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滄浪之水清兮,阿蓬江畔,來亞洲最長的風雨廊橋千年一夢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休閒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聽説濯水古鎮人少,安靜,有亞洲最長的廊橋,有好吃的雞雜。對於不喜歡喧囂的人來説,這就夠了。

濯水古鎮四面環山,是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是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羣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於一體的千年古鎮。濯水初稱“白鶴壩”,起於唐,興於宋,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曾經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櫛比。與酉陽龍潭古鎮、龔灘古鎮合稱“酉陽三大名鎮”。

流淌過濯水古鎮的阿蓬江自古與烏江、酉水一起成為溝通三峽地區和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傳播。

古鎮總體格局為“一堤二街三宮六院”,街巷保留完整。古鎮內主要景點有紅軍渡、水師城門、天理良心展覽館、風雨廊橋、八賢堂、萬天宮、龔家抱廳、煙房錢莊、汪本善舊居、汪氏油號、萬壽宮等。

水師城門位於阿蓬江入口處,面朝阿蓬江,北接古鎮漫步堤。水師城門為拱形結構,上部為木質閣樓,下部為磚石底座。古時,此地是往來客商進鎮的唯一通道,曾為冉土司的第一要塞。

光順號是明清時期濯水“十大號口”之一,建築面積880平方米,為濯水古鎮第一大古建築。是典型的徽派建築,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鎮上的一家客棧。後來把這座院子賣給了一個叫俞光順的當地神醫,大院於是才改名叫光順號。俞光順是一個瞎子,他通過把脈診病,醫術高明,被人們稱為“俞神仙”。

龔家抱廳是鎮上最具建築空間特色的古民居之一,位於老街“三倒拐”處,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天井合院建築,坡屋頂,全木結構四層。結構上穿枋有少數做成弧形的“貓拱背”式樣。吊腳樓是土家人賴以生存的棲居之所,龔家抱廳是土家文化最典型的標誌之一。

餘家的頂子,龔家的杆子,汪家的銀子,樊家的錠子。“一門三進士、四代五尚書”,八賢堂餘家人才輩出,世代書香。餘家大院建築面積達800平方米,為古鎮第二大古民居。院內為穿鬥架全木結構,灰、白、木色為主要色彩。

煙房錢莊和汪氏油號見證了濯水鎮在清朝時期商業的繁榮,全國唯一的涼廳式義學講堂——濯河壩講堂彰顯出濯水重視文化的傳統,每一處古老的民居彷彿一本線裝的古書,透過光陰沉澱的書冊,那些風雲傳奇的往事和人世的悲歡離合如天光雲影般朦朧浮現。

灈水古鎮最出名的是風雨廊橋,全長658米,號稱亞洲第一。原為全木榫頭卯接,結構牢固精密。非常遺憾的是毀於13年的一場大火,現在的風雨廊橋為後期修復還原。因造型和修建年代不同,可分為四段欣賞。

第一段為“濯河懷遠”,橋長310米,橋上建有層塔亭,最高處為中心閣樓。第二段唐鍾長韻長105米,中央鐘樓部分高26米分四層,中心位置高聳重檐歇山頂式鐘樓,懸掛仿唐銅鐘一口。第三段彩虹伏波長97米,該橋跨越蒲花河,是由單拱橋體與曲直結合的橋身,宛如一道絢麗的彩虹。第四段蒲花飛龍長146米,以曲線屋頂與現代格柵橋墩相結合,隱喻與水相生的飛龍跨河騰飛。

突然想:來看廊橋的遊客,有沒有是因為看過小説廊橋遺夢呢?不由一笑,美不分東西,情更是永恆。只要喜歡,儘可千年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