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虛擬偶像到商業應用,虛擬人邁入元宇宙新紀元

元宇宙的風還未落,虛擬人的潮水又起。

如果你熟知“初音未來”“洛天依”等名字的話,那就一定不會對“虛擬偶像”這個詞感到陌生。目前普羅大眾所認知的虛擬偶像,指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互聯網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歌手活動,但本體並不存在的架空形象。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發展,虛擬偶像從日本的“舶來”逐漸轉向本土發展,再進一步衍生出更廣闊的市場,頻頻引來了資本的追捧。

虛擬偶像的前生今世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從1982年世界第一位虛擬歌姬林明美開始算的話,今年已經是虛擬偶像產業發展的第40個年頭。2001年,國內誕生首位虛擬少女形象青娜,但由於彼時技術不成熟,成本較高項目宣告中止。

在青娜誕生的6年後,日本公司Crypton基於Vocaloid發佈聲庫(初音未來),從而誕生出了現象級虛擬偶像“初音未來”,一首“甩葱歌”唱響了全球,引發當時一陣二次元風潮,並在2009年開始商業代言活動。

與此同時,也有公司敏鋭嗅到了二次元文化逐漸變得普及的中國市場,2012年,國內首位虛擬偶像歌手洛天依誕生,其也是國內最早實現盈利的虛擬歌手,如今仍然高頻地活躍於直播、舞台、時尚雜誌電子刊中——2021年2月11日,在《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春節聯歡晚會》與月亮姐姐、王源共同表演少年歌舞《聽我説》。

從虛擬偶像到商業應用,虛擬人邁入元宇宙新紀元

圖:洛天依×時尚芭莎

我們能夠看到,虛擬偶像較多脱胎於二次元作品,較高的潛在受眾羣體基數是虛擬偶像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隨着Z世代對二次元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虛擬偶像也在國內本土開始貼近消費羣體,商業價值被不斷髮掘,越來越多產業與虛擬偶像聯繫在一起,深耕發芽,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文娛力量。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70.3%,帶動產業規模645.6億元;預計2021年核心產業規模將達62.2億元,帶動產業規模1074.9億元。同時,八成以上網民有追星行為,其中喜歡虛擬偶像的網民佔63.6%,根據粉絲需求策劃的偶像,能最大程度滿足粉絲的想象,有利於積累更龐大的粉絲羣體。

從虛擬偶像到商業應用,虛擬人邁入元宇宙新紀元

在商業價值逐漸上升的過程中,娛樂公司以及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佈局虛擬偶像產業,虛擬偶像產業已經處於快速增長的時期。阿里巴巴推出了聚划算百億補貼比價天團;騰訊旗下有無限王者團;愛奇藝打造了首個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B站是國內最大的虛擬主播(Vup)聚集地;樂華娛樂也推出了A-SOUL虛擬偶像組合,也獲得了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的投資。

從虛擬偶像到商業應用,虛擬人邁入元宇宙新紀元

圖:字節×樂華打造虛擬偶像團體ASoul

此外,對於受眾羣體而言,虛擬偶像是感情的寄託,不老的神話。普通人總有老去的一天,因此少有真人偶像能長期活躍在觀眾視野。真人偶像的能力也有邊界,無法滿足粉絲的所有期待,甚至常常讓粉絲失望、脱粉。但虛擬偶像卻可以突破這些限制,一直保持“初心”,沒有緋聞和“塌房”的可能,並持續學習技能,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精神寄託。粉絲羣體的擴大、互動的增多會進一步優化虛擬偶像,從而帶來良性循環。

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開始,虛擬人產業化高峯或將到來。2022年跨年系列演出中,虛擬人便迎來廣泛應用、大放異彩,即將到來的虎年春晚及2022北京冬奧會系列活動中,其應用更值得期待。

虛擬偶像“破圈”進化為虛擬人產業鏈

而今,虛擬偶像經過了在文娛領域的“百花齊放”,技術開始逐漸成熟,應用領域也從主力的文娛及服務行業開始向外拓展邊界。

虛擬人可被定義為通過計算機動畫等技術打造出的具備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隨着引擎快速迭代、深度學習算法突破,虛擬人制作門檻已大幅降低,而一級市場融資的高景氣度為虛擬人制作提供重要資金支持。

