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
重要地段的阿壩州
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形態多姿多彩
地方特色濃郁的民族傳統文化
而敍事性鍋莊——“博巴森根”
便是阿壩州理縣世代傳承的民俗文化之一
它意為“獅踞龍盤的藏人”
它是理縣甘堡村獨有的一種舞蹈
2008年,
它被列入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一輩又一輩
理縣兒女用鍋莊記憶歷史!
用鍋莊記憶歷史—“博巴森根”
理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是古老藏族和羌族的聚集地。經過歷史的變遷,理縣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屯兵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
其中,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巴森根”。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甘堡藏寨都要舉行大型的祭祀儀式,青壯年男女跳起一種獨特的敍事鍋莊舞——博巴森根。
在舞者隊形的穿梭變換和領歌者如泣如訴的演唱中,一段抗英衞國的英雄故事由此展開。
“博巴”藏語意為“藏人”,“森根”藏語意為“獅子”。它產生於清道光年間,是從東南沿海歸來的屯兵們為紀念他們抗擊英軍的英勇事蹟和犧牲的戰友而創作。
歌頌了屯兵驍勇善戰的英雄形象,充分表達了藏族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博巴森根舞蹈分為兩部分,整個表演過程約需兩小時。
第一部分由領舞者手持串鈴,帶領眾舞者邊唱邊舞,繞圈而行。領舞者領唱一遍,眾舞者跟唱一遍,唱完一段後,開始進入“鑽”的環節。
兩位舞者右手高抬,領舞者從中鑽過,其他舞者依次跟隨,邊唱邊鑽。
其後即是“扭”,每一位舞者左手與前面舞者的右手相握並搭靠在前面舞者的右肩上。
然後再開始“解”,舞者從“扭”的動作回覆至手牽手狀態,在此過程中逐步將領舞者圍在中央。
舞蹈第二部分由德高望重者在圈中央獨唱,眾舞者原地蹲坐傾聽、復唱。演唱完畢,舞者齊聲歡呼,拋撒龍達,以祈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往事已成歷史,戰火硝煙已經散去,現在的甘堡藏寨,早已沒有了當年屯兵操練的身影與出征的號角。
但博巴森根用舞蹈敍述的抗英功績,保家衞國,祈望和平的精神卻從未被忘卻,它所藴含的精神在雪山草地之間紮根,在祖國山河中弘揚。
揭開,那一段塵封的故事
一個寨子
早在兩百多年前,甘堡藏寨被稱為“甘堡甲穹”,意為——山坡上的百户大寨。
百年前的甘堡藏寨·莊學本
(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大師)攝
清乾隆年間朝廷加強對邊疆的統治,將這裏世襲的土司制度廢除,改土歸屯,將土司的領地分為五個屯,這裏是五屯之一的甘堡屯。
2019年甘堡藏寨 李鈾
一支軍隊
圖左為屯兵,圖右為甘堡藏寨屯兵雕像
在清政府實行屯兵制度的兩百多年中,五屯地區實行一户一兵制。
三千屯兵閒時為農,戰時為兵,隨時聽從朝廷的調遣,東征西討,幫助朝廷,遠赴浙江反擊英軍入侵,立下赫赫戰功!
178年前清政府急詔,赴浙江寧波抗擊英軍入侵,嘉絨地區2000名屯兵應召出征。
數次戰役屯兵敢為先鋒、奮勇殺敵,發願“不戰勝,寧戰死”,英軍受重創,屯兵也死傷慘烈,絕大多數戰死沙場。
清朝第八位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皇帝盛讚“這是一羣雄獅般勇猛的人!”欽賜“博巴森根”(博巴藏語意為“藏人”,森根藏語意為“雄獅”。)
一根髮辮
劇照·阿壩師範學院演繹《博巴森根》
一個個好男兒倒在千里之外的血泊中,浙東兒女滿懷感恩,用最好的綢緞縫製一個個小口袋,剪下壯士的髮辮、解下腰間的名牌,一雙一雙存入口袋,倖存的將士將他們帶回遠方的家...
劇照·大型民族音樂劇《博巴森根·辮子魂》
騎着戰馬飛奔前線的兒郎,歸家時卻變成一方小小的口袋,一根根長長的髮辮充盈着家國大義,纏繞着對故土深深地依戀。
青山有幸埋忠骨,如今甘堡藏寨後山的一座座辮子墳,讓忠魂迴歸故里,供後人世代祭拜。
一曲鍋莊
“扭”搭肩行走,遇河架設人橋,同心協力奔赴戰場
為了銘記這段光榮而悲壯的歷史,一曲以“博巴森根”命名的敍事性鍋莊在這裏世代傳承,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陽節,全寨子人就會跳起“博巴森根”緬懷先祖、感化後人。
“鑽”鑽出叢林、衝出包圍圈
一句句唱詞緬懷着祖先,一段段舞步再現着曾經,博巴森根獨有的舞步和演繹形式,再現着藏族遠征軍悲壯的歷史。
老者吟誦過往,眾人伏地聆聽教誨
2008年,博巴森根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謝曉慶
甘堡藏寨村民在傳習所演繹博巴森根
非遺進校園·小學生演繹博巴森根
一輩又一輩,我們用鍋莊記憶歷史,一代又一代,我們用鍋莊記住歷史,讓博巴森根在讚歌中永生。
甘堡藏寨:博巴森根的故鄉
甘堡藏寨,位於阿壩州理縣境內,距成都市162公里,距理縣縣城8公里,處在大九寨國際精品旅遊區的旅遊環線上。
“甘堡”,藏語的意思是“坡上的村落”,作為嘉絨藏族文化典型代表的甘堡藏寨是嘉絨藏區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藏族村寨,有“嘉絨藏區第一寨”、“博巴森根的故鄉”之稱。
獨特的屯兵文化、農耕文化加上極富特色的民族建築和風情濃郁的民風民俗,使甘堡藏寨成為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藏寨的民居或官寨全為石頭建築,整個村寨依崖而建,棟棟相連、户户相通,相互呼應,這既出於那時戰事的需要,也體現了甘堡人精湛的建築技藝。
一路向山上爬去,你會發現這裏的一切彷彿都是有信仰的: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唐卡、路邊披着哈達的神佛、被做成了貓頭鷹模樣的手工藝品……
距寨子12公里處的熊耳村有個神秘地“天空之眼”,海拔3020米左右,適合露營,還有個雲海大秋千,觀日出,雪山雲海一覽無遺徒步途中景色敲美~~
時間的飛輪在疾馳,我們的記憶卻不能模糊
忠誠和善良是藏族人的底色
保衞家國、勇猛無畏是融進血液的情感!
讓我們銘記歷史!祈願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