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位於東四環和東五環之間的西店記憶文創小鎮,又熱鬧起來。
人羣中,有專程“打卡”網紅餐廳的情侶,有來繪本館看書的孩子,有附近遛彎兒散步的居民,甚至還有專程來“打卡”的來京旅行者。
這裏像公園、像街區、像商圈……唯獨不像人們印象中它本來的定位——文創產業園。
不僅僅是西店記憶文創小鎮。798藝術區、郎園Vintage……越來越多的文創園,邁過了“吃瓦片”“封閉經營”的1.0、2.0階段,進入3.0階段:在服務企業,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的同時,打開大門,主動融入城市,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文化供給、消費業態和優美環境,成為市民家門口的“城市公園”。
打開大門 擁抱城市
運營文創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關起門來,當“二房東”“吃瓦片”。但這一招兒,在高樓林立的北京,很難行得通。
“周邊有那麼多現代化的寫字樓,單純做租賃,文創園肯定會被湮沒。”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主任豐春秋説。“吃瓦片”只是文創園的1.0階段,北京很多文創園區起步之初,就已迅速進入2.0階段,即有意識地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為企業提供政策、財税等方面的服務。目前,文創園又進入3.0階段:打破傳統園區的封閉運營模式,主動打開大門,擁抱城市。
西店記憶文創小鎮,目前已有百餘家知名企業入駐,但整個園區,沒有圍牆,連大門都沒有,茂盛的狼尾草就是園區的軟隔離,連名字都不再叫“園區”,而是叫“小鎮”……一切都傳遞着一個信息:“歡迎大家隨時進來逛逛。”
無獨有偶,十年前,誕生於CBD核心地段的郎園Vintage文創園,自投運之初,就積極舉辦惠民活動,還陸續運營了電影、文學、音樂、崑曲、戲劇、青少年教育、公益等十餘個模塊,擁有不少鐵桿粉絲。
“養魚先養水。”首創郎園總經理趙春燕説,園區主動融入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設,持續生產出優質文化內容,才能營造出文創的“魚塘”,企業也才會如游魚一般不請自來。
幾年間,郎園Vintage文創園孕育了得到、果殼網、窮遊網等一大批文化內容及文化服務類企業,園區年產值超百億元,人均產值246萬元,是行業平均水平的4倍。雖然被華麗的寫字樓包圍着,但郎園Vintage不論是租金還是滿租率,都始終位於CBD地區的前列。
文創園融入城市,既順應了市場經濟的規律,也為入駐企業有效賦能。園區打開大門,文化創意的生產要素和消費要素能夠直接對接,達到產業結構的供需對稱。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範周表示,文創園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產物,它聚合經濟和文化的雙重力量,在城市更新和升級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文創園在規劃自身發展時不能坐井觀天,而要站在城市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應該承載怎樣的城市功能,比如創造文化消費的新內容、塑造城市的IP,甚至是打造環境優美的“後花園”、工業遺存的“博物館”等。
塑造個性 文化地標
國慶假期,劉晨一多半時間都在郎園Vintage。
前三天是稜鏡mini戲劇節,40多場風格迥異的劇目一一上演,還有9位戲劇大咖開設“大師課”。戲劇節結束,動漫影展和二次元市集立馬兒接檔,最後兩天還有林象影展。
假期中,來郎園Vintage的市民將近1萬人。
這是郎園Vintage的常態。園區裏除了城市書屋等公益文化服務設施,還有15%的自持文化空間,如虞社演藝空間等。一年到頭舉辦400多場文化活動,除了規模較大的戲劇節、圖書市集之外,還有二三十人的小活動,例如電影分享會、健身操、脱口秀、瑜伽課、形體訓練營、長街火鍋趴……疫情也沒有阻止文藝青年的熱情,4期“崑曲battle大賽”在線上舉行。
有的活動免費參加,就算有門票,價格也不高,稜鏡mini戲劇節,三天40多場劇目,通票只要240元,一放票就“秒光”。“搞文化活動本身不會賺很多錢,最多能達到微利運營,可是卻能為園區創造與眾不同的IP和個性,同時也為市民提供非常豐富的文化供給,這都是無法單純以金錢收益來衡量的。”趙春燕説。
郎園因此收穫了眾多“鐵粉兒”,劉晨就是其中之一。“CBD缺什麼?寫字樓、咖啡館、高檔餐廳不缺,可文化空間在這裏就算奢侈品了。”劉晨説,他單位離郎園不遠,有次午休閒逛至此,立即被圈粉。忙裏偷閒,去郎園聽幾場崑曲、挑幾本好書,是他繁忙日常中難得的“詩和遠方”。
“外地同學來北京,你會帶他們去哪裏玩兒?”
