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年的時間裏,疫情在全球的流行幾乎重塑了整個世界,有相當多行業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首當其衝的顯然莫過於旅遊業了。但就在迎來了海外市場報復性出遊潮的同時,全球知名在線短租和出行預訂平台Airbnb(愛彼迎)日前突然宣佈,將關閉在中國市場的境內遊住宿業務,同時繼續在中國發展出境遊業務。
Airbnb聯合創始人、中國區主席柏思齊在公開信中表示,Airbnb中國迎來業務調整,將固本培元,全面服務於出境遊,自2022年7月30日起暫停支持境內遊房源、體驗及相關預訂,中國市場的近15萬個房源將被下線。在業務調整後,Airbnb將僅在北京保留一個數百名員工的辦事處,主要由參與全球產品和技術項目研發的工程師,以及負責中國用户出境遊的業務和客服團隊組成。
此前在2015年Airbnb正式宣佈進入中國市場時,其對外傳遞的重點是擴大企業知名度、以獲得更多的出境遊用户,但在經過了“七年之癢”後,Airbnb又回到了爭奪出境遊用户的原點。由於出境遊相比國內市場的短租用户而言消費能力更強、對價格敏感度相對不高,因此這也意味着Airbnb的利潤率未來將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間。
旅遊業毫無疑問是此次疫情中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身處第一線的Airbnb在2020年就迎來了被迫大規模裁員,以及縮減各項開支,來度過收入斷崖式下滑的至暗時刻。在好不容易等到海外市場陸續解除了隔離措施、掀起一波報復性旅遊潮的情況下,Airbnb在傳統旅遊旺季的夏季預定量也恢復到了2019年水平,但“好日子”還沒過幾天,隨着多國出現了能夠人際傳播的猴痘病毒感染案例,又讓疫情的陰霾再次籠罩在了Android頭上。
如今Airbnb面臨着幾乎與2020年夏季如出一轍的問題,用創始人Brian Chesky的話來説,就是“不知道它(旅遊業)會不會復甦,以及什麼時候復甦。現在沒有人知道旅行的未來會是什麼樣”。
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這一輪海外市場消費者的報復性出行浪潮能持續多久,顯然是一個誰都無法回答的問題。所以Airbnb在未來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選擇“開源節流”策略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在Airbnb方面公佈的2021年財報中顯示,整個亞太地區貢獻的預定量、利潤等指標,其實都只有10%左右,而來自中國市場的部分就相對更少了,以至於CNBC預計整個中國市場的住宿業務只佔Airbnb整體收入的1%。
從2015年到今天,超過七年的時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後,最終結果卻是中國市場的住宿業務或許只能貢獻1%的營收,即便是在疫情前也只有5%。這樣的投入產出比之下Airbnb還能堅持到今天,顯然已經可以説是“真愛”了。
有許多業內人士認為,Airbnb敗走中國市場的根源,在本土化上。長期以來,Airbnb在中國的主要受眾羣眾是由城市裏的“千禧一代”構成,Brian Chesky此前在發佈會上也曾明確表示,“中國年輕旅行者看世界的角度與之前完全不同。我們希望愛彼迎和我們的全新旅行平台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激勵他們用全新的方式去旅行。”
事實上,Airbnb在國內短租市場一直僅在高端領域有一定的存在感,與創始人的這一番表述無疑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Airbnb在國內市場之所以長期只能在高端民宿市場有存在感,最關鍵的原因或許是其商業模式嚴重依賴自家APP和官網,而非垂直渠道。這也使得只有真正熟知Airbnb的人才會主動登陸進入,品牌傳播也完全依賴效果廣告和用户的口口相傳,所以在獲客成本上自然遠高於美團、攜程這類垂直整合的超級APP。換句話來説,就是Airbnb的用户羣體儘管質量很高,但是在規模上卻可能很小。
那麼,是Airbnb不希望擴大用户羣體、擴展房源嗎?其實可能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Airbnb的商業模式脱胎於Craigslist這家本地生活服務廣告平台中的短租模塊,Airbnb作為共享經濟的一員,其當初能火起來是因為使得空置房源能夠被利用起來、為旅行目的地創造新的市場需求。Airbnb希望成為旅行者在不同城市的“家”,並讓當地房東擔任東道主,帶領旅客體驗當地的生活。
事實上,Airbnb的成功背後,其實是歐美市場在互聯網時代前就已存在的“沙發客”文化,並且在互聯網誕生前民宿概念就已在歐美肆意生長了。Airbnb在歐美能將這套設想落地,除了依賴社交網絡的裂變外,最核心的原因是藉助了歐美成熟的個人信用體系,來解決用户與房東之間的信任問題。而Airbnb完成一單交易是需要用户與房東雙方的支持,雙方的雙向篩選也直接決定了交易成功與否。
但問題在於,此前國內市場的個人信用體系完善程度不夠,所以導致信任始終是Airbnb無法解決的問題。Airbnb在國內市場開展本地住宿業務的這幾年間,類似“上戲學生毀房”、“12房客毀房”事件可謂層出不窮,幾乎堪稱是“毀房不倦”。
而這種信任體系的不完善,也導致了Airbnb在國內市場始終只能停留在高端市場。畢竟其經營模式完全建立在高素質用户和房東羣體上,可問題是高端住宿市場的主流從來都不是民宿,因此也使得Airbnb只能在市場上分到一小塊蛋糕。
此外,Airbnb在中國市場遭遇水土不服,還因為民宿這一產品的受眾面其實較為較為狹窄,甚至於在整個亞太地區的旅遊文化中,民宿都不是主流的出行模式。在國內市場,旅遊往往是以跟團遊為主,甚至誕生了“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這一現象,自由行相對小眾,更多的只在年輕羣體中受到歡迎。
而Airbnb能夠在歐美市場玩轉共享短租,是因為它的商業模式在當地是真正的互聯網輕資產模式,只需要鏈接有供給能力的房東和有需求的用户即可。
可在國內市場,共享短租的參與者,無論美團民宿、還是攜程旗下的途家,實際上採用的是更接近傳統酒店業的重資產模式,也就是類似海外市場Homeaway的模式,它們的房源來自個人房東的是少數,更多反而是來自經濟型酒店和房地產公司。
所以説一千道一萬,Airbnb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歐美文化的基礎上,原封不動的移植到中國市場,可不就是不兼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