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涇縣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隸屬於宣城市。黃山北麓,九華山南,太平湖畔,“兩山一湖”中心地帶,是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區,總面積2054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自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詩讚“涇川三百里,佳境千萬曲”。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近年來,涇縣立足自然生態和文化優勢,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以“生態涇縣、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全面實施旅遊提質大會戰行動,高質高效推進旅遊資源轉化和融合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各項旅遊指標全面刷新,旅遊業步入全域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旅遊,正逐漸成為涇縣現代服務業的龍頭和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寶”。

  高起點規劃,迸發出高質量發展魅力

  旅遊業在涇縣整個經濟產業結構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對這一影響發展戰略全局的問題,涇縣縣委、縣政府按照“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遊興縣”的發展取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確立了以多規融合為指導的全域空間開發格局,明確提出要努力在文化和旅遊事業改革發展中打造涇縣樣本,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文化型生活旅居目的地。

  將縣域全境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作為一個大景區來建設,推進“全景佈局、全業聯動、全時產品、全域服務”。按照“細緻、精緻、極致”的要求,實施全域旅遊頂層設計,定位“四季全域旅遊”目標,編制《涇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涇縣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策劃及三年行動計劃》《涇縣文化旅遊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出台《關於支持景觀農業和農業採摘旅遊發展的實施意見》《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涇縣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突出抓好“點”,圍繞“美麗縣城、美麗村鎮、美麗公路、美麗河道、美麗庭院”目標,全面補齊“吃住行遊購娛”旅遊鏈短板,快速推進旅遊鏈產品的提檔升級。重點做好“線”,狠抓東部綠色生態線和西部特色文化線兩條示範帶建設。佈局“一心四廊四區”全域空間,精心打造旅遊集散中心,加快建設皖南川藏線、青弋江百里山水畫廊、皖南書香田園廊道和榔茂户外運動廊道大環線,全面推動宣紙宣筆文化、紅色文化、激(寄)情山水和詩意徽韻四大旅遊區的發展。聚力實施“點、線、面”共同推進,掀起了全縣旅遊高質量的大發展熱潮。

  在全國旅遊市場遭受疫情影響下,涇縣旅遊仍能持續升温,得益於縣委、縣政府對文化旅遊產業的常抓不懈,高位推動。涇縣持續優化體制機制,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全域旅遊工作領導組,建立考核獎勵、督查督辦、定期調度、綜合協調等管理制度,形成黨政統籌,齊抓共管,治理高效的旅遊發展體系。

  高起點科學規劃,帶來的是一個個景區景點迅速躥紅、一家家精品民宿一房難求、一條條優質線路客源充足……高質量發展的旅遊紅利惠及旅遊鏈上的角角落落。

  高品位打造,顯現出高質量發展品質

  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需要在提質提品上全方位做文章,涇縣探索出一條“1+3+N”的模式。即:持續實施旅遊提質工程,傾力推進1個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重點打造皖南新四軍文化旅遊區國家5A旅遊景區、桃花潭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皖南川藏線3個品牌;推進“旅遊+N”,實現旅遊賦能多產業的融合發展。

  突出旅遊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塑造鄉村IP。對桃花潭、汀溪、蔡村、榔橋、雲嶺等鄉鎮的旅遊線上房屋外立面、門楣廣告,民宿、農家樂指示牌等,由政府部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改造,打造以村鎮為單元的特色主題IP。以200公里“2小時旅遊圈”為核心,建成便捷的旅遊交通體系和美麗公路網。最美高鐵合福線設涇縣站,蕪黃高速近期將建成通車,城鄉公交通達A級景區,綜合客運樞紐站、智慧旅遊中心相繼建成投入運營。建成76座A級旅遊廁所,依託加油站、酒店、購物商場等,完善旅遊諮詢服務。

