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園倒計時 實地探訪首個“無蚊公園” O型血真的沒被咬 背後藏着這三大“寶”
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炎炎夏日,要是在家門口就能有一個散步納涼、玩水的好地方,那是再好不過了。錦江邊,猛追灣畔,紅星橋頭,形如一尾游魚的活水公園就是許多成都人心中這樣的“寶藏”公園。這裏在兼具淨化水功能的同時,還是“成都峨眉山”“天然空調房”,擁有400餘種植物,比園外日均温低3℃左右。
上世紀90年代,作為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中的一顆明珠,活水公園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用自然生態方式完成水淨化的公園,如今,活水公園是錦江公園最新規劃的23個公園之一,經過這一輪的煥新,成為錦江邊第一個“無蚊公園”。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正式開園前夕,封面新聞的記者就去一探究竟。
親測
遊玩一圈O型血也沒有被蚊蟲叮咬
上午10點,沿着錦江畔,走進即將開放的活水公園,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意就襲上心頭,豐茂的植被與潺潺的水聲收走夏日的燥熱。
據公園內的環境監測站數據,園內的氣温比園外日均温低3℃左右,PM2.5、PM10更是常年保持在個位數。整個公園依水而建,峨眉桃葉珊瑚、觀音蓮座蕨、紅豆杉、珙桐等珍貴植物構成的滿眼綠意,讓人彷彿置身峨眉的山間密林。
作為O型血,哪怕是在綠化好一點的小區院子裏站上半小時,都能穩穩“收穫”5、6個蚊子包的“招蚊”記者,在這樣的環境裏,顧不上欣賞美景,一直緊盯着自己手臂和小腿,“蚊子監測雷達”高速運轉,準備時刻捕捉出現的目標。
但是,包着公園繞了一整圈,1個多小時的時間裏,沒有使用任何驅蚊藥水、驅蚊貼的情況下,竟然真的全身上下沒有一處被蚊子叮咬。這樣的環境,不是蚊子們的最愛嗎?升級後的活水公園是如何平衡自然生態與蚊蟲之間的關係的呢?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風景園林中心三所所長朱儁糖向我們解釋了其中的奧秘。
“我們説的‘無蚊公園’,不是真的沒有蚊子,這樣是不符合生態規律的,只是通過一系列措施,達到‘體感無蚊’的效果。”朱儁糖首先明確了“無蚊公園”的概念,他介紹,這作為活水公園的一次嶄新嘗試,未來將在錦江公園同步推出“蚊蟲分級指南”,將公園蚊蟲分佈密度劃分成不同等級,並根據遊覽人羣劃分相應防治等級。
揭秘
淨水活水和50台“獵手”共同作用
作為有着25年曆史的公園,活水公園在設計建設之初,就秉承完全用自然生態的手法進行水生態治理的綠色理念。達到“體感無蚊”的效果,實際上也與這一次的修復整治過程當中,將綠色低碳、生態再次升級密不可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活水公園內的“活水”“淨水”相對不容易滋生蚊蟲。此次活水公園的修復整治進一步強化了活水公園內運行多年的多重過濾與水生態淨化系統,讓水能夠自然流淌,自然淨化,減少靜止水面,讓蚊蟲不具備繁殖條件。
其次,調整植物品種,在保證活水公園原有植被生態的前提下,不改變原有大喬數量和植被覆蓋量,儘量優化植物種植點位,對一些濱水的植被進行了微調,讓空間更疏闊,也有效減少了蚊蟲繁衍空間。
此外,本次活水公園修復整治項目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引入了50多台蚊子“獵手”,這些靜靜“坐”在草地裏的綠盒子,採用環保物理仿生技術誘捕吸血母蚊。模擬人體呼吸的原理,通過收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自身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人體水平,讓蚊子誤以為是人體在呼吸,達到捕獲蚊子的效果。在捕蚊機啓用後,經監測發現,園區蚊蟲密度由最初的3.46只/[台·小時]下降到0.18只/[台·小時]。
因此,再次開園後的活水公園,將通過淨水、調整植物品種、啓用蚊子“獵手”多種方式,共同實現園區基本無蚊環境,為市民營造出更加舒適的遊園體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