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鄂爾多斯烏審旗巴音高勒嘎查草原上,一眼望不到邊的馬蘭花綻放着藍、白、黃、雪青的花瓣,在淡雅清香中,温潤地、靜靜地守護着這片美麗的草原。
當你翻過一座座綠得滴水的沙丘遠遠望去,綠色的大漠深處,由50萬畝馬蘭花彙集成的海洋在黃綠間靜靜地流淌。走近了,綠茵茵的葉片上的花蕊,將一縷縷藍幽幽的清香,悄悄地獻給這片流淌着紅色血液、鼓舞人們與風沙鬥了一輩又一輩的浩浩大漠。
故鄉的馬蘭花留給了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在“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稚聲稚氣的童謠聲中,它散發着淡淡的香氣,悄悄地生長。
其實,故鄉的“六月蘭”就是馬蘭花的一個品種,它喜歡生長在沙磧間、沙丘的背陰處,不畏風沙掩埋,只要能露出一片窄又長的葉片,就能頑強地從沙海中鑽出,捧出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蘭花,一直綻放到6月。據説這“六月蘭”還與當地人口口相傳的一個故事有關。1928年6月,也是馬蘭花盛開的季節,七八個接受過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青年在納林河畔一間茅棚裏組建了鄂爾多斯烏審旗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小組,並立下誓言:“為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而奮鬥!”從此,由共產黨領導的反封建、反壓迫、求解放的各族人民革命鬥爭如同毛烏素沙漠深處開不敗的“六月蘭”一樣,一茬接着一茬地開,生生不息地踐行着奮鬥夢想。
如今,90多年過去了。當年組建過烏審旗第一個黨小組的那間茅棚早已尋不到蹤影。但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浸潤過的土地上,一簇簇風姿素雅的“六月蘭”,傳遞着烏審旗奮鬥前行的夢想。
看到眼前深藏於綠色毛烏素沙漠腹地清風瘦骨的“六月蘭”,還有藍綠相間覆蓋着的大漠,突然想起了這裏的幾位治沙英雄。在全國治沙勞模谷起祥的家鄉烏審旗無定河鎮水清灣,聽過他的治沙故事。一次,谷起祥在給父親上墳時偶然發現:窪地裏,一枝柳樹竟然綻出綠芽。於是,他將這枝柳樹栽在父親的墳前。清明過後,柳樹奇蹟般地活了。從此,植樹治沙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在他之後,他的兒子接過他的鐵鍬把沙漠變成林場;在昔日漫漫的黃沙樑上,綠樹蕩蕩,百鳥鳴唱,檸條花、沙棘花、馬蘭花競相綻放。
在無定河鎮爾林川村遇見了“全國綠化獎章”獲得者盛萬忠。當時的爾林川飽受風沙欺凌,就是眼前這位個子不高、黑瘦黑瘦的農民漢子,抱着“寧讓栽樹累死,也不能讓風沙世世代代欺負死”的決心,1984年承包了1.5萬畝荒沙,帶着全家人攜着炒玉米粒和涼水做成的乾糧,一頭扎進沙海里,一天干14個小時,一干就是30多年。運送樹苗與澆樹水有幾里的路程,最初他人背,驢馱,一捆一捆往裏挪,後來乾脆用肩扛。誰知栽下的樹苗第二天早上全部被大風拔走。倔強的盛萬忠不氣餒,就這樣反反覆覆再種。終於,一場春雨過後,大風平息了,樹苗悄悄地綻出了綠芽,盛萬忠一行眼淚撲簌簌地流了下來。如今盛萬忠在昔日沙海中種了50多萬株楊樹、沙柳、楊柴、花棒和檸條。盛萬忠不僅征服了不知欺負了多少代人的風沙,還帶領爾林川的農民走出了貧困。
對於“治沙女傑”殷玉珍的故事早有耳聞。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前夕,在被綠色海洋擁簇的她家農莊的一棟白色小樓,我與她相約。殷玉珍從林地趕了回來,她在回憶往事時,雙眸閃爍着火辣辣的光亮。1985年剛19歲的她嫁到井背塘,婚房是沙海里孤零零的一間地窖,夜半時一陣刺鼻的沙塵味把她嗆醒了。沙塵暴翻滾着向地窖撲來。第二天早上沙土封住了地窖門口。當時她下決心治沙,從用家裏僅有的一隻瘸羊換回600棵樹苗治沙植樹開始,硬是將黃沙看不到邊的井背塘改造成植樹60萬餘株、築防風沙障2萬多畝、覆蓋率近6萬餘畝的沙漠綠洲。殷玉珍孜孜不倦的治沙精神,不僅感動中國人也感動了無數外國人。一位慕名而來的外國友人緊緊握着她的手説:“您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中國農民!”
殷玉珍治沙30年,如同默默生長在貧瘠荒漠的“六月蘭”一樣,高揚着中國農民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