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卧山谷中的越峯寺廟
昔日的越峯古寺
越峯古寺
深秋的一天,順着一條蜿蜒的山間柏油路,在金秋的色彩的山野中,我們尋到了一處絕妙的幽處,這是一處棗莊山亭、濟寧鄒縣和臨沂平邑三地交界的山崗,店子鎮越峯山的山坡間卧着一處新修復的廟宇,古樸而不失莊重,這便就是久著盛名的越峯寺。
越峯寺據在越峯寺村頭,小村古樸優雅,林木繁茂,別具魯南特色的民居依地勢錯落有致,有不少院落凋落,許多村民移居到山下定居,留在村落的大都是年長的村民,故土難離,守着老舊村落悠然度日。一條古驛道從村中貫穿而過,站在山坡可俯瞰店子西部平緩丘陵和碧波巖馬湖光。寺廟西南側依然有着一處山泉,現在被保護起來了,沒有了原來古井的味道和模樣,這便是靈泉。
關於靈泉,還有一個傳説,相傳,有一年唐王李世民東巡,走到雲峯山前,。到了越峯山,他立刻被山上的自然風光所吸引,連連稱道:"好!真的是鍾靈毓秀,得天地之造化啊!想不到此地竟有如此仙境,我大唐江山真是孕育無窮啊!"流連之間,唐王覺得有些口渴,就在他想跟隨從們要水喝之際,他忽然看見有一泓清泉蜿蜒流過,他忙走上前去,只見這泉水清冽涼爽、温潤如玉,隱隱中還有一股芳香之氣,令他神清氣爽。這時他哪裏還顧得上九五之尊,上前便用手捧起來喝了一口,頓時覺得有一股清香涼爽之氣充溢全身。他又喝了幾口,才起身順着泉水來到了源頭,看見一座寺院,那泉水就是從寺旁的石壁上流出來的。他高興地説:"神奇!簡直是靈泉啊!朕就賜名此泉為靈泉,這寺就叫靈泉寺吧!"靈泉和靈泉寺便因此得名。
越峯寺在歷史上有其他不同的稱呼,因寺廟附近折山泉吐玉噴珠,瑟韻琴鳴,如龍之噴吐,四季不斷,故以"靈泉寺"、"龍泉寺"命名。寺院內遺存的10餘通石碑中的2通金代碑碣,足以説明古寺名稱相對年代的始末。一通是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所立之碣,圓首,座西面東,高244釐米,寬83釐米,碑額題刻"重修越峯山龍泉寺之記",碑文已難以識讀,從題額可知越峯寺在金代之前名為"龍泉寺",另一通金碑為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所立,也是座西朝東,碑首呈圭狀,通高230釐米,寬82釐米,碑額題"敕賜越峯山靈泉寺"。從碑額題可知"靈泉寺"之名始於金代大定二年,寺名出自欽賜,可見當時的這座古剎已名播海內。
關於越峯寺的始建年代,有兩種不同的説法,據《滕縣誌》:"靈泉寺,在越峯山,元至元年間建。"但從越峯寺山門兩側至今保存着兩通佛造像來看,無論是佛造像風格,還是雕刻技法和時代特徵,至遲應是唐代。
院門西側的造像碑,高67釐米,寬39釐米,碑上雕刻坐佛1尊、立佛4尊,坐佛後邊左右各有1尊立佛協侍。院門東側筍像碑,高78釐米,寬57釐米,碑上正中雕刻坐佛1尊,兩側各有1尊菩薩協侍,其下刻有跪參者2軀。碑兩側鐫有題識,字跡模糊不清,無法辨認。這兩通石碑,雕刻技法均為高浮雕,雕刻刀法嫺熟,深厚有力,形象生動,它的雕刻技法、佛造像風格,均屬於南北朝至隋唐,此時期也最為盛行。據此推斷,越峯寺的始建年代應在唐代。
古時候的越峯寺,山清水秀,殿宇宏偉,古樹成陰,晨鐘暮鼓,香煙繚繞,信徒香客絡繹不絕,文人雅士也是乘興而至,把酒臨風,留下了許多讚歎之詞和詩篇,古人顏汝曾作一首讚美越峯寺優美景緻的詩,詩名日《秋杪遊越峯山龍泉寺》,詩中是這樣描寫的:
高屐窮幽曲,行來古詩中,晴雲盤嶺白,秋樹過山紅,
門靜人聲悄,山深樵徑通,靈根天異植,撫玩倚西風。
寺院中有樹齡千年的銀杏和古槐各一株,把古寺裝點得更加清涼幽靜。古槐相傳為唐代所植,拔地撐天,綠蔭翠幹;銀杏虯枝盤旋,蒼蒼挺挺,繞檐越脊伸向雲天。古時精舍梵宮香客不斷,淨界祗園煙火縈繞,晨鐘暮鼓響徹山谷,誦經之聲迴盪佛閣。
