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故宮博物院,不少商業攝影團隊在東華門內給客人做古裝造型。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禁止自媒體直播,禁止營地車進入……6月30日起,600多歲的故宮將首次對商業性拍攝以及一系列不文明參觀行為説“不”。
據新京報報道,6月15日,故宮博物院發佈《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明確規定,未經故宮博物院允許,禁止進行各類表演、宣傳、採訪、社會調查、宗教活動、售賣商品或服務、商業性拍攝等非參觀遊覽活動,引發廣泛關注。
近些年,影視熒屏上古裝劇熱播,也引發了連番的“古裝熱”。不少商家為迎合遊客,推出了古裝拍攝套裝服務等,各古建築景點也成了他們的古裝背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故宮,自然也是熱門取景地。
於是就有了長期霸佔最佳拍攝位置,不閉館不離場的;在幾代匠人精心呵護的石子路上,拖拽滿載露營車的;不顧旁人側目,支起設備就在展廳角落裏直播和帶貨的;還有大殿前拿着“佩劍”擺拍的……大量的商業性拍攝、自媒體直播和不文明行為,不僅影響參觀秩序、公共安全,也令600多歲的故宮不堪重負,加強針對性管理勢在必行。
▲2023年6月15日,故宮博物院,一位小男孩坐在露營車裏遊玩。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就拿商業性拍攝來説,一個拍攝團隊就往往長時間“霸佔”着故宮裏的重要點位,一組定點照片拍下來,短也需要十幾分鍾,長則多達幾個小時。不少情況下,還是多位“格格”連番上陣,無形之中就把故宮變成了私家影棚,讓其他遊客無法近前參觀、拍照。
與此同時,商業性拍攝團隊每次都要攜帶大量服裝和拍攝器具,野餐車、行李箱、滑輪車不一而足,還會將大量物品置於通道或一些隱蔽陰涼處,讓顧客在此換裝,不僅影響了其他遊客的正常參觀遊覽,也給故宮帶來了安全隱患。
商業拍攝時間過長,常常閉館時還需要故宮工作人員幾次三番催促才匆忙收拾準備離開,其給故宮管理帶來額外負擔,可想而知。
事實上,文物古蹟保護讓商業性拍攝走開,早有共識,國際上也已有管理先例。例如,在印度泰姬陵、梵蒂岡西斯廷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地,不僅不允許商業性拍攝,也禁止普通遊客拍照。
此外,還有一些博物館,儘管允許遊客拍照留念,但也有不允許使用閃光燈等細節規定。而對於長時間佔據點位的商業性拍攝,一旦發現,也有工作人員立即上前勸説離開。
▲2023年6月15日,故宮博物院御花園,遊客拖着行李車遊玩,石子路面可能被碾軋受損。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近年來,中國一些地方博物館也出台了禁止商業性拍攝的規定。此前,某知名綜藝節目還因在博物館中追跑拍攝,就曾引發輿論場的討論和一片批評聲。足見,保護好文物古蹟是公眾的普遍共識。
當然,在新規劃出紅線,為故宮“減負”的同時,也要充分照顧到普通遊客的正常拍攝、遊覽需要——事實上,對商業性拍攝、自媒體直播等行為加強針對性管理,也正是為了保障普通遊客的正常旅遊需要。
以此而言,在故宮畫出的這條紅線兩側,“商業”與“非商業”並非關鍵,維護參觀秩序,提升遊客體驗,保護好這600多歲的歷史古蹟才是根本目的,而這無疑也離不開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撰稿 / 替米(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