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説過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跟《淮南子·説林訓》中的説法是類似的。
也就是説,傳授給他人魚,還不如去傳授捕魚的技巧,畢竟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飢,卻不能永解飢餓之苦,這個道理在其他的方面也同樣的適用。
實際上,這句話也強調了技巧的重要性。
隨着考古工作的進行,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有越來越多古代文物得以重見天日,這些文物展現了古人精湛的技藝與超前的智慧。然而,對於這些文物,有些人認為他們不過是年代久遠罷了,其本身的價值並不高,靠如今的科技可以輕易的複製。
這種説法是大錯特錯的,實際上有很多的文物因為其製作的技巧沒有流傳下來,因此至今無法做到完全的複製!
需要求你磨合的一點是,如今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因此在展出時經常會用複製出來的複製品作為替代,然而卻有一些文物令文物工作者們感到頭疼,因為即便是時隔多年,如今也無法對一些文物進行復制!下文便對此進行了舉例説明。
我國現存的三件“寶物”,其技術早已失傳,就連現代科技都無法復原?
第一、素紗襌衣
在出土的文物之中,想必像瓷器、青銅器或者是玉器等,各位即便沒見過也常有聽聞,然而衣物類的文物相比之下就少了很多了,畢竟容易因時間的流逝而損壞。然而,也有例外並且還非平庸的衣物!
首先要先介紹一種古代時流行的特殊衣物材料,名為素紗。這種素紗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薄。
它是指一種纖細、稀疏且輕盈的材料,可以説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輕薄的織物,是利用較為纖細的紗線織造而成,因此其經緯密度較小,整體呈現出了輕薄飄逸的風格,在秦漢時期已經成為了做夏服和襯衣等非常流行的材料。
而在我國就曾出土過一件“素紗襌衣”,顧名思義是用素紗製成的,專家一見到便大為欣喜,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件衣服竟然只有驚人的49克!由此也足以見得素紗的輕薄程度了!
想象一下,一件衣服只有不到50克的重量,穿在身上怕是都沒有知覺的,在這樣炎熱的天氣,穿着這樣一件透風輕便的衣物該是多麼的舒適。不過,遺憾的是這種衣服的透明度也是非常之高,達到了驚人的75%,在古代時估計也是作為內襯或者是外搭使用,因此若是想要單獨穿出去的話,難保不被當成變態。而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使用如今的科技,竟然無法對這件衣服進行復制!
在“素紗襌衣”出土之後,專家們對其非常的感興趣,同時也計劃製作複製品進行展覽,為此該可以委託了一所研究所對其進行復制,然而,第一次的結果卻差強人意,成品製作出來後外觀上差距不大,但是其重量卻達到了80克,雖説也是非常的輕薄,但是跟“素紗襌衣”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經過研究之後發現,是製作過程中所用的蠶絲的區別,因此專家們在改正之後,又進行了複製的工作。
在經過了千辛萬苦之後,又製作出來一件“素紗襌衣”,雖説比上次的好了許多的但是還是比出土的文物重了0.5克,對於精益求精的專家們來説,當然不是絕對的滿意,但是為了製作這件襌衣已經耗費了長達13年的時間,並且還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因此複製工作至此也就結束了。
專家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卻還是不能夠對“素紗襌衣”進行完全麼得複製,由此我們也不得不對古人的技藝感到歎服。同時,這也表示了我國自古便是一個絲織大國,並且織造技術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第二、象牙劈絲織蓆
出於對動物的保護,因此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對一些會損害到動物生存的獲取工藝品原材料的方式進行了禁止,其中就包括了奪取象牙。而在古代的時候,象牙作為一種奢侈品,常出現在富貴人家之中,特別是皇室中最為多見。
由於象牙本身堅硬,易折而不易變形,因此自古以來象牙製品多為雕件,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考古人員們竟然出土了象牙製成的席子!
出土的象牙席堪稱是傑作,即便深埋地下已久,卻仍潔白柔潤,並且席面上的象牙劈絲細薄無比,令在場的專家們驚歎不己。
由於象牙席的製作耗資甚大,甚至迫使當時當時的雍正以躬行勤儉為名進行制止,如今記載的象牙席共制有五張,而幾經戰亂後只剩三張。
然而,如今卻再不可能有新的象牙席被製作出來了。
首先,便是技藝的問題。象牙席的製作程序非常複雜,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象牙要先用特殊的藥水進行浸泡,才可能編織成象牙席,而這一步如今已經失傳,無人能夠配製,此外象牙劈絲技術也已失傳了二百餘年,因此象牙席無法再製作。
並且,如今也沒有原材料。前文也提到了各國禁止進行象牙買賣,因此沒有了原材料也就不可能做出所謂的象牙席了。
第三、蛋殼黑陶杯
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陶器應當佔了不小的數量,然而,並非數量多便廉價!
在人類陶器文化中,一種工藝品被世界各國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它就是傳説中的蛋殼黑陶杯!
這種瓷器的名字是來源於其本身的顏色,那麼,又是為何叫做“蛋殼”呢,難道和其造型有關?非也。
實際上,之所以會有“蛋殼”之名,是因為這種瓷器最薄之處,厚度僅在0.2~0.5毫米之間,甚至比蛋殼還要薄,並因此得名。
若是藉助現代的工藝技術對瓷器進行打磨的話,能夠達到1毫米的薄度已經是非常難得了,而像蛋殼黑陶杯這樣的厚度根本無法達到,而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種瓷器竟然説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龍山文化時期的工匠們製作出來的。
人類熱衷於不斷地突破極限,超越自我,但是如今的技藝卻竟然無法與四千年前的技藝相比較,這不禁令人在驚訝之餘感到有些沮喪,難道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不對嗎?
小結
中華文明可謂是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歷史上,我們的祖先們曾以高超的智慧,創造出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物品。
而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這些文物之外,如今我國還是有許多文物,也是靠着現在的科學技術不能夠做到完美的複製的,令人感到無法想象的是,在我們自認為科技發達的今日,我們能夠造出衝出地球的飛船,深入數千米深海的潛艇,卻無法複製這些古人們所留下來的小物件。
可以説,這些製作這些文物的工藝堪稱是神乎其技,同時也讓人非常的佩服老祖宗們的智慧啊!
可惜的是,如今有很多的技藝都已經失傳了,對於文化以及技藝的傳承來説,都是一件壞事。不過,也好在有一些僅剩的文物流傳了下來,以供後人們欣賞與保護,不至於讓其從歷史中消逝。
對於這些時隔幾千年後,依然無法做到複製的文物,除了驚歎之外,我們也要從中有所收穫,如今的人們,大多都被金錢所矇蔽,而對於那些傳統的技藝以及文化不太上心,這也是為什麼要強調大國工匠精神的緣故,有許多的傳統技藝在漸漸的失傳,甚至是已經失傳了。
因此,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夠對這些中國的傳統技藝更多的關注與瞭解,不要讓後代子孫們像我們一樣只能感慨於老祖宗的智慧,而能不夠深入的瞭解這千百年來的傳承!
參考資料:《淮南子·説林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