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神農架的“川鄂古鹽道”
本文轉自:光明網
《鹽道往事》表演。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神農架是川鄂鹽道文化的核心承載區。2008年,川鄂古鹽道‘神農架段’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月4日晚,“沿着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襄陽都市圈探訪團來到神農架大九湖鎮,街頭九湖大戲台上演的一出公益劇目《鹽道往事》拉開了探訪團“重走”川鄂古鹽道的序幕。
川鄂古鹽道是一條什麼樣的“道”呢?據神農架林區森林慢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成耀介紹,歷史上,內陸產鹽的主要區域為四川、雲南、山西、新疆四大區域,其中又以四川為內陸主要產鹽區。巫溪大寧廠、巫山大昌至神農架的運鹽通道,史稱川鄂古鹽道(重慶成為直轄市以前,巫山歸四川管,故稱為川鄂古鹽道)。
《鹽道往事》劇目。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江成耀説,川鄂古鹽道主要通道有兩條:一是從保康縣的馬橋鎮沿南河水路而上,進入神農架的陽日鎮,再從山路經松柏、宋洛、徐家莊、黑水河、板倉,最後穿過大九湖到四川大寧廠;二是從房縣上龕到神農架官封,經塔坪、紅舉、板倉進入大九湖。神農架是川鄂鹽道文化的核心承載區。2008年,川鄂古鹽道“神農架段”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川鄂古鹽道的研究價值主要在於其對四川和湖北兩地文化交融的影響,通過對沿途遺蹟、遺址、建築、風俗、語言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可以真實地還原出荊楚文化與巴蜀文化交融的痕跡、發展演變的歷程,從而更進一步豐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內涵。”江成耀説。
觀眾們沉浸在精彩的劇目中。長江網記者呂詩文 攝
大九湖鎮民間藝術團團長朱琳補充道,“為了創新展示神農架鹽道文化,講好神農架故事,傳承非物質文化的同時吸引更多旅遊者,實現產業發展和文化保護的雙贏,2019年,大九湖鎮邀請專業編劇重走古鹽道,對大九湖鹽道文化進行深度挖掘。2020年6月,《鹽道往事》表演正式搬上舞台,至今已演出100多場,觀眾覆蓋人次達到10萬。
探訪團成員、在湖北工業大學就讀英語專業的大二學生周詠怡説,觀看錶演時,無不讚嘆當時鹽夫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對他們的勤勞與勇敢感到敬佩。同時,聽了專家們的介紹,瞭解了川鄂古鹽道,也感受到神農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