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為什麼不香了?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作者:王慧瑩 編輯:周曉奇

“每次進到商場的負一層,就看到很多同齡人在臨期食品店門口排隊結賬。”90後的關關到現在還記得她去年遇到臨期食品店的情景。

這種景象已經十分普遍。近兩年,隨着疫情帶來的消費 降級,“價格低、折扣大”的臨期食品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臨期食品店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好特賣、嗨特購、繁榮集市等一批臨期折扣店遍佈各大城市的商場,並展開連鎖化、品牌化的擴張之路。

資本也聞風而入。2020年6月,剛創立不久的好特賣就拿下了金沙江創投、雲九資本、日初資本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外,紅杉中國、梅花創投等加註投資了折扣牛、愛折扣等臨期食品品牌。

事實上,在消費 降級的趨勢中,臨期食品成為巨大的風口,第一批玩家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但當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競爭逐漸激烈,勝利往往屬於少數。

已經有人敗下陣來。

近日,據投資界報道,折扣店品牌繁榮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與供應商的一場合同糾紛訴訟中表示,因業務已停頓,沒有現金流,準備申請破產。

這是臨期食品首個倒下的案例,但也許不是最後一個,行業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當消費市場熱度褪去,臨期食品店的問題也逐一顯露出來。貨源不穩定、食品品質良莠不齊,品牌們遭受的質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臨期食品的熱度是有保質期的,品牌們僅靠低價是遠遠不夠的,玩家們也正在試圖撕掉臨期標籤。

當然,想要留住消費者、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玩家們還要比拼多方面的實力。

1、有玩家倒閉,行業淘汰賽開始

曾經紅極一時的臨期食品店,正經歷着一場行業大洗牌。

近日,據投資界報道,折扣店零售品牌繁榮集市面臨着倒閉危機。2020年,乘着疫情的東風,繁榮集市橫空出世,定位“您身邊的寶藏折扣店”,開業時它曾有“中國版堂吉柯德”之稱。

彼時疫情反覆,消費環境並不樂觀,價格低廉的繁榮集市格外受到歡迎,短短一年迅速開出超20家門店。去年年初,繁榮集市還拿到了挑戰者創投的融資。這場融資的背後,元氣森林創始人唐林森還為繁榮集市帶來了和元氣森林的長期合作。

繁榮集市採取加盟模式,消費者定位為15-35歲女性。門店將折扣與“國潮”結合,極具二次元風格,因此成為網紅打卡點。而繁榮集市的營銷開支也不少,繁榮集市創始人範智峯範智峯透露,基本上一家店每月有4萬元左右的營銷費用。

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為什麼不香了?

圖源繁榮集市微信公眾號 

只是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臨期食品賽道的玩家越來越多,激烈的競爭讓繁榮集市敗下陣來。

危機的信號在更早之前已經出現。據界面新聞報道,繁榮集市的20家門店已被好特賣吃下,部分繁榮集市門店並未更名,但收銀小票上顯示所屬企業為好特賣。

繁榮集市創始人範智峯曾在播客節目中披露,開設繁榮集市一年半之後,門店已由好特賣接手,而品牌則交由投資者挑戰者資本處理,自己退回供應鏈老本行。

從高光時刻到跌落谷底,繁榮集市只用了兩年。

儘管倒閉的故事剛剛出現,但繁榮集市無疑給做臨期生意的人敲響了警鐘,一場淘汰賽悄然興起,行業的問題也被擺在了枱面上。

首當其衝的是貨源問題,也就是供應鏈。

事實上,食品行業的供應鏈本身就很複雜,一個品牌可能會有很多個代理商,分散到各個區域,品牌很難將其整合起來。延伸到臨期食品上,不同於正常供貨商的穩定供應,一批貨往往會經過多次轉手,導致其拿貨渠道很不穩定。