範周時常這樣問自己的學生。年輕的孩子們回答的五花八門,但最熱門的選擇竟不是景區和公園,而是充滿個性和文藝氣息的文創園。
喜歡當代藝術的人來北京,時間再緊也得去一趟798藝術區;要體驗創意設計,751D·PARK肯定不會讓人失望;若是想聽聽崑曲看看劇,郎園Vintage必須有一席之地……
一座座個性十足的文創園,正在成為城市的文化新地標。
城市更新 留存記憶
朝陽區曾是工業重鎮,本市的紡織、電子、機械、化工、汽車五大工業基地都落户於此。幾十年前俯瞰京城,車間、倉庫、煙囱、高爐,星星點點分佈在城區東部,支撐起了北京的經濟發展。
而今再度打開地圖,會發現很多工業遺存變成了文創園。
晴朗的日子,西店記憶文創小鎮裏遊人如織,不少情侶特意趕來拍婚紗照。“這裏太美了,是復古和時尚的交融碰撞。”在一家點評網站上,一位網友為小鎮點贊。
三年前,小鎮還是北京玻璃廠的庫房,建築斑駁,雜草比人高,6條鐵路線把庫房分隔得七零八落,每隔半小時,還會有一列火車轟隆隆駛過……與附近車水馬龍的廣渠路和東五環相比,這裏彷彿是被遺忘的角落,附近的居民很少到這來,更沒有投資商願意接手。
西店記憶文創小鎮卻決定試一試,因為他們發現了工業遺存的特別之處。
“利用工業遺存建設文創園,本質上是在做城市更新。既要保留城市底藴,又要完善功能,引入新產業,滿足周邊居民的需求,難度非常大。”項目運營負責人曾豔紅説。他們在着手規劃設計時發現,鐵軌原本是該地區的劣勢,但其濃厚的歷史感可以打造成地區的特色。就拿西店小鎮的首個網紅作品來説,它名為“火車駛過的咖啡館”,保留了完整的紅磚牆面,配以黑洞石、青磚強化其厚重感。加建部分採用了透明玻璃幕牆,屋頂是銀色的拱形金屬材料,室內車廂的樣子呼之欲出。一窗之隔,火車每次駛過都成為一道風景。
小鎮之外,路網被高度僅2.2米的鐵路橋斬斷了,多年來,大車始終無法通行。這次改造時也花了不少成本降低路基,打通路網,提升和再造區域功能。
這場城市更新極盡精細,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把鐵軌、路橋、庫房等工業元素和文創小鎮的設計有機融合。建築修舊如舊,產業、環境和功能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西店記憶文創小鎮一面世就令人驚豔,不僅企業紛紛爭相入駐,其文化底藴和設計美學,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處欣賞生活之美的好去處。
時光悠悠,因文創園而重煥生機的工業遺存,訴説着城市的往事,也見證着城市的未來。
一天,上午8時,幾十位退休老人從京城的四面八方趕到798藝術區,他們是七一八聯合廠的老職工。老友相逢,頗有“驚呼熱中腸”的人生況味,令聞者動容。
一年一次,這樣的聚會雷打不動。
798藝術區正是由七一八聯合廠改造而來,鏽跡斑斑的機器、鋼管鐵道、高高的煙囱,至今與先鋒藝術共生。“有的老人故去了,他們的孩子也會接棒參加聚會。”798藝術區的負責人説,這好像是一個紀念青春時代的儀式,“這就是保留工業遺存的意義。”
“城市寸土寸金,老廠房位置好、交通便利,是數量極為可觀的可開發資源。”豐春秋説,過去幾年,朝陽區在未新增一分用地指標的情況下,通過“騰籠換鳥”建起了96家文創園,其中70餘家是由老廠房改造而來,留存着城市的記憶,也推動着城市的更新。
產城融合 生活新景
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位於東五環遠通橋西北角。走進園區,總有進了公園的錯覺。
深深淺淺的綠,覆蓋園區總面積四成以上,從春至秋,蓬蓬勃勃。建築之間,僅是叫得上名兒的花木就有幾十種,樹林間有卵石小徑、座椅、鞦韆、藝術雕塑,還有兩片標準籃球場。
文創園做綠化,也像公園一般精細。今年,這裏營造了玫瑰園、柿子島兩處新景觀,栽植了紫雲英和木槿花牆,還開闢出一處小小的農耕園。一壟壟菜地裏,辣椒、番茄、油麥菜長得帶勁兒……身居城市,也可遐想田園。
產業園執行總裁王涓説,這些設施均免費對外開放,織補了周邊社區缺失的公共空間。不少居民把這裏當作“後花園”,清晨來打籃球,傍晚來散步遛彎兒。
京城東部最大的專業油畫館——東億美術館也坐落於此。2600平方米的美術館中舉辦的“得境取象”畫展,展出包括龎均、閆振鐸等知名畫家的97幅作品,吸引了許多油畫愛好者前來參觀。2017年底開放的美術館,迄今共舉行了50場藝術展,累計到場參觀近10萬人。不僅僅是美術館,這裏還是一個藝術的課堂,面向周邊社區開辦水墨、素描、水彩等系列公益講座,最多一場講座,有900多名居民到場。
