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説起“近水樓台”這個成語,大多人都十分熟悉,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台可以先見到月亮,用來比喻由於地處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但它的由來有一段逸事,是宋朝最“懶”的詩人蘇麟為了拍馬屁寫下的僅有2句的詩。

這背後其實也反映了古人特別是文人説話婉轉含蓄用詩詞作賦不直接表明自己真實意圖的現象。在後人讀來,也不失為一段佳話。西湖賢政
范仲淹往往被我們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思想所熟悉,他其實除開文學成就顯著,政績也是非常突出,提出過多次“新政”的主張。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不過他也多次因為秉公直言而遭到貶斥,於是他也在很多地方都當過“地方官”。不過他並不曾忘記過自己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他深明儒家思想要義,在多個地方都立下了為民造福的功績。
他來到杭州的時候,已經是六十一歲的高齡,由於他在朝廷推行改革新政又被阻撓,他決心回到杭州這一上郡善地“安享晚年”
不過他並沒有真的像和皇帝上書的那樣"跡雖遠而獲安,年已高而就逸",而是繼續堅持着自己的政見,在杭州發揮着餘熱。
在他就任期間,遇到了2次大饑荒,道有餓殍,饑民流移滿路。他心繫人民,但他並不想沿用之前官吏那樣發粟救濟的簡單辦法。
他建設性地開創了救濟制度,實施了"荒政三策",把被動救荒變為主動興利,甚至被後人除思想家外又冠以“經濟學家”的稱呼。
大興土木,但其實是為了給百姓謀以工作崗位。用土木之役換取賑款。修建寺院、建立官舍、改建庫房,公私並舉,又完善了杭州的基本設施,又讓流落的饑民有了飯吃,不至於顛沛流離。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二是“縱民競渡”,其實這招變相來説,有點像現代的發展旅遊業。他作為杭州的太守,知道當地的吳人好佛,喜歡看競渡。所以他就屢屢舉辦競渡表演,甚至每日出席於西湖。
而一有比賽,杭州便是萬人空巷,這也就製造了商機,街頭小販就有了生意興隆。這在現在是見怪不怪的拉動消費的舉措,在當時確實是前所未聞。
他三是增抬谷價,這可能就讓人納悶了,官衙要讓窮人吃的上飯,應該是降低糧食價格才對呀。時下是鬥錢百二十,他卻張榜出去抬到了鬥錢百八十,而且還要官吏出去往沿江、交通要道公示。
一時朝廷裏眾臣都發文譴責他。不過同時,四方的商賈聞訊而來,晨夜爭進,米既輻湊,都把糧食賣往了杭州。
於是杭州的糧食饑荒問題得以緩解,糧庫充足後價格也慢慢回落到正常價格,且免除了糧食運輸的麻煩。他這步棋不可謂不是一石三鳥,創世之舉。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他在杭州並沒有真正“安享”幾年,就逝世了。人民為了紀念他的惠政,為他建立了"范文正公祠"、"範府君廟"來歌頌他的偉績。
他也留下了一系列像"長憶西湖勝鑑湖。春波千傾綠如鋪","西湖天下絕,今日盛遨遊"這樣的詩詞來稱讚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委婉獻詩
而范仲淹在西湖執政的時候,他也運用自己在朝廷的影響力為部下謀得不少福利。很多他認為年輕有為的官吏他都親自寫信介紹給在野的好友,讓不少部下都得到了提拔或晉升。
不過其中卻“漏網”了一位,便是擔任巡檢的蘇麟。巡檢的工作,雖然官職不小,但一路巡視檢查,很難接近老大范仲淹,就因此少了很多被舉薦的機會。
蘇麟便想,都説雨露均霑,可為何身邊的官員都屢受提升,自己卻這麼倒黴,遲遲不受到重用?不過這話也不能説得太明白,他和范仲淹都是文人雅士,得講究意會不能言傳。
於是他寫了一首馳名天下的詩,短短只有兩行:“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他以請君鑑賞的名義請見了范仲淹。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首句“近水樓台先得月”,指的是由於沒有樹木、建築的遮攔,靠近水邊的樓台便可以先看見月亮。於是“近水”凸顯了地利的重要性,而月光自然指的是范仲淹的提拔了。
而後句“向陽花木易為春”指的是迎着太陽生長的花草更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因為朝向對着太陽,便能得到更多的光照,有利於花草的生長。
兩句同樣都講的是因“環境”而受到格外地關照,才有了發展的空間。而自己作為“花草”,是期待着像范仲淹這樣的“日”與“月”照顧和提攜,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在表達自身訴求的同時,也不忘了拍拍范仲淹的“馬屁”。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兩句,但就足以打動了范仲淹的心。他知道了蘇麟這是在向自己訴苦自己的仕途不順和懷才不遇,不過他也沒有立刻行動。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他用心觀察了這個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併發掘了他的潛力不可限量,這才舉薦的他。他這短短的兩句詩《斷句》後來也被提煉出“近水樓台”的成語,來説明地利對於人事的重要性,往往可以得到優先的機會。慢慢也衍生出了貶義,來諷刺人利用不正當手段競爭贏得的優勢。“洞房花燭”
其實古人的含蓄婉轉表達已是見怪不怪,在蘇麟之前的唐代,有這麼一位詩人朱慶餘就寫過一首關於“洞房花燭”的詩,拿來當認識達官顯貴的敲門磚。
由於當時的科舉制度,許多考生可以通過在考試之前先拿着作品拜訪賞識自己的達官名仕,以求在考試批改閲卷中佔領先機。
朱慶餘就也不例外地找到了張水部,寫下了這首《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雖然明面上渲染了典型的新婚洞房場景,描寫新娘一絲不苟為討好公婆歡心,而盡心地梳妝打扮。表現出新娘不安心情的同時,其實暗地裏也是以此比較“我”朱慶餘考取進士科舉時的忐忑複雜心情。
詩中雖然是由新娘之口問出“畫眉深淺入時無?”的話語,但其實也是朱慶餘想問張水部這樣的一句話,自己能否在考試中出彩?張籍先是表揚了幾句他的作品,也回了他這樣的一首詩:“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酬朱慶餘》)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雖然明面上也是講的婚嫁場景,但其實的意思是説女生即使知道自己好看,還要更廢心的打扮自己。而也是暗指朱慶餘已經很有才華,但到了考試面前有緊張和惴惴不安是正常情況,相信自己的真才實學一定能夠考中進士。這樣流傳下了一段互打啞謎的佳話,而“洞房花燭”也被精煉出來,成為了新婚洞房夜氛圍的代名詞。
古人説話的含蓄婉轉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太過於直來直去容易有所得罪,且用詩詞作對更是誕生了不少名篇佳作,為中華文化增添了有趣的逸事。
但其實“秒鬥”的背後,也是自身文化造詣的積累,如果蘇麟自身實力不夠強硬,或是沒有文學的訓練,是斷然不會寫出這樣流傳千古的《斷句》的,也不會打動范仲淹為他舉薦。
而朱慶餘也是因為自己的才華橫溢,才打動了張水部幫助他,考取了功名。可見有了自身實力,才能去抓取機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7 字。

轉載請註明: 宋朝一個懶詩人,一首詩只寫出2句,而這首詩卻被千古傳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