  突出文化品牌引領,加快品質旅遊項目建設。2018年至2021年,全縣新增文化旅遊重點項目158個,愛晚工程·國家養老皖南示範基地、桃花潭畔、涇縣智慧旅遊中心、中國宣紙小鎮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相繼落户涇縣。同時,立足資源優勢,打造桃花潭、宣紙文化園等一批文化旅遊景區;水墨汀溪、綠林谷、月亮灣水上樂園等一批激情山水景區;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等一批全國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馬頭祥養生觀光園、桃花潭畔森林温泉等一批文化旅遊新興業態。章渡吊棟閣旅遊開發、大馬頭景區等一批新文化旅遊項目也相繼開工建設。高效利用旅遊資源,加大項目建設,提高旅遊品位,為推進高品質旅遊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高度重視皖南川藏線桃嶺六道彎的財富價值,從2015年開始,對皖南川藏線涇縣段開發建設,圍繞“六道彎”核心區,以鼓樓鋪、白華和榔樹口3個出入口為連接線,將汀溪、蔡村、琴溪、榔橋和涇川鎮等五個鄉鎮納入其中,並按照完善功能、整體聯動、一體化打造的要求,實施皖南川藏線項目布點和建設,將這條線路建設成為生態走廊、財富走廊。如今,皖南川藏線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最火、人氣指數最高的一條自駕遊線路,撬動了宣城市四個縣市區的旅遊大發展,是一條實現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如何破解旅遊服務質量跟不上高標準發展要求的難題?涇縣選擇的是推動機制創新。走政府引導、管理創新,增強企業服務意識和品牌意識,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作用的創新發展的路子。實施旅遊體制改革創新,建立旅遊行業綜合協調、案件聯合查辦、投訴統一受理的監管機制。聘請第三方專業團隊對A級旅遊景區開展定期品質評估檢查。舉辦旅遊行業培訓班、技能大賽,開展最美民宿、最美景區、最美導遊等評選活動。成立涇縣民宿、餐飲等行業協會。引導旅遊行業健康發展,推動了旅遊服務質量“質”的飛躍。

  高效益宣傳,打響“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品牌

  “涇縣有一首詩:李白在這裏揮就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絕唱。涇縣有一面旗:新四軍在這裏演繹了‘雲嶺烽火,戰士丹心’的紅色經典。涇縣有一張紙: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宣紙在這裏舞動出‘紙壽千年、墨韻萬變’的中國風雅。涇縣有一條路:皖南川藏線桃嶺六道彎在這裏洋溢着蕩氣迴腸、氣宇軒昂的壯志豪情。涇縣有一幅畫:查濟、黃田古村落的小橋流水在這裏鐫刻出古樸靜謐的時光印記。”在2021首屆長三角(宣城)文旅嘉年華活動上,涇縣文旅局主要負責人用“五個一”介紹涇縣,同時,邀請上海市民“踏歌桃花潭畔,相約宣紙之鄉”。“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品牌首次在上海大世界成功亮相,涇縣名片“爆屏”了各大媒體。

  近年來,涇縣圍繞“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品牌,按照“鞏固基礎市場,拓展周邊市場,培育發展潛在客源市場”的工作思路,構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線上線下共促、政府與企業聯動”的營銷機制,多渠道宣傳推廣,不斷提高涇縣文化旅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出台《涇縣文化旅遊宣傳營銷獎勵辦法(試行)》,舉辦“山水畫涇縣” 抖音短視頻大賽,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營銷和節事活動,參加各類展覽展會,在高鐵杭州東站、合肥南站、宣城站,蕪宣機場,高速公路投放廣告,在常州等地投放出租車頂廣告。與各類媒體合作,尤其是長三角地區新媒體合作,開展旅遊直播。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讓文旅品牌走出去,讓涇縣名片靚起來。今年,成功舉辦2021涇縣宣紙文化藝術節,開展文化旅遊大展示、大推介、大招商,實現傳統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創新。藝術節期間,文藝演出精彩紛呈,用藝術化的表現形式,演繹了宣紙文化的獨特韻味,同時配套舉辦了10餘項主題活動,打造了一場融文化、博覽、藝術、經貿、旅遊於一體的宣紙文化藝術盛會。其中,第48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千人書畫創作大賽、“蒙恬杯”宣筆製作技藝大賽、招商引資及旅遊推介會和全國知名媒體記者、微博微信達人涇縣行等活動,不僅讓每位來賓都感受到涇縣魅力,而且展現了涇縣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質的旅遊產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傳遞出涇縣在發展文化旅遊業上開放創新合作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舉措,讓“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成為響亮的名片。

