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谷感受葡萄牙文化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葉孝忠】走路一直是令筆者感到舒服的旅行方式,就算身處高温熱帶,我還是願意信任自己的雙腳。走路,風景才會撲面而來,甚至為你定格和停留。筆者過去從不覺得曼谷是一個適合走路的地方,直到我遇見《22個曼谷步行路線》。這幾年,泰國政府摩拳擦掌,想要好好規劃沿岸步道,收拾岸邊的老建築,重現湄南河的風光。

跟隨書裏的文字,我走入位於湄南河西側的Kudi Chin街區。遊客一般都在東側活動,直到巨無霸購物中心Iconsiam在西側拔地而起,人們才開始踏足“河的對岸”。Kudi Chin街區有個葡萄牙村,生活着葡萄牙人的後裔,他們大多是天主教徒,在大門上會擺放守望的天使雕像。街區裏只有供步行的街道,約兩米寬,車進不來。步行道曲曲折折,宛若迷宮,偶爾走到死衚衕,得回頭找出口。

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以先進的航海技術,率先來到了亞洲,佔領了印度的果亞後,繼續往南,1511年攻下馬六甲。為了掌控香料的貿易,其足跡遍及東南亞各處。葡萄牙和泰國的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葡萄牙是第一個與泰國大城王朝進行接觸的歐洲國家,不止在當時的泰國首都大城建立了據點,還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外國商人。當時的葡萄牙人和泰國國王簽下合約,提供軍火和槍械,以換得在大城定居及做生意的權利。葡萄牙駐泰國大使館1820年在曼谷建立。

1567年,第一批葡萄牙修道士來到了泰國並在大城建設了第一座天主教堂,大城遭到破壞後,當時的統治者才定都更靠近暹羅灣的曼谷。葡萄牙人繼續為泰王提供軍火,以驅趕經常來找麻煩的緬甸軍隊,泰王就把Kudi Chin賜給葡萄牙人,Kudi Chin的地標聖克魯斯教堂建造於1770年,刷上粉色,帶有濃郁的南歐色彩。

這個圍繞着天主教堂的街區目前生活着約300個家庭,大部分都是天主教徒,不少是葡萄牙人和當地人通婚的後裔,有頗為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習俗,一些家庭門口會擺滿天主教的聖象及天使等。當地人為保存其文化,還改造了一棟木屋,展示過去當地人使用的生活用品及傢俱等,同時展示泰國和葡萄牙之間的歷史關係。

葡萄牙商人引進了武器以及世界各地的商品,也影響了泰國的文化和飲食等。葡萄牙美食進入泰國宮廷並流傳到尋常百姓家。現在偶爾還能在曼谷餐廳裏品嚐到一道名為黃金線(Foi Thong)的甜品,就源自葡萄牙,並稱為Fios de ovos(蛋絲)。一捆捆線條一樣的蛋絲,浸泡在糖漿裏,造型和顏色皆令人垂涎。由於其條狀象徵長壽,金黃色寓意吉祥如意,因此在泰國人的婚宴和節慶也經常能看見黃金絲的蹤影。泰語裏的Pung指的是麪包,源自葡萄牙語Pun。日常的語言比食物還要固執,執意保留了遙遠的鄉愁。

在曼谷感受葡萄牙文化

Kudi Chin有不少傳承好幾代的蛋糕坊,售賣一種名為外國人蛋糕(khanom farang)的點心。不少已經傳承5代人,蛋糕按照葡萄牙人的傳統配方來烘焙,但由於當時的泰國無法找到酵母和牛油等,他們在傳統的海綿蛋糕上進行改良,食材只有麪粉、鴨蛋和糖。

烘焙的師傅會先將蛋糕糊放進銅質的模具裏,放入烤箱後,再蓋上一塊放滿了火炭的鐵板。估計是為了避免烤焦,師傅每隔一兩分鐘就得掀開鐵板。外國人蛋糕造型類似杯子蛋糕,味道和質感很像我們常吃的雞蛋糕,上面還撒了糖並放了葡萄乾和柿子幹。這“加法”據説源自中國人的靈感,“糖代表發財,希望你能像上面的糖一樣,富得讓人看不出你有多少錢!”“葡萄乾象徵健康,而柿子幹是為了帶來好運。”

雖然烤出來的蛋糕有點幹,質感也是蓬鬆的,但當地人也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傳統口味。現在曼谷能找到更合適用來製作蛋糕的原料,但當地人還是不願意改變,老闆接受採訪時就曾經説過:“我們得保留這個有500年曆史的傳統,因為這是泰國製作蛋糕的起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8 字。

轉載請註明: 在曼谷感受葡萄牙文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