在畫面呈現方式日漸成熟的的基礎下,疊加5G、算力、AI等技術能力的提升,其落地場景日漸豐富。如今不再侷限於傳統文娛如影視、動畫在人物建模、CG等方面在虛擬形象塑造的應用,還在社交、遊戲、辦公等場景實現了真實人類虛擬化身的身份職能,並逐漸於直播電商、偶像造星、陪伴服務等AI虛擬數字人領域實現商業變現。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虛擬人從變現模式可分為ToB和ToC。ToB端主要應用於影視、金融、文旅等領域,變現模式主要為需求方採購服務型虛擬人,以替代真人,實現降本增效。ToC端針對遊戲、傳媒等領域,變現模式主要為打造虛擬偶像或虛擬IP,先擴大C端的粉絲流量,再通過流量變現,因此,內容和運營能力較好的傳媒公司開始率先受益。

需求上來看,由於虛擬人能為企業降本增效並規避真人偶像帶來的負面新聞風險,並天然具備交互和社交屬性,有望成為人們在元宇宙中的數字分身,其需求正在持續攀升。

目前,虛擬人技術已經開始在主流媒體平台的大型節目中進行試水。雖然虛擬人技術仍主要用於虛擬偶像、電商直播、短視頻、新聞綜藝節目等泛娛樂領域,但未來虛擬人技術應用場景有可能進一步拓展至智能辦公、社交、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實現商業價值的躍升。

元宇宙政策紅利下,哪些公司能獲益?

當前作為互聯網新形態的元宇宙已為全球科技巨頭髮展重大戰略,如Facebook、騰訊等,紛紛深度佈局,作為元宇宙底層技術之一,虛擬人技術開始逐漸受到資本青睞,並具備比較大的應用和開發空間。

政策層面上,2021年12月30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十四五”規劃》,表示要加強元宇宙底層核心技術能力的前瞻研發,對後續各省份政策出台或有先行意義,應用端上虛擬人的發展有望帶動虛擬偶像、社交、營銷的新發展,新華社的虛擬火星記者、跨年晚會的虛擬歌星等應用正打開其想象空間,此外當前重大賽事冬奧會即將開幕,其將涉及大範圍的體育賽事轉播、營銷,當前虛擬技術有望被進一步採用。

虛擬數字人以其虛擬形象和交互方面的優勢,吸引了一大批使用者,在虛擬數字人產業鏈中,主要分為基礎層、平台層和應用層。通過所使用的的技術來劃分,具體可以分為真人驅動型和計算驅動型,後者是近年來多模態技術和深度學習發展的技術集大成者,有望通過AI的不斷升級來降低虛擬人的製作成本。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基礎層和平台層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基礎層主要包括製作虛擬人所需的硬件(顯示設備、光學器件和傳感器等)和軟件(建模軟件和渲染引擎等)。基礎層中的相關廠商,其主要着力點在人工智能、動作捕捉、建模渲染以及虛擬數字人的技術服務。

具體來看,商湯科技、科大訊飛、捷成股份、新華網、追一科技和小冰等專注人工智能,雲舶科技專研動作捕捉,環球墨非、億真科技、虛谷未來科技、半人貓、疊鏡數字、相芯科技以及Tatame等專注建模渲染,中科深智、魔琺科技和萬像文化等負責虛擬數字人的技術服務。

平台層則是為虛擬數字人運營,主要包括虛擬數字人的外觀設計、包裝、宣傳、落地和培養,相關企業有上海禾念(洛天依母公司)、樂華娛樂、動圖宇宙、次世文化、創壹視頻、虛擬影業、魔塔時空和世悦星承等。

應用層方面,主要包括影視(數字替身等)、傳媒(虛擬主播/主持人等)、遊戲(數字角色等)、金融(數字員工等)、文旅(虛擬導遊/講解員等)等領域,應用於娛樂和營銷。騰訊音樂、芒果超媒、奧飛娛樂和嗶哩嗶哩等將虛擬主播和虛擬偶像等應用於娛樂內容。此外,藍色光標、浙文互聯、引力傳媒、星期六(遙望網絡)和天下秀等已推出或籌備推出虛擬IP形象,着重廣告營銷,同時,中國移動、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網易等綜合型廠商支持旗下相關公司或事業部向虛擬數字人賽道發力。

目前來看,虛擬人技術尚未實現大面積應用,隨元宇宙熱潮,虛擬數字人作為先發場景產業備受關注。在商業應用方面,隨着技術逐步成熟,以及大眾對於虛擬數字人接受度改善,遊戲、社交、營銷、虛擬偶像仍然是重點關注行業,而產業鏈中游運營廠商以及下游應用廠商未來發展空間較大,前景更為明朗,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6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虛擬偶像到商業應用,虛擬人邁入元宇宙新紀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