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江蘇同裏,一座位於太湖之濱,長江入海口西面的千年古鎮,它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五個湖泊之間。縱橫交錯的水道,把小鎮分割成七個小島,49座形態各異的石橋,把古鎮連成一體。千百年來,古老的石橋上演繹着一幕幕悲歡離合,串起了水鄉人家的生活記憶。
東方小威尼斯
同裏古鎮全稱蘇州市同裏古鎮景區,位於蘇州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她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古鎮外四面環水,鎮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為7個小島,由49座橋連接。鎮內家家臨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它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贏得“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
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同裏以“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特色聞名於海內外,1980年被列為國家太湖風景區景點之一,1982年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鎮,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同裏處於澤國河網之中,歷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災,古建築保存較多,是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之一。因水成園,家家連水,户户通船,構成層次錯落有致的優美畫卷。自古以來,詩人墨客對此讚美不絕。
同裏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間古鎮東南為居民住宅區,這裏"地方五里,居民千餘家",街巷逶迤,室宇叢密,高牆深院的住宅建築,給老街披上了一層幽幽深深的神秘色彩。古鎮同裏水多橋多,因水成街、因水成市。鎮區由九個圩以橋樑連結而成,河兩岸以條石砌成的石駁岸,長達十三里之遙。居民家家臨水、户户上河橋,打破了江南集鎮那種“一條河道兩面街,後為居民前店”的格局。
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富土改名同裏的傳説
同裏古鎮,舊名稱富土。根據清嘉慶年間的《同裏志》記載,同裏“唐初名銅,宋改為同。舊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為同裏”。而改富土為同裏則另有一個民間傳説——
相傳很久以前,浙江富陽一帶災荒不斷,不少人背井離鄉來到這裏墾荒種地。辛勤勞作加上風調雨順,而使物產豐饒,人們安居樂業,就將這裏稱為“富土”。直到隋煬帝即位,因其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國庫日漸虧空,有一年北旱南澇,許多地方糧食歉收,交不上“皇糧”。於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繳三鬥糧,限十天繳清,違者將處以重罰。富土百姓得訊,焦急萬分。便請教當時鎮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這般地作了安排。
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轉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糧的欽差乘船來到富土。金秀才率眾鄉親在岸上跪地迎候,欽差一上岸,便催問加繳皇糧之事,金秀才從容答道:“今年受災,收成大減,難以為繳”。欽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無糧?若不如數上繳,定要遵旨重罰。”
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釋説:“大人息怒,請聽在下細説。此地原叫同裏,並非富土,請大人明察。”欽差聽後迷惑不解,順着街面東西南北巡視了一大圈,見到的都是“同裏”,而絕無半點“富上”痕跡,於是只好罷休。原來金秀才關照眾鄉親用拆字法,將“富”字一拆為二,上去一點,拆田連土,便成為“同裏”二字。而當時的書寫習慣與今日不同,是豎寫的,因此化險為夷,躲過了這一劫難。同裏同裏,同為鄉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親切,因而沿用至今。
盤點古鎮美食
和許多古鎮一樣,特色美食都是古鎮的一大特點,同裏古鎮也不例外。讓我們盤點一下這個號稱東方小威尼斯的水鄉古鎮都有哪些美食吧!
同裏狀元蹄。相傳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賢高中狀元。魏狀元特別喜歡吃紅燒蹄,到了清光緒年間,退思園主人任蘭生因仰慕魏狀元,特聘名廚燒製紅燒蹄,作為家宴主菜,雅稱狀元蹄。
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襪底酥。“襪底酥”是同裏鎮傳統茶食之一,清新鬆脆、甜中帶鹹。以麪粉和豬油為主料,配以糖、鹽、芝麻和香葱等輔料。其製作過程包括油麪和油酥製作兩部分。每個襪底酥的大小要控制好,烤出來才整齊好看。
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酒釀餅。酒釀餅是古鎮同裏春季的一種時令食品。它是由酒釀和麪粉經發酵、烘焙,幷包入甜餡製作而成的一種薄餅。傳説江南地區吃酒釀餅,是從元朝末年開始的。當時蘇州有一志士名叫張士誠,攜老母逃命到蘇州。時逢寒食節,幾天沒有進食的張士誠母親餓得幾乎要暈過去了。張士誠見狀泣不成聲。一位老伯見他如此孝順,便用家中僅有的酒糟做了餅給他們母子吃。張士誠的母親最終得救了。
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來源:綜合搜狐網、蘇州旅遊、騰訊網
審核:殷黎? ??主編:李璐? ??責編:洪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4 字。

轉載請註明: 東方小威尼斯——同裏古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