熱銷產品供應不足、冷門產品積壓庫存的事情時有發生,而最終的問題都要由門店及品牌買單。

更關鍵的是,臨期食品本身就是接近於保質期的食品,一旦管理不嚴格,品控問題很難保證。

在食品行業中,一般大賣場食品保質期超過2/3需要下架,電商倉庫則不能超過1/3,所以臨期商品通常保質期都在1-6個月內。若少於1個月,就需要注意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而這恰恰是臨期食品行業所處的時間區間。今年7月份,好特賣就因銷售過期巧克力被罰7000元。與此同時,隨意更改保質期、包裝破損、山寨產品的事情也在行業中反覆上演。

被打上臨期標籤的食品,很快就會變成燙手的山芋。

實際上,流落到臨期食品門店的大多數是商超賣不動的品牌,所以價格是吸引消費者進臨期食品店的唯一動力。

但價格低、優質的貨源又更喜歡和連鎖大客户合作,很多小型臨期食品商很難拿到貨。據全天候科技報道,有從業者表示,“這是一個‘快進快出’的行業,貨品押在哪個環節,哪個環節就得承擔這些風險。這也使得倉庫更願意和大型連鎖折扣店合作。”

這也意味着,跑出規模效應,是臨期食品店發展的關鍵,這便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和洗牌。

相比於便利店、超市這些剛性需求,臨期食品店的生意並非剛需和穩定的,也未必容得下那麼多玩家。繁榮集市的倒下,或許只是臨期食品店行業的縮影。

這個網紅賽道的洗牌才剛剛開始。

2、臨期食品,只風光了兩年

韓宇是臨期食品店的常客,每次路過都會進去採購一番,裝滿一小筐也就100元,很划算。但最近,韓宇發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臨期食品店內的貨品種類越來越少。“即便店員在門口推銷,也鮮少有曾經的人流量。”

關關更是直言,“折扣店便宜是便宜,但難吃也是真的難吃。”

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彷彿已經“過氣”。殊不知,這曾是個被他們吃出來的“百億市場”。

艾媒諮詢發佈的《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超過3萬億元。只要有1%的庫存進入臨期市場,那也將有300億的規模。

而在線上,臨期食品仍備受歡迎。去年,淘寶聯合科普中國發布的《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中表示,每年有210萬人在淘寶網購臨期食品,相關零食店鋪達到近萬家。

在豆瓣的“我愛臨期食品”的小組,有9.3萬個成員,高喊着“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的口號。

這幾年,伴隨着疫情導致線下零售店受到衝擊、消費者消費 降級意識增強,臨期食品成為了“香餑餑”。

最突出的表現是資本瘋狂湧入。

據連線Insight不完全統計,儘管從2016年開始,好特賣、繁榮市集、小象生活等臨期食品品牌就陸續成立,但他們的融資主要集中在疫情之後。

以好特賣為例,其於2019至2020年間連續獲得4筆融資,融資金額達到千萬元人民幣,背後不乏金沙江創投、五源資本等投資機構的身影。這樣的光環加持下,好特賣不僅拿下了商圈的黃金位置,還成為消費者打卡的網紅地,成為第一梯隊玩家。

這期間,嗨特購、小象生活、繁榮集市也都順利完成一輪融資。

與此同時,臨期食品還受到了政策的利好。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發佈,其中對過期食品翻新銷售提出了嚴令禁止,從某種程度上也對臨期食品行業起到了規範作用。

市場的狂熱還吸引了巨頭的入場。

2021年10月,盒馬鮮生在上海開了一家生鮮奧萊店,產品多為生鮮易耗品或臨期食品;3個月後,蘇寧首家折扣超市在馬鞍山開業,宣佈將陸續進軍江浙滬,並計劃在2022年開出100家門店。

只可惜,臨期食品的狂熱停留在了今年上半年。潮水褪去,臨期食品的熱度也隨之散去,如今,行業融資消息越來越少,熬不住的玩家無奈離場,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也在積極求變。

