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的蓮都,發展很快,我們一同見證那些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城市日漸繁華。繁華的地方必定也隱藏着一些靜謐的角落。
在時光匆匆、歲月不饒人的今天,適當放放手頭上的瑣碎。走進蓮都隱匿的古村落中,聽聽風的聲音,擁抱温暖的時光吧。
01L I A N D U
西溪村
西溪村,位於蓮都區雅溪鎮,坐落在狹長的溪谷平地,東西兩側倚山,公路穿繞村南,村居溪流之西,以方位取村名。西溪村境內層巒環抱,溪流回繞,綠水青山,谷地相間。海拔823米的棋盤寨山屹立於西北,西溪和庫川兩條溪流從西北向東南蜿延,注入小安溪。
西溪村始建於唐代元和年間,迄今已有1200年曆史。當年,村中的富商巨賈,他們為了顯示宗族門庭的氣派,不惜重金大興土木,修建祠堂、宅院,多座建築超過了1000平方米,從而形成了西溪村較大規模的古建築羣。
至今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店鋪貨棧、古井等鱗次櫛比,“正昌貨號”、“山川環拱”、“沛國舊家”“懷古山房”、“與德為鄰”等20多座古民居,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通京古道兩旁,從村口至村尾形成一條狹長的歷史文化街區。
02L I A N D U
堰頭村
堰頭村位於蓮都區碧湖鎮,因村位於通濟堰渠的首部,故名堰頭。村莊位於松陰溪與甌江中游匯合處,是麗水古老的“通濟古道”的必經之處。
堰頭村明、清時是葉氏家族的聚居地。明代,葉氏從松陽遷居於此,至清乾隆、嘉慶、道光鼎盛,科甲不斷,仕宦眾多。他們世代在此營建家園,終成一定規模的村落格局。據當地族譜記載,在明清時期,堰頭村共有數十族人取得功名,為昌文風,在通濟古道路亭的基礎上重修成文昌閣。
除村名與通濟堰有着密切聯繫外,堰頭村整個村落的格局也與通濟堰密不可分。從堰首引水入渠至“石涵”約三百米,兩岸千年古樟聳立,古道自東向西沿渠的北岸而過,古道義是村街,村落的建築沿古道而建,有路亭、有社廟、有民居、也有店鋪,在至今保存的二十多處古民居和古建築中,沿渠就有十多處。
堰頭村村落形態比較完整,至今保留的古民居近20幢,其中多數為清中晚期所建,門楣題額主要有“南山映秀”“景星慶瑞”“三星拱照”“懋德勤學”“光榮南極”“玉葉流芳”“佳氣環居”等。
03L I A N D U
下南山村
下南山村古民居羣,位於蓮都區碧湖鎮下南山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鄭氏聚居地。村落依山而建,坐東向西,面向甌江,呈階梯狀分佈,現存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民居數十幢。
整個村落建築以夯土牆、木構架、小青瓦的三開間和五開間形式為主,佈局合理,風格統一,構造簡樸,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是浙西南山地建築的典型實例。
老村因古樸的村貌,淳樸的民風,吸引着遠近遊人源源而來,樂而忘返,電影《女大當婚》、《藍天鴿哨》曾在這裏取景拍攝。
end
來源:麗水檔案、網絡綜合整理
聲明:本文由【蓮都文旅】原創或編輯整理。相關轉載內容只為公益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或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如遇到: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及時審核、更正或刪除,謝謝。責任編輯:俞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