一方會最後獲勝了。

在隋唐相較的這段歷史當中,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因為在隋朝的時候,剛剛結束了第一次南遷,第二次南遷還在醖釀過程中。這時候的北方,比之南方還是有着很大的優勢。不管是人口還是經濟,都要遠遠超過南方。如此一來,佔據北方的那些梟雄們,自然實力更加強大。當時的歷史,自然也就要以他們為主了。

如果説,當時南北方的總體差異,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的話。那麼隋朝的政治問題,就是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了。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大家都知道,隋朝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楊堅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北周這個國家,則是在西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這三個朝代,雖然坐龍椅的人完全不同,但從最上層的統治結構來看,基本上沒有任何變化。

這三個朝代,都是以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為高層,所建立的統治體系。

所以,後來雖然北周吞併了北齊,楊堅篡位建隋之後,又南下滅掉了南陳。但總的來説,這兩個地方的世家,並沒有真正大面積躋身隋朝的統治高層集團。真正把持隋朝國政的,還是那羣的老牌關隴世家集團。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所以,在隋朝的時候,真正強大的世家,基本上都在北方,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説,是在關中。而南方,原本的南陳統治階層,基本上被隋朝清理乾淨,在隋末很難形成足夠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南方几個大的割據勢力的領袖,基本上都是最底層的出身。

雖然隋朝是以關中地區起家,然後逐步統一全國。但到了隋朝末年的時候,其實隋朝反而是在南方的統治力度更強一些。尤其是在巴蜀地區,直到隋煬帝死了幾年之後,還有人自稱是隋朝的屬臣。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這裏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隋朝當時在南方的統治力度很強。當然,這種統治力度很強,也是相對北方來説的。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隋朝本來是以關中地區起家,隋末的時候反而會是在南方統治力度較強呢?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隋煬帝在位期間,又是修大運河,又是遠征高麗,又是遷都,又是大興科舉。這幾件事辦完之後,基本上把傳統的關隴世家,乃至整個北方士族,全都給得罪乾淨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隋朝末年的時候,北方很多傳統的世家領袖。比如李淵、李密、楊玄感等人,會在楊廣還活着的時候,就站出來反對楊廣。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而相比之下,當時的南方,因為原本不是隋朝的老巢,再加上隋朝將南方的士族一頓清理,導致隋末的時候,少有能夠起來帶頭的士族。而且最重要的是,楊廣修大運河、征討高麗,主要搜刮的,也是北方的民力民財,對南方的搜刮要稍輕一些。所以南方的普通民眾,沒有那麼恨楊廣,自身也過得下去。這樣的話,在隋朝末年的時候,南方人自然沒有那麼多願意起義造反的了。沒了願意造反的人,南方的這些割據勢力,想要迅速擴張,自然要難一些。

除了以上三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原因。

南方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弱。

南方的幾個割據勢力,雖然總體上沒有北方那麼強。但矬子裏面可以拔大個,南方的這些割據勢力,也並不是每一個都不強!

比如蕭銑。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在隋末的眾多割據勢力當中,蕭銑勢力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

一方面,蕭銑很強!自從起兵開始,短短不到一年之內,就佔領了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距漢水的廣袤地域,麾下擁兵超過了四十萬。

這個時候,李淵剛剛收拾完西邊薛舉和李軌,還沒來得及收拾一直和他搗亂的劉武周。王世充正在消化他打贏了瓦崗軍和宇文化及的戰果,竇建德則是趁着大家死磕的功夫,悶聲發大財。

至少在武德二年下半年這幾個月裏,蕭銑應該算是當時整個天下最強的一個割據勢力。當時他所轄制的兵力,甚至有可能比李淵還多。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那麼,為什麼如此強大的蕭銑,最後被李淵派李靖和李孝恭,率領一支偏師就給滅了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擴張到這個時候以後,蕭銑雖然名義上很強,但實際上麾下能夠直接轄制的兵力其實並不多。

蕭銑本是前朝皇族餘脈,他是正宗的南梁皇室後裔。在南方的諸多割據勢力領袖當中,蕭銑大概是唯一一個出身較高的人了。而這個身份,也是蕭銑在起兵之後,能夠迅速佔領那麼大地盤的原因。當時距離南梁滅亡還不算太久遠,很多老人還知道南梁,也認蕭家的旗號。所以蕭銑起事後,南方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望風而降。

但問題是,隋朝建立後,對這些前朝的士族本就有心提防。蕭銑在起事之前,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而且,他之所以會成功起事,還是因為其他人起義的時候,想要找個領頭的,這才想起了身為前朝皇族的他,然後將他推了出來。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所以,蕭銑強大之後,麾下那些之前擁立他的將領,其實根本就不勒他。而蕭銑因為之前只是一個縣令的原因,身邊也沒有什麼特別牛的隊友。在勢力擴張期間,只能看着手下這些將領跑馬圈地。等到蕭銑勢力基本成型之後,蕭銑根本無力繼續擴張,他首先要面對的,是如何肅清內部。

所以,蕭銑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裏,採取了罷兵休戰的策略,先是讓士兵們都回家,讓這些將領們手裏都沒了兵權,然後再一個個收拾他們。

但是蕭銑萬萬沒想到。後來李淵和王世充、竇建德大戰的時候,為了防止他趁火打劫,派了李靖和李孝恭率領一支偏師,前來騷擾他,阻止他率軍北上。然而這次率兵的李靖,卻是一個難得的軍神。趁着蕭銑把士兵都遣散回家,防務空虛的空檔,一路長驅直入,直接兵臨城下,迫使蕭銑不得不開城獻降。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更為諷刺的是,就在蕭銑投降幾天之後,他的派在外地的十幾萬大軍,這才趕到來救援他。可惜這時候,蕭銑已經投降了。

蕭銑的失敗,看似是一個巧合,但實際上是一個必然。

這個必然,在於隋朝對南方士族的打壓。

因為出身南方貴族,所以蕭銑根本就升不上去,只能做一個小小的縣令。如果在起事之前,蕭銑可以做一個太守,甚至像劉武周那樣一個普通的校尉,結局都會截然不同。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導致隋末的時候,南方羣雄的戰力,遠不如北方。而且,北方的李淵,動作實在太快。在連續打贏了薛舉、王世充、竇建德的同時,又順道收拾了蕭銑。這個時候的李淵,已經坐擁超過一半的天下,統一天下之勢,已經勢不可擋。而南方的羣雄,這個時候還在進行大魚吃小魚的遊戲,自然無法和李淵抗衡。等到李淵再收拾了北方的劉黑闥之後,南方的這些梟雄們,除了投降和被橫掃之外,好像也沒別的可能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66 字。

轉載請註明: 隋末亂戰當中,為何最強的幾個勢力,清一色全都在北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