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制定旅遊信息標準化等內容。2015年年初,原國家旅遊局發佈《關於促進智慧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全國各地智慧旅遊如火如荼開展起來。同面對其他新生事物一樣,一些地區在智慧旅遊的推動和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視覺中國供圖
首先是智慧旅遊的認識問題。一提到“智慧旅遊”,有些人就理解為景區的現代服務、管理的電子系統升級,最多再加上一些互聯網在旅遊“吃、住、行、遊、購、娛”上的應用。
旅遊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渠道,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發展智慧旅遊的目的是要使交流渠道更寬、更暢;經濟發展更快、更好;就業人數更多;人民生活水平更高。
原國家旅遊局提出發展智慧旅遊,促進旅遊業態向綜合性和融合型轉型提升,是遊客市場需求與現代信息技術驅動旅遊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和新趨勢,是全面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提高旅遊滿意度的重要抓手,對於把旅遊業建設成為人民羣眾更加滿意的現代化服務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下,面對潛在的、待釋放的、巨大的旅遊需求,面對包含各種因素的旅遊環境壓力,旅遊需要進行更優化、更精準、更務實的供求配置,全面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利用智慧旅遊,創新旅遊發展模式,讓旅遊產業在“智慧”中前行。
其次,是智慧旅遊的智慧體現問題。一些景區、度假區等為了表現“智慧旅遊”,斥巨資在景區內大量配置觸摸屏、顯示屏。而觸摸屏播放的內容卻並不符合旅遊者的真實需求。其展現方式或文字量過大,使旅遊者失去閲讀耐心;或過於簡單化,缺乏有價值的信息。至於播放景區宣傳片的顯示屏,有的設置在人來車往的繁忙路口,行人和司機無暇觀看;有的設在烈日炎炎的廣場上,旅遊者不願多看。景區安裝的很多具有統計功能的自動驗票閘機,缺少團隊遊客確認功能,造成團隊遊客需等候人工確認人數後,才能進入景區。
2015年,原國家旅遊局《關於促進智慧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智慧旅遊是運用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和裝備,充分準確及時感知和使用各類旅遊信息,從而實現旅遊服務、旅遊管理、旅遊營銷、旅遊體驗的智能化,促進旅遊業態向綜合性和融合型轉型提升,是遊客市場需求與現代信息技術驅動旅遊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和新趨勢,是全面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提高旅遊滿意度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隨着北斗系統應用的全面推廣,5G時代來臨,各類視頻傳輸技術全面“開花”,我國信息的實時採集和實時應用進入了新階段,旅遊業為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必須對行業進行進一步創新。
第三是智慧旅遊的涵蓋內容問題。智慧旅遊顧名思義是“智慧+旅遊”,但旅遊涵蓋的內容卻被一些地區片面地理解,或是把旅遊者簡單理解為以觀光遊覽為目的的遊客,又或是把旅遊單純理解為文化旅遊。由此而生的所謂的“智慧旅遊”涵蓋的內容自然就狹隘了。
2018年4月4日,國家統計局在關於印發《國家旅遊及相關產業統計分類(2018)》的通知中明確:旅遊是指遊客的活動,即遊客的出行、住宿、餐飲、遊覽、購物、娛樂等活動;遊客是指以遊覽觀光、休閒娛樂、探親訪友、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短期教育(培訓)、宗教朝拜,或因公務、商務等為目的,前往慣常環境以外,出行持續時間不足一年的出行者。旅遊業是指直接為遊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飲、遊覽、購物、娛樂等服務活動的集合;旅遊相關產業是指為遊客出行提供旅遊輔助服務和政府旅遊管理服務等活動的集合。由此,智慧旅遊中的“旅遊”所涵蓋的內容便一目瞭然。同樣,為實現智慧旅遊的設施、系統、服務等也必然是旅遊相關產業。
最後是“智慧+”各種旅遊主題的關係問題。一些地區“一刀切”地對各種旅遊主題的智慧體現進行理解,導致各主題的智慧旅遊規劃千篇一律。受不同的人、時期、條件的影響會產生不同主題的旅遊需求,“智慧+紅色旅遊”“智慧+鄉村旅遊”“智慧+工業旅遊”“智慧+體育旅遊”“智慧+科技旅遊”“智慧+水上旅遊”“智慧+冰雪旅遊”“智慧+山地探險旅遊”等應運而生。這就要求一方面要採集不同遊人的相關信息,另一方面要採集不同旅遊目的地的吃、住、行、遊、購、娛等信息,此外還要採集各種環境信息,例如防疫信息等,如此才能構建起智慧旅遊的基本數據庫。在各種設施、系統和企業的輔助下實現智慧旅遊服務。
我國科技、經濟的進步有利於智慧旅遊提升到新高度。為更好地、有針對性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旅遊業需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有的放矢圍繞智慧旅遊進行創新,針對吃、住、行、遊、購、娛這旅遊六大基本要素切實有效地發展真正富有“智慧”的智慧旅遊,進而增加旅遊收入和促進就業,構建旅遊業新發展格局,實現旅遊業高速、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