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49年,投資數億元建成的國家大劇院,為何有140名院反對

説起北京的地標建築,那可以説數不勝數,無論是故宮還是長城,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建築藝術瑰寶。可你知道嗎?在北京爭議最大的建築不是這些知名的歷史遺蹟,而是近代設計建造的國家大劇院,甚至在當初計劃修建時,遭到了140餘名院士和大量知名建築師的反對和抗議。

耗時49年,投資數億元建成的國家大劇院,為何有140名院反對

國家大劇院坐落在北京市的市中心,位於人民大會堂的西邊,與長安街接壤,佔地的面積高達近十二萬平方米,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亞洲最大的劇院匯演中心。其主體的結構呈現為一種半橢圓形,外側由一個碩大的人工湖環繞,周圍配備有大量的地下停車場,人工綠化帶等。劇院的外牆以柔和的色調為主,覆蓋上大量的鈦金屬,加上前後類似三角形的玻璃牆切面,使得國家大劇院看起來美輪美奐,彷彿是個藝術品一般。

耗時49年,投資數億元建成的國家大劇院,為何有140名院反對

就是這麼一座優美的國家大劇院,建造起來的時候可謂是一波三折。在建國後的1958年,當時的時任領導人就已經批准建造國家大劇院,可無奈於資金不足再加上場地的問題一直沒能解決,所以計劃遭到了擱淺,誰想到,這一拖,就是40年。1998年,在文化部的建議下,國家大劇院規劃小組成立,在後續與建設部的共同商量下,國家大劇院規劃小組決定以邀請的形式進行國際和國內的招標。消息一出,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和建築單位紛紛心動,據官方的確切統計,共有十多個國家,30多個設計公司投標了69個設計方案。

經過組委會漫長的商量和評選,仔細考量了各種細節後,來自法國巴黎的設計師安德魯的"蛋"狀方案脱穎而出,這套方案新穎別緻,區別於周圍的建築,讓人眼前一亮。方案雖然定下來了,可是執行起來遠遠沒有想的那麼簡單,消息一出,國內知名的建築師和140餘名院士立刻開始了抗議。反對的主要意見就在於這種新興的建築形式和中國的傳統建築風格不搭邊,有悖於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作為國家性的地標建築,大劇院應該是中國的傳統建造設計。其次,國家大劇院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於長安街和人民大會堂的周邊,如此新穎的建築是否能被羣眾接受這都是無法想象的問題,一旦建成後,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可,相關的建造費用和後期的質量改進都是很大的問題,

耗時49年,投資數億元建成的國家大劇院,為何有140名院反對

這種擔心可以説是不無道理,北京作為從明朝開始的都城,是應該保留一定的歷史文化,再加上當時改革開放時間較短,民眾的審美認知還停留在比較落後的層面上,使得矛盾的加劇比較深重。當時的設計者安德魯是這麼跟劇院規劃小組説的:現在國人的審美還比較侷限,我相信,過了二十年,大家一定能接受。雖然磕磕絆絆,但是劇院設計小組在權衡利弊以後,還是選擇了動工。2001年十二月,國家大劇院正式開始施工,歷時六年的時間,2007年十二月,國家大劇院正式竣工。佔地11.7萬平方米,圍繞的人工湖約30萬平方米,加上別出心裁的綠化和大量的考究設施,大劇院看起來就像一個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一般。同年12月22日,大劇院開始開業,引起了大量國人的參觀遊覽,一時之間成為了北京知名的旅遊勝地。

耗時49年,投資數億元建成的國家大劇院,為何有140名院反對

國家大劇院的建成歷時將近40多年,在剛剛建成的時候確實讓民眾有些難以接受,但是隨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大家逐漸發現,這麼一座前衞新穎的建築可以使北京更加的美麗,也讓北京變得更加包羅萬象,現在的北京人已經習慣了這個聳立着的蛋殼,更喜歡裏面的演出。大劇院不僅成為了當地的標誌建築之一,更成了民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由此可見當時力排眾議建成的這個大劇院絕對是正確的。作為新生的北京十六景之一,大劇院就像一個無聲的巨人,默默的看着北京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4 字。

轉載請註明: 耗時49年,投資數億元建成的國家大劇院,為何有140名院反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