3、光靠低價還不夠

臨期食品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玩家們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繁榮市集創始人範智峯曾表示:“如果臨期食品店只賣臨期,那就是品牌方的下水道。”言外之意是,臨期食品品牌想長久發展,僅靠賣低價的臨期食品是遠遠不夠的。

參考美國最大的臨期品零售商Dollar Tree,其擁有10000萬多家門店,門店內的臨期產品僅佔20%,其餘商品都是自有品牌+品牌商合作的專供產品。

拓寬品牌維度這件事不難理解。臨期食品本身就尚未佔領消費心智,隨着入局者的增多,一旦由於供應鏈波動導致價格上漲,失去價格優勢,臨期食品門店便會陷入風險之中。

頭部品牌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試圖撕掉臨期的標籤。

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為什麼不香了?

圖源好特賣微信公眾號

以嗨特購為例,目前嗨特購有200多家直營店,並於今年6月開放了加盟模式。

嗨特購創始人張強曾介紹,目前門店的商品結構是,70%是食品,30%是日化。其中,自有商品佔比為20%-30%。

資料顯示,嗨特購品牌所屬公司北京優品酷賣科技有限公司已註冊“木頭奇奇”“強小魯”“逸口樂”“KASUREOO”“初本笙”“小食萬象”等數個食品、日化、辦公用品等相關商標。

據明亮公司報道,張強曾表示,嗨特購自有商品主要會覆蓋堅果、日化(像牙籤、壓線、餐巾紙和滷味等)以及塑料袋等。

張強還透露,嗨特購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大概是42%。如今的臨期食品店的“臨期”更像是一個引流手段,利用低價的產品吸引消費者,進而到店消費自有品牌這類的高利潤產品,進而實現盈利。

另一家主打線下的好特賣也在拓寬產品的銷路。在入駐美團、餓了麼之後,現在開始佈局淘寶和小程序。

無論是推出自有品牌,還是拓寬銷路,頭部玩家們的心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形成規模效應,在源頭形成議價權。澐鑫資本創始合夥人齊新宇曾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臨期只是早期建立“好貨便宜”的心智入口,隨着門店規模擴大,企業擴大品類和向上遊整合供應鏈是必然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臨期食品店不約而同地瞄上了會員制。

嗨特購孵化了新品牌“失重寶藏”,為會員制的倉儲折扣店模式。失重寶藏首家門店於去年年底在北京開業,面積超過2000㎡,SKU近6000個,涉及水果、網紅日用品、進口生鮮等多個品類,客單價在60-100元之間。

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為什麼不香了?

圖源嗨特購微信公眾號

小象生活也推出倉儲折扣店品牌“惠買喵”,並在原有門店推出9.9元月卡、99元年卡及139元家庭卡(主卡及副卡2張),單月銷售超36萬元門店,會員卡消費佔比達60%。

會員卡的模式,意在增強消費黏性,嗨特購創始人張強透露,“現在20%銷售是來自於會員,會員銷售佔比總體維持在20%-30%。”

本質上,臨期食品店仍是個流量生意,只有足夠多的客流量才能支撐起賣場的週轉需求。如今的頭部玩家正將門店開進人流密集的商圈,另一方面還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週轉效率。

從臨期食品店,轉型品牌折扣店,消費者需要新鮮感,臨期食品店也急於撕掉“臨期”標籤。對於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來説,低價仍具有吸引力,但這是一場持久戰,玩家們還要在供應鏈、品牌口碑上下功夫。

日本經濟在下行週期裏,誕生了臨期巨頭“堂吉訶德”,而美國出現了“Dollar Tree”,正如嗨特購創始人張強所言,所有國家在經濟下滑之後都會有折扣巨頭出現,中國也不例外。

但就整個行業而言,仍處於缺乏龍頭的分散階段,想要誕生一個真正的巨頭,還需要時間。而對於品牌們來説,奔向這個目標的前提是,活下去。

(應受訪者要求,關關和韓宇均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43 字。

轉載請註明: 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為什麼不香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