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木塔
來源;太虛雙魚企鵝號
山西省雁門關以北約一百公里,大同盆地桑乾河沖積平原的中心矗立着高大的應縣木塔,在平曠原野、村鎮市廛及四圍羣山襯托之下,方圓百里可見。應縣五代時期稱應州,是五代後唐、後晉、後漢三朝帝王故里,沙陀族的聚集地,也是遼宋邊界重鎮,當時號稱“金鳳城”。據明萬曆《應州志》記載,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最高的一座可登臨的木構樓閣式建築,也是現存唯一的一座真正具有多層使用空間的古代木構佛塔。1974年塔內曾發現失傳已久的契丹藏殘卷,以及佛牙舍利、夾纈佛像等珍貴文物,轟動中外。
應縣木塔全高65.84米(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2011年4月測),約合普通住宅樓23層。外觀八角五層六檐,內部九層,塔底層總面闊30.27米。全塔上下除了磚石塔基、屋面瓦作、一層牆體和磚砌鐵製塔剎外,均為木構件搭建而成。中國明、清以前不乏土木結合或純木質的高層木構,如曹魏凌雲台、北魏永寧寺塔、唐武則天明堂、北宋開寶寺塔等,但由於歷史條件的變化,均早已頹毀;使得應縣木塔成為現存中國古代木結構高層建築的頂峯與絕響,展現了中國木結構體系的極限可能性。由於各種應然與偶然的因素,使其經歷雷火、風雨、地震、兵隳等各類天災人禍,竟能在歷代維修保護之下,巋然獨存至今九百六十餘年,魯殿靈光,確可稱之為中國古建築的百代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