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軍
黃山秀美,天下獨絕,山腳下的呈坎古鎮,被譽為江南第一村,如一幅水墨丹青,也令人歎為觀止。
暮春時節,筆者一行來到呈坎,要尋訪靈山深處依然處於原生態的幾個小山村。
正是梅雨之季,在呈坎幾日,那雨細密悠長,緊一陣慢一陣,如熱戀中的情侶,時而柔情蜜意,時而纏綿悱惻。
去靈山的次日清晨,天空依然彤雲密佈,細雨如珠。既來之則安之,一行人毅然背上行囊,離開縣城,走向大山深處。
出呈坎折向東南,過石步坑,便走進了靈山。腳下的石板路
翻山越嶺,凹凸不平,崎嶇悠長。據説這是古時蜀源、靈山、呈坎三個村莊東去徽州府,北上宣州、蕪湖的官道,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古時,山裏的人們出趟門真是不易。不過,遊客來此尋古探幽卻真是難得的福地,陣陣涼爽的晨風送來嚶嚶鳥鳴,路兩側一簇簇野杜鵑和各色不知名的野花帶着露珠肆意綻放,迎風搖曳,落英繽紛。至於那遮天蔽日的竹林清麗挺拔,不沾一絲纖塵,放眼望去,那無邊無際的翠海綠波,令人神清氣爽,心醉沉迷。一路上,時見懸泉瀑布飛流而下,小溪淙淙,如鳴佩環。這生命之源藴潤的大山鍾靈毓秀,滋養着萬物生靈欣欣向榮,充滿生機。
一行人漸行漸高,不覺間,小雨悄然而止,烏雲漸漸散去,眾人大喜,都説這時節難得碰上晴朗的好天。
站在山巔放眼遠眺,晴空麗日,藍天如洗。層巒疊嶂,翠峯如簇。白色的雲霧如薄紗繚繞山際,讓那雨後的春山益增嫵媚。南方的山永遠都是那樣草木葳蕤,宛如青春少女,豔麗嬌柔,充滿靈秀之氣,絕不幹澀生硬,如粗獷的壯漢,缺少靈氣,
峯迴路轉,我們走下一段狹窄的山間小徑,眼前豁然開朗。只見層層疊疊的梯田,錯落有致,金色的油菜花鋪滿山坡。水田裏,農人或在吆喝着牛扶犁耕作,或三三兩兩採摘着春茶。
一行人順着田間小路,踏着長滿青苔的石板走進村裏。看到遠道而來的遊客,年老的村民操着難懂的方言熱情的和我們打着招呼。
古老的村莊,處處刻滿歲月滄桑的痕跡,幾摟粗的披滿青苔的
老樟樹高聳雲天,路上那一塊塊青石板,不知有多少人走過,如今已經磨光鋥亮。老屋依山而築,粉牆黛瓦。一些人家柴屋旁堆放着一垛垛劈柴、竹子,這裏的人們還在用它們燒火做飯取暖。走在村裏,令人有穿越時空,回到幾十年乃至百年前的感覺。
古時,傳統的農耕生活讓人們安土重遷,又因為山高路遠,山村的人們除了極少富裕人家外出求取功名,博個光宗耀祖,封妻廕子或經商做買賣,從不輕易離開故土。他們也很少關心大山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們也很少來到這大山深處。村民們在祖先開墾的土地上一輩輩,一代代,繁衍生息,辛勤勞作,過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雖不富裕但安閒自在,自給自足的平靜生活。或許,古人文章詩詞中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便是如此吧。
然而,一路行來,這些風景秀麗的小山村,很少看到年輕人忙碌的身影,也聽不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許多人家大門緊鎖,人去屋空。除了偶爾有幾聲雞鳴犬吠,古老的山村是那麼安靜,安靜的令人感到沉悶。數千年傳統的農耕文明,終於抵擋不住經濟大潮的衝擊,許多年輕人耐不住寂寞,走出了世世代代居住的老屋,離開了世代耕種的土地,去了大山外面,要享受那繁華喧囂,紙醉金迷的現代化生活。畢竟,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沒有多少人能抵擋住那份誘惑,不慕榮利,甘於寂寞,隱居在這交通不便消息閉塞的小山村裏。
旅遊歸來,筆者不禁悵然,筆者曾遊覽過南北方許多鄉村,大都有這種情況:老人留守農村,年輕人去大城市打工,許多人一去再也不返。鄉村在逐漸凋敝,如果沒有了年輕人,這如詩如畫,令人流連的古老鄉村還能存在多久?失去了鄉村,傳承了數千年的鄉村文明失去了棲身之所,曾經的情感歸宿和精神家園該依託何方?如何在自然環境和鄉村生活中找回失去的本真,這實在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號當代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