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社恐娃”遇上“社牛娃”,場面太搞笑,社交天花板咋養成的?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休閒

網絡世界越來越融入人們的生活。

如今,不管人們到哪,都要寸手不離的就是手機,不管是上廁所,洗澡甚至在危急的情況下,手機都是不能離手的,以前年代,人們最不能拋棄的就是錢包和鑰匙,而現在,因為智能,因為網絡,手機成為了剛需。

而且因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網絡世界中,

人們對於面對面的社交能力越來越薄弱,於是網絡上就出現了一個形容這樣的人的詞彙,那就是社恐。

而這個詞形容有多麼準確,看看在網上有多麼火爆就知道了,我們一直認為,只有成年人才有社恐症,沒想到其實小朋友也有社恐症。

什麼是社恐症?

社恐庸俗的來講,其實就是屬於人們不擅長與人面對面交流,並且在人多的地方會出現渾身不適的症狀,甚至與陌生人交談的時候,會出現結巴的現象。

而在專業的解釋中,其實就是社會功能受損,主要是社交能力逐漸減弱

,有社交回避傾向,具體的表現形式有三種。

一種是情緒體驗狀況不佳,

在社交或者是想象社交的場合會有焦慮,恐懼甚至敵對的情緒。第二種是屬於軀體化症狀,可能伴有臉紅出汗,

部分軀體僵化,結巴説話不通順的症狀。

第三種也就是社交安全區域逐漸縮小,

內心有預設的自我安全區域

,對自我認知感到不安全,不自在的社交進行迴避,退回到自己的舒適圈內。

所以社恐雖然説起來像是在開玩笑,但其實他真的是屬於一種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當“社恐娃”遇上“社牛娃”,場面太搞笑

上面説到社恐,其實不單隻有成年人,有小孩子也有社恐症,也就是社交障礙,那麼,有社恐症自然也有社恐症,其實就是網絡俗稱的社交牛逼症。

社交牛逼證主要是不管在任何社會交流中,哪怕是非常陌生的環境

,也能與任何人,愉快地交談融洽的合作,不會對陌生環境恐懼,或者是有自我安全區域。

而這兩種對立的表現,出現在同一個場面的時候,其實就非常的搞笑

,就比如這個小姑娘,藍裙子的小姑娘在這樣人多的時候充滿表現慾望,一直在不斷的扭動,

的確,不管走到哪裏?都是c位擔當。

而同一個畫面中,在它旁邊的那個小女孩兒

,始終一直捂着臉,身體僵硬

,沒有任何情緒和表現,甚至恨不得挖個洞鑽進去,這就是典型的當社恐娃遇上社牛娃,網友們更是直呼,畫面太搞笑和真實。

如何將孩子養成社交天花板?

父母要以身作則

其實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半都取決於父母的社交能力,這拋開遺傳來説,也是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而當父母都是一個特別愛説話,並且毫無社交壓力的人。

那麼孩子也會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導致孩子的性格也是一個有社交天花板的孩子

,因為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能模仿的對象,因此,父母的行為舉止和社交形式都會影響着孩子。

所以要想養成一個有社交天花板的孩子,那麼最好就是要做一個社交天花板的父母。

家庭環境也很重要

將一個孩子長期放置在一個家庭環境很嚴肅靜謐,並且説話嚴謹的家庭,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因為家庭的薰陶而導致孩子也是一個不怎麼愛説話,內向,嚴肅嚴肅靜謐的孩子。

這就是環境薰陶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那麼要是想教孩子養成一個社交天花板,

首先,我們的家庭環境就是要和諧,歡聲笑語,並且經常有話語聲。

這樣也會刺激孩子的語言天賦,讓孩子也擁有社交能力,而還有在一個歡聲笑語的家庭中長大,也會讓孩子更早地學會説話,這都是一個家庭,能帶給孩子的影響。

多帶孩子與人交流

有的父母經常會把孩子放在家裏圈養,認為家裏才是最安全的,

並且也認為外面的世界會將孩子帶野,但其實要想讓孩子社交無壓力,

最主要的還是要多帶孩子見世面,與人交流。

這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鍛鍊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

羊駝媽媽寄語:

其實現在很多孩子之所以有社恐症,也是因為不自信導致不自信,首先就是來自父母的經常否定,或者是來自身邊很親近人的打擊。

中國父母的確是在鼓勵孩子這方面有缺陷,

在很多中國父母的認知中,孩子的確是不應該經常表揚,不然孩子容易飄,在少年説中,也有很多孩子有這樣的崩潰心理障礙。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多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變得更自信,自然也就社交毫無壓力了。

今日話題:

你們也有社恐症嗎?你們家孩子是社恐娃還是社牛娃?歡迎大家屏幕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