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中新網寧夏中衞10月14日電 題: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中新網記者 於晶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滔滔大河,蜿蜒九曲,黃河從青藏高原出發,綿延5464公里,流經9省區,東入渤海。因河道較寬,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羊皮筏子成為黃河兩岸居民交通往來的主要工具。

10月14日,記者來到寧夏中衞沙坡頭景區一睹羊皮筏子的“芳容”。

提到“羊皮筏子”,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

羊皮筏子歷史悠久,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黃河沿岸最為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唐朝之前稱其作革囊,宋代後稱其為渾脱,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羊皮筏子。這種以羊皮和木筏作原料,經過一系列加工製成的水上工具,可以像船一樣渡人和載物。

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年代,羊皮筏子曾是黃河沿岸居民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送人渡河、運載貨物已有上千年曆史。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羊皮筏子依然活躍在母親河上。

很多人乘坐過羊皮筏子,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如何製成的。在沙坡頭景區,有着20多年“筏齡”的童進定自小跟着父親學會了做筏子、劃筏子。他説,羊皮是整個羊皮筏子的核心材料,製作羊皮筏子一般選用的是羯羊。選好羊後,只需從羊頸部開口時動一次刀,餘下的全靠撕、拉、攆、扯、挫等一系列動作,一點點把羊皮從羊身上分離出來,使一張羊皮完整如初。在經過剝羊皮、褪羊毛、灌鹽和灌油這四道工序後,再裝袋捂3個多月,待皮質纖維化,變得更加結實,此時扎口、充氣,就可下水使用了。

歷經時代更迭,如今,羊皮筏子不再作為主要交通工具,而成為了黃河沿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37歲的童進定沒有想到,祖輩曾經用於謀生的羊皮筏子,如今讓他們過上了從未有過的幸福生活。

“過去祖輩們用羊皮筏子搞運輸謀生,現在改用羊皮筏子搞旅遊,生活是越過越好。”如今,童進定家不僅住上了新樓,還有了自己的農家樂。

黃河初入寧夏途經中衞市沙坡頭,使這裏成為了一處獨特的旅遊風景區,坐羊皮筏子游黃河成為一種特色旅遊項目。每年從春暖花開到冬凍葉落,童進定幾乎每天都在黃河上劃筏子。

夏秋兩季生意最旺時,坐羊皮筏子的人會在黃河邊上排起長隊。許多人都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外來客,時常還有一些外國遊客。“一年下來,可掙上七八萬元人民幣。”童進定説。

“九曲黃河十八彎,筏子起身闖河關。”隨着陸路交通的快速發展,羊皮筏子快速退出歷史舞台。“原以為我們家就會從此告別羊皮筏,沒想到20多年後,羊皮筏子成了我們家的致富工具。”望着舊得發黃的羊皮筏子,想着日漸紅火的生活,童進定感慨萬千。

他説,明年開春再投入幾隻羊皮筏子,把經營規模擴大。“我要把羊皮筏這種古老的水上工具作為一種黃河文化,世代傳承下去。”(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1 字。

轉載請註明: 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