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文 | 新場鎮上老底子的茶館

江南·人文 | 新場鎮上老底子的茶館

據《新場鎮志》記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新場鎮有大小茶館18家之多。茶館店名各有特色,以適合行業特點為名的有渭泉園、四美園、清明園、祥園、東園、西園等八家,以樓取名的有中華樓、第一樓、永長樓三家,以本人姓名作為店名的有徐阿妹、胡根林、吳泉海、閔阿囡、康祥奎、王春江等七家,地址大多在洪東、洪西街、包橋街東西及閔家灣一帶。

茶館多開設在靠河的地方,方便汲水,普通的老式平房,兩開間門面居多,設備很簡單,一座七星爐灶、風箱、水缸、擔桶以及水壺、茶壺、茶盅等,店堂內也只是一些陳舊的老式八仙桌和長凳,樸實無華。其中兩家茶樓(中華樓、第一樓)位於鎮區鬧市處的包橋旁和洪橋旁,與老街、古橋、綠水融為一體,風景優美又熱鬧。其樓宇設施、地段環境等均優於其它茶館,很有名聲,百姓中也頗有影響,故當地有:“南有中華樓、北有第一樓”之稱。

老百姓很喜歡茶館,茶客大多是近鄉的農民、漁民和鎮上的市民,年齡約50至70以上,空閒時經常上茶館吃茶、消遣、聊天成為習慣。茶館裏的茶葉很普通,茶錢便宜,很實惠。一壺在手,逍遙自在,説説種田經,談談山海經,聽聽新鮮事,講講老底子,無話不談,消息也最靈通。有的天天孵茶館的“老癮頭”,一天不去就會渾身沒勁,去了茶館,即使閉目養神甚至打個瞌睡,也覺得很適意,舒心。

江南·人文 | 新場鎮上老底子的茶館

茶館也是一個文化娛樂休閒場所,過去有四、五家茶館曾先後設有書場,室內置有一隻小小的説書枱,台上放着沿有桌圍的説書桌和椅子,門外掛有一塊上面寫着藝人姓名,書目和時間的牌子,書場很簡樸。説的多數是傳統書,曲目有“描金鳳”“雙珠鳳”“珍珠塔”“文武香球”等。一檔書時間約在十天到十五天,書票連在茶鈿一起,聽書的大多是老茶客,説書期間天天“上班”,茶香書香,津津有味。也吸引了一些聽書迷站在門外聽“壁腳書”,有的還悄悄地進去借坐茶客長凳一角過把癮,有的待書票停售後進去聽“放湯書”,所以説書場中有一句形象生動的話:“聽了天寶圖,忘記肚皮餓”。

又如洪西街西園的茶館文化頗具特色,豐富多彩。內有一個小小的“鳥市場”,臨河裝飾着一排美人靠和放茶具的長桌,桌前上面懸吊着一排掛鳥籠的鈎子,設施完美。平日裏常有十多位養鳥愛好者提着鳥籠來此玩鳥、逗樂,有黃鸝、百靈、芙蓉、畫眉等,相互交流、觀賞,聽聽鳥語,喝喝香茗,其樂無窮。回憶塵封已久的小鎮茶館風情至今韻味無窮。


著述人:龔乙生(曾任新場文化館館長

圖片:視覺中國、新場鎮供圖

編輯:邵大衞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9 字。

轉載請註明: 江南·人文 | 新場鎮上老底子的茶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