  高質量融合,譜寫出共同富裕新篇章

  以“旅遊+”為導向,延伸旅遊產業鏈,實施旅遊與文化、工業、農業、體育、養生養老等多產業全方位融合,推進特色文化賦能品牌升級,形成品牌差異化的市場競爭優勢。

  雲嶺紅旅小鎮原是一家以生產鍋巴為主的小企業。2016年起,這裏藉助當地新四軍紅色文化,籌建“紅色旅遊特色小鎮”,實施鍋巴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將一個以“觀舊址、登崗哨、食軍糧、宿軍營,當一回新四軍”的小鎮發展成為集度假、拓展、研學、會議、幹部培訓、愛國主義教育及農事體驗、講述涇縣故事的紅色旅遊綜合體。如今,小鎮的鍋巴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鍋巴生產工人達300餘人,服務人員200餘人。“鍋巴與旅遊”的融合發展,收穫了“1+1>2”的效益。在涇縣,中國宣紙文化園、三兔宣筆文化園、宮庭木梳文化藝術館、桃花潭酒文化園等生產企業同樣走出了一條“旅遊+”的成功之路。中國宣紙文化園和三兔宣筆文化園還入選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旅遊+民宿”盤活了農村閒置資源。不拘一格地挖掘地方資源,融入獨特的文化元素,促進民宿多元化發展,讓來涇縣遊客不僅宿“山”、宿“水”,更宿“文化”,將涇縣民宿打造成為“有温度的民宿”。黃村鎮王府客棧主人在一次回家探親時,看到夜幕裏的村莊一片漆黑,隨後瞭解到村民基本在外打工,留守的是孩子和老人,還有不少房屋閒置。不久,他利用家中老屋,改建了“王府客棧”民宿及“王府咖啡屋”,讓村裏的孩子在這裏讀書,讓返鄉的村民在這裏交流,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漆黑的村莊裏“點亮一盞燈”。如今,村裏開起了“王府集市”,村民剩餘的農產品成了貨源,變成了旅遊商品。承流山居、良棲山院等多個民宿也相繼開張營業。 “旅遊+民宿”的發展思路,讓遠心沐林、瓦舍、覓源、香巴拉美舍璞園、小滿的院子、紙道山莊等特色精品民宿紛紛落户涇縣,並逐漸形成了以“徽風皖韻”為主題的桃花潭民宿羣和查濟民宿羣、以“秀水青山”為主題的蔡村民宿羣和汀溪民宿羣。目前,皖南川藏線沿線民宿近500家,重點旅遊鄉鎮的蔡村民宿251家,汀溪民宿176家,桃花潭民宿290家。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旅遊+非遺”讓傳統技藝散發出新的光彩。近年來,涇縣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率先在全省編制《涇縣非遺十四五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出台非遺扶持獎勵政策,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止目前,全縣共有縣級以上(含縣級)非遺名錄84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1名。在此基礎上,涇縣還在全國首創實施打造“非遺人家”品牌。2021年7月,琴溪鎮“雲岫陶源”建成營業,是涇縣首個“非遺人家”。雲岫陶源是在縣文旅局和非遺中心的扶持下,以傳統陶藝製作為載體,集技藝傳承、展示、體驗於一體的非遺主題體驗綜合體。創立並發展涇縣“非遺人家”品牌,是涇縣文化旅遊十四五發展中非遺建設的一個重點,為非遺活化交出了涇縣方案。

  在涇縣,“旅遊+”不僅僅是“+文化”、“+工業”、“+民宿”、“+非遺”,“旅遊+”茶葉、+體育、+研學、+養生、+攝影等也同樣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從2014年開始,涇縣堅持“以農造景、以景帶旅、以旅促農、農旅融合”的思路,實施“旅遊+景觀農業”,讓農業旅遊帶來的惠民富民效益得到進一步放大。今年,全縣實施景觀農業項目面積6523.16畝,形成了以荷花、油菜花為主,涵蓋桃花潭、馬頭祥、汀溪等多個景點的景觀種植帶。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涇縣,宣紙上的山水畫卷。在這裏,文旅產業的發展步伐在逐步加快,新業態在不斷創新,文旅品質在快速提升,一個“多業融合、全域聯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已經顯現,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涇縣模式”的雛形正在形成,這些也必將成為涇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強大牽引力。(丁仕海 查利明 倪琴琴 鮑鋒 尹建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74 字。

轉載請註明: 涇縣文旅高質量發展,邁開共同富裕新步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