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56個民族,除了分佈較廣的幾個大族,一些人口較少的小眾民族,也因為有着獨一無二的民俗文化而為人所津津樂道。比如,你知道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什麼族嗎?也許很多人聞所未聞,他們就是生活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的京族。
京族人民是越南主體民族後裔,於十六世紀起從越南塗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陸續遷來中國江平鎮,如今已經延續了17代人口。新中國成立之初稱“越族”,1958年5月,正式定名為“京族”,有“心向北京”之意。京語是京族人內部語言交流的主要語言,與越南語相通。不過,京族作為一個跨境民族,在越南佔當地總人口的86%,我國境內的京族人口僅2.8萬,屬於整個京族的很小一部分。
現在的京族居住在廣西北部灣的海邊,是以海為生的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東興的京族三島,澫尾(島)、巫頭(島)、山心(島),面積大概有20.8萬平方公里。京族三島背倚十萬大山,與越南僅一水之隔。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圍海造田後,原來的三座島已連在一起。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京族人主要以捕魚為生。每年的三月至六月,是京族漁民一年中捕魚的黃金季節。京族的漁業以淺海捕撈為主,其中漁箔、拉網、塞網、鯊魚網、刺網、南蝦繒、墨魚籠、高蹺……無不展現着京族人多種多樣的捕魚工具。
因為京族人嫺熟高超的高蹺捕魚技術與斯里蘭卡的捕魚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京族所在地又被稱為“中國的斯里蘭卡”。而今,隨着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淺海漁業資源的日益枯竭,這種踩高蹺捕撈魚蝦的方法正在演變成為節慶活動上的表演項目,平時難得一見。
蹭課因為當地人多地少,長期缺糧,當地人只能窮得“頓頓吃海鮮”,或者拿着海鮮去很遠的地方換取糧食。就算填海造田,也因為是鹽鹼地產量少得可憐。後來隨着邊境貿易興起,原本靠海吃海的京族百姓們轉身“商海”,完成了“逆襲”。於是他們在鹽鹼地上建起現代化海洋牧場,家家户户蓋起了新樓。
雖然京族三島不大,但是也深藏着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哈節”。這是京族的傳統歌節,萬尾、巫頭二島為農曆六月初十,山心島則為農曆八月初十,海邊的一些小村落則在正月二十五。每個京族村都有一座哈亭,作為舉辦京族哈節的場所。哈節是京族人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數萬人身着傳統服飾,載歌載舞,慶祝豐收,祈求好運。此時,京族的一些珍貴物質遺產也會有所展示,場面尤為盛大。
近幾年來,隨着當地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許多遊客都會前來感受京族獨有的民族風情,領略海洋韻味,體驗邊境旅遊產品。京族人民也因為旅遊業的發展,而變得更富裕了。你願意來京族三島看看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