歷史上的越峯寺,曾進行多次修葺,其中金代和元代進行過大修,到了近代的民國年間經過修葺後,至今未再維修。越峯寺於1993年被市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底,越峯寺重修提上議程。歷經3年修繕,現已重現古樸敦厚寺院風采,主殿、東西偏殿修舊如舊,各個朝代石碑林立寺院兩側,古槐、銀杏高聳入雲,枝幹虯勁,雖至秋冬,葉落如蓋,愈加蒼勁如畫。修繕後的寺院簡潔優雅,卧在平緩的山坡間,如一位禪者安詳慈善,打坐誦經。
真是感謝那位昭公禪師尋找到這處深山中的幽之地,修出這處佛家聖地。盛也好衰也好,獨自存在。不為你也不為我,只為心中一盞燈。
文末,抄撰寺清碑。此碑在越峯寺院內,始立於清乾隆年間(乾隆三十二年)。碑文為:"越峯有靈泉寺一座,其山南接蓮青,北映巨嶽,嶺阜相屬,含溪懷谷,崗巒斜紛,出石吐霧。覽勝跡者,莫不為紅塵不到之福地,青山周圍之嗣天也。其寺前有石槔一株,諺稱為唐槐,乃實無所稽考。至南宋此地屬金,大定二年(1162年),昭公禪師,宏其規模,闊其基址。雖非西方之樂地,不啻桃園仙境,然代遠年湮,不知幾歷數劫。幾興替矣。逮我聖朝,亦屬經修茸,不意風雨催殘,椽折瓦陷,將進傾圮,和尚及眾善士,興心捐資,鳩工庀,揭瓦殿之前,沽之吾,檐楹丹埡,煥然一新,而殿內如來佛三大士,十八羅漢庶無風吹雨滿之患也,是以適彼院中兮,金柱立地,登彼堂上兮,銀杏參天,來遊者悦目,瞻拜者賞心,誠為滕東北之大觀也。是為記"
另抄錄其中金、明二碑碑文:
《勑賜越峯山靈泉寺》碑,立式,圓首,碑題兩行橫款,金大定四年(1164年)立。"越峯山靈泉寺者,乃古000寺也,0因昭公禪師行化至此,愛其山形泉水之勝,XX瓶場還東平普照歸諸X施退寺徑至於此,刈草蕩荊無月餘,立屋二十餘間,0以葬,還俗0留……守之曰而受歸德普照……念有茲,又退而來,方始大……永作一方……義不容辭,於是書之。時大定四年(1164年)歲次甲申九月廿一日。天水趙公0題"
《重修越峯山龍泉寺之記》碑,立式,圭首,碑題兩列豎款,明正德二年(1507年)立
"嘗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今夫越峯山龍泉寺者,乃古0遺蹟道場之所也。觀其嶺峯起自東南,遙望蓮青山為案,中夾帶河,圍繞相顧,景物秀麗,高接雲霞,不近塵俗,非常可比。東北相連,與棋盤山為鄰……遙00修真養性之鄉,仙景豈外是哉?取越峯山而名者,宜矣。東南有0,山腰湧出,前0西流者當矣。幸得00王公法諱覺慧,乃徐州利國監人也,自幼以修真養性為心,見性成佛,為念0遊名山0尋,然虎狼交會,蛇蟲營穴,樵徑不通,往來不行,於是巢居獨處,不懼山威,朞月其間,營作一空,勤加斧斤,伐木焚灰,抽……遠遁,蛇蟲潛行,0得往來路途始通,但見慕善者聞風而來,有若行者之赴家,同類者至,有若食者之……聖朝改號,成化十年(1474年),同其善類協力共作大殿一所,兩廊00餘間。殿既完矣,不吝己財,整施……大佛十尊……邑西北去二十里許近村興國寺而終,弟子塔墓為志。00徒劉公法諱真淳,乃水北人也,所鑄大鐘一口,朝暮扣鳴,實為一寺之00焉。繼有徐公諱林,乃00村人也,議於靳公諱0,乃義0村人……公蓋殿塑佛,雖有規模0,制上塑一佛00內缺左右0000同心協力,各出己財,0工0塑00一尊,普賢亦如中,00莊嚴,價則靳公之所付焉。後其徐公諱昇者,即前林公第五子也,誠心立意,以為二像。0朱公諱景者,乃鄒縣施村人也,0統共力,0塑堂像羅漢……圓覺0塑而00會眾善信焉。0宗……志趣高遠,0為00,啓迪後人,成就規矩於後0始見0為大知矣。觀其二公,喜捨己財,所以塑……王公先意,有在……能及也,感激昇等率領眾善,所以0助0良由宗師規矩圖存,眾善則輻輳0舍0知0高0者不0為也。今焉0公……者,0院莊人也,追思宗師王公開山以來,勤……未有名垂於世,而為後人視效之,00於0不吝己財,聞00而不朽於知識,許公非宗師,0德感慕之深,不足以動是念;王公非知識立心……以彰其德0公於仁……之存心也。因有是請,故書之,以垂後焉。
正德二年(1507年)仲冬吉日
住持比丘僧智雲
古滕庠生周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