在三間房地區,懋隆文創園成了周邊孩子們的非遺課堂。園區二樓的藝術品展廳裏,除了展出珊瑚花籃、翡翠白菜、寶石燈、泰山牙雕等藝術品,還有數十件手法稚嫩的作品,這都是孩子們親手製作而成的。
“孩子們來到懋隆體驗‘花絲鑲嵌’製作工藝,以軟鉛絲代替金絲,碎瓷片代替寶石,材料雖普通,工藝卻高度相似,這種體驗,可以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古老手工藝的精湛技法和獨特魅力。”文創園副總經理王穎説。
“懋隆課堂”的影響還在擴大。作為北京工藝品業內的老字號,目前,懋隆旗下有上百位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懋隆和入駐企業共同研發了“燕京八絕”系列課程,不論是雍容的花絲鑲嵌、典雅的景泰藍製作或是華麗的京繡,都轉化為簡潔易懂的手工課,工藝大師手把手教學。不僅僅朝陽區,就連海淀、順義等區的學校也慕名而來,邀懋隆開課。
……
產城融合,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文創園,不再只是孵化文創產品的產業園,還變成了城市的博物館、會客廳、後花園、圖書館……更加新鮮,更有味道的城市生活,正在這裏發生着。
對話
記者:文創園該如何融入城市?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範周:文創園融入城市,是順應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
園區聚合了文化和經濟的雙重力量,對於城市品牌推廣、區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它不應該是孤立的,應該和社區、街區、校區聯動發展。它應該是城市的會客廳、圖書館、後花園、博物館等等,是一個文化綜合體,以彌補城市需求的缺口。
通過舉辦各種活動,文創園成為市民綜合體驗的重要場域。一方面,影響着消費者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另一方面,有效展示城市形象,塑造個性化特色。
文創園融入城市,也需要政府的規範引導和政策支持。應該將園區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來進行整體打造。比如在建設方面,將創意元素融入街區、社區;在運營方面,要符合生態宜居城市的總體定位。例如今年,朝陽區就出台了《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的認定辦法》,把社會效益作為最重要的標尺。政府部門將在資金、人才、推介、招商等政策中,向示範園傾斜。
他山之石
M50創意園
位於莫干山50號的老廠房,濃縮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以來上海城市和工業文明的發展史。1999年11月,業主上海春明粗紡廠停產,保留下這片40餘畝,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的工業建築羣,這也是目前蘇州河畔保留最為完整的民族工業遺存。曾被評為上海必去的十大文化地標之一,於2005年掛牌成為上海市首批創意產業聚集區。
近年來,M50創意園先後引進了20個國家和地區的140餘户藝術家工作室、畫廊、高等藝術教育以及各類文化創意機構。
M50創意園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説,近兩年,園區一直在強調“打開”,即變得更開放、更友好,讓更多的市民能走進來體驗藝術,對整個城市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調整商業結構上,擴大年輕人喜歡的複合型空間讓他們可以閒坐,享受一杯咖啡,同時又可以看一個展覽。園區根據不同的客户量身定製了三條線路,有專業藝術欣賞的線路,有普通市民體驗藝術的線路,還有以消費為主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