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們從“失敗”“避雷”的小組裏得到什麼?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休閒

在鋪天蓋地的網紅濾鏡美圖中,“旅遊失敗小組”是另類的,甚至還有點像對“美顏時代”的一種小小對抗。

 以往制定旅行計劃時,我會去一些App裏搜索美好的旅行攻略。就像翻時尚雜誌,高端生活立刻撲面而來。在旅行博主和專欄作家的圖文記錄裏,“遠方”堪稱毫無瑕疵的藝術品,是煩擾世俗的避難所,令你深信不疑,心馳神往,

然而,在今年休假出遊前,除了制定常規攻略,我開始關注一個名字有點“喪”的奇特豆瓣小組:旅遊失敗小組。

不難想象,在這個小組裏,大家到底會討論些什麼。那些自我感覺不太成功、不滿意的旅行經驗被一一曬在組裏。踏進這個小組,你彷彿進入一個主題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的大型展覽現場。

一樁樁“樸實無華”的旅行體驗記錄在案:有人被某些App的唯美濾鏡“騙”去了網紅景點,結果發現大自然真實的色彩,其實沒有那麼如夢如幻;有人滿心期待去一個周圍人安利的好地方,但天氣糟糕,折騰半天只見到一片“素顏”風景;也有人運氣不佳,和同行者一言不合,導致不痛快的情緒蔓延整個行程……

“旅遊失敗小組”還有一個很drama的標語,叫“出門兩三天,後悔一整年”。工作黨們一年只能積攢萬分金貴的年假去“揮霍”幾天,尤其在疫情期間,旅行被賦予了更高的期待值與情感濃度。在此前提下,誰願意承認自己玩得不好,還不如免費家裏蹲呢?可在“旅遊失敗小組”裏,大家都很有勇氣地説出自己的失望感:對啊,你們看,我心心念唸的旅行是“失敗”的,我花錢花時間去玩了個寂寞。

誰沒有幾次“失敗”和“掉坑”的遭遇?曾經某一次出遊前,我因為看了App上連續十多條對某海灘的安利帖,看到幾乎零差評的介紹,立馬義無反顧要去打卡。萬萬沒想到,等我親臨現場,才發現該景點交通不方便,觀景海灘極小。網上拍出的所謂的海灘夕照,實際上沒有那麼燦爛、開闊,大概是博主和攝影師反覆挑角度、裁切才憋出來一個“完美角落”。然而,在App的評論區,我完全看不到一句這樣的“大實話”。被坑了?就認了吧,報喜不報憂。

所以,當我遇到專門説大實話的“旅遊失敗小組”,在一片過於“人間真實”的高清原圖中,反而從中讀出了幾分可愛。在鋪天蓋地的“網紅濾鏡”美圖中,“旅遊失敗小組”是另類的,甚至還有點像對“美顏時代”的一種小小對抗。

在面向“失敗”的視角里,我們或許才能讀出被忽視的旅行的真諦。在“旅遊失敗小組”中,有很多帖子熱議的並非是景點的好玩與否,而是分享了對旅行觀念、同伴關係的思考。天地間山川四時風景,從不為人所改變,真正決定旅行品質的,是你的心境、態度和旅途氛圍。

比如我去雲南德欽飛來寺第三次,才好不容易看到一眼清晨“日照金山”的美景。有傳説,看到梅里雪山日出的人,會得到一整年的好運氣——但是,晴朗的清晨可遇不可求。所有遊客千里迢迢而來,幾乎都是為了這“完美一眼”。從另個角度來説,這個景點可謂非常“極端”,畢竟只要你趕不上好天氣,看不到日照雪山,基本可以被蓋上“失敗”的章了,沒法挽尊。

前兩次去,我都無奈只看到了“濃雲裹雪山”的場面,抱憾而歸。但是,那兩次標準的“失敗”,讓我更有動力期待下次的“拆盲盒式重逢”,也讓我更能記得奔赴德欽的這一路途中遇到的所有美好。一座雪山固然是絕美目的地,可一杯好喝的甜茶、一位熱心的村民、一條澄澈的小溪,為何不能成為旅行的“高光”時刻?那些還沉默着的無名角落,一樣給予旅人滿滿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是,那是你主動感知到的,而不是被“完美攻略”操控的。

除了“旅遊失敗小組”,我還注意到具有相似耿直氣息的小組、討論空間。比如大家覆盤一部口碑不好的國產劇失敗的原因,討論雙11不理性的消費苦果,直言榜單top網紅餐廳不好吃。

從“失敗”“避雷”的小組裏,我試圖得到的是“生活的本體”,而不是“生活的濾鏡”。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拼命向其他人證明,人生每個選擇必須是沒有瑕疵的,生活的臉龐必須被妝飾成完美的模樣?不完美的一面,未必會勸退一顆嘗試靠近的心。真實感,才能換來我們探索遠方的安全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