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子柒“酸”倒的韓國鍵盤俠,缺少的是文化自信

被李子柒“酸”倒的韓國鍵盤俠,缺少的是文化自信
近日,李子柒在社交平台發佈了一段視頻,介紹了中國人冬天的習俗,包括醃製臘肉、蘿蔔條、白菜等,受到網友歡迎,然而韓國網友卻坐不住了。

據韓媒《韓國先驅報》報道,不少韓國網友湧入評論區,有人批評起李子柒沒有聲明泡菜是“韓國傳統食物”,無法忍受泡菜的醃製過程。

被李子柒“酸”倒的韓國鍵盤俠,缺少的是文化自信
這件事也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注意

微博話題#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

吸引了5.9萬網友參與討論

為了證明“泡菜起源於中國”,甚至有些嚴謹的網友考證:《詩經》裏出現的“菹”,就是醃製的酸菜。

這種考證,對於追溯歷史是有意義的,但如果指望改變現實的文化圖景與認知,往往會比較乏力,因為文化本身自帶一種“跨地域屬性”。

我們有嚴肅的歷史證據,但這也絲毫不會影響韓國人對泡菜的喜愛、改造,甚至引以為豪。而這種全民的熱愛,甚至可能塑造他們“這就是自家的”這種認識。在經濟學上,文化是種公共品,沒有排他性,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拿來運用、加工乃至以此為基礎地創造。這就註定了我們可以在歷史上溯源,卻很難在現實中變成一種專利。

其實,2013年韓國的越冬泡菜已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時就有不少媒體提出疑問,泡菜起源於中國,為什麼成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回應,“非遺”起源地點不重要,主要強調的是它對羣體的歷史重要性、文化認同感。我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也表示,“泡菜”等特殊項目,可以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共同存在。可見,文化本身就自帶一種“人類視野”。

不僅如此,還有記者將“泡菜之爭”帶到外交部例行發佈會上。

前不久,作為世界產品與服務指導方針制定者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佈了一份報告,承認中國將主導制定“泡菜行業國際標準”,又一次引發了韓國網友的憤怒。甚至有記者把這個問題搬上了外交部例行發佈會,詢問發言人對“中韓媒體在網絡上就泡菜起源問題爭議”的看法。華春瑩則坦然反問,“有這方面的爭議嗎?”

歸根到底,事事要爭的不安全感是對自身的不自信,這種不自信會使人變得多疑 。從外交部發言人的反問到網友的調侃,這種淡然正是自信應有的樣子,正因為實實在在的文化自信與強大,才讓我們對這種“玩笑”一笑而過。

被李子柒“酸”倒的韓國鍵盤俠,缺少的是文化自信
文化會塑造自豪,但有時也會反向形成偏狹,因此,我們才更需要文化交流,去打破認知的閉環。

正如一位朝鮮族網友的看法:“我是朝鮮族中國人,我在看四川人(李子柒)在做泡菜時,不會在意這道菜是誰發明的,只會驚訝,‘嗯?你也這樣吃大白菜!’這種感覺增加了我和四川人的親密感,沒有敵意。”

也有中國網友表示:“為自己國家的文化自豪是應該的,但更應該自信;多一點文化自信,少一點鍵盤輸出,才能讓更多世界目光投向自己。”

其實

李子柒或是網友

事實上都不必太過理會“鍵盤俠”的聲音

反而應該大大方方地展示

泡菜,理所當然有屬於我們中國人的工藝與情結。

文明的成果,不僅在於獨特歷史和文化基因的延續傳承,更為在於經濟獲利、社會發展創造的更大空間——利用好、發展好,推動文明的車輪在歷史中滾滾向前,才是文明成果的最終意義所在。

掌上春城綜合整理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紅星新聞、中國日報網、環球時報、韓國先驅報、新浪微博

責編:李佳怡

編審:沙蘭梅

終審:李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7 字。

轉載請註明: 被李子柒“酸”倒的韓國鍵盤俠,缺少的是文化自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