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安逸噻③ | 從“跑山人”到“背二哥”,朱恆彬的“安逸”茶生活

雅安觀察 黃剛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5月20日清晨,天剛剛微亮,“背二哥”朱恆彬早早起了牀。穿上蓑衣,戴着斗笠,整理好一身行頭,他來到位於海拔1200米的觀山深處,在這裏的荒山茶園開始新一天的採茶工作。

朱恆彬住在雅安市滎經縣五憲鎮毛豆壩村,從家到茶園,要經過20分鐘的車程,再步行近40分鐘。從小在山裏長大,與自然格外親密,朱恆彬很享受每天的路程。

十年前,朱恆彬還不叫“背二哥”。那時候,他有另一個身份叫“跑山人”,常年穿梭在深山老林中“跑山”尋找中藥材。在一次跑山途中,朱恆彬中發現了一片荒山茶園,從此改變人生軌跡,從“跑山人”變成了“野茶茶人”。

小康,安逸噻③ | 從“跑山人”到“背二哥”,朱恆彬的“安逸”茶生活

2010年,朱恆彬承包了毛豆壩村觀山上的300畝茶山,立志做一款原生態的野生紅茶。用了八年時間,他帶着山裏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一起“育茶”,培育原生態野生茶園。

小康,安逸噻③ | 從“跑山人”到“背二哥”,朱恆彬的“安逸”茶生活

野茶園裏均是50年以上的老茶樹,朱恆彬以保護性開發為目標,採用自然野放的管理模式,茶園全年不施肥,不打農藥,只在冬季雜草枯萎時除草。在他看來,要種好茶,需要順應自然環境和生長規律。他也立下一個目標——要保護好這片沒有被污染的茶山淨土,做一杯從茶山到茶杯的放心茶

三年前,朱恆彬的“背二哥”有機紅茶品牌正式面市。因為有“跑山”的經歷,朱恆彬常常背起“茶包”重走當年茶馬古道,尋訪老背夫,沿途收集和整理茶馬古道以及背夫的故事,成為遠近聞名的“背二哥”。

小康,安逸噻③ | 從“跑山人”到“背二哥”,朱恆彬的“安逸”茶生活

去年9月,他再次從雅安滎經出發,沿川藏茶馬古道走到甘孜康定,一路上探訪茶馬古道遺蹟,“一路上都是背夫的精神在支撐我,我想通過這段路程找到更多自然和歷史文化的滋養。”

這段行程花了4個多月,他用短視頻記錄了路上見聞,收穫不少網友的關注和點贊。利用朋友圈、短視頻等平台及圈層銷售,“背二哥”茶葉已經小有名氣,銷往全國多個省市。

小康,安逸噻③ | 從“跑山人”到“背二哥”,朱恆彬的“安逸”茶生活

從茶山下山的路上,朱恆彬回憶自己成為“背二哥”的這些年,“有人説我是負重的行為藝術,也有人説我傳承了背夫精神,反正,我找到自己生活和奮鬥的精神動力。”

未來

他希望進一步將茶葉品牌發展壯大

通過“農户+合作社+公司”的產業化結構

帶動毛豆壩村民共同致富

讓茶山上的人一起過上安逸生活

“住上新房子,安逸噻!”

“在田壩上看電影,安逸噻!”

“老小區換新顏,安逸噻!”

“安逸噻”,這個四川人的口頭禪,飽含滿意、開心、舒服、讚賞、精彩等含義。脱貧奔康路上,越來越多的四川人過上小康生活,有的住進了人才公寓,有的通過直播帶貨有了新收入,有的將詩社開進了田園中……

在不同的人眼中,小康生活有着不一樣的體現,但要用語言表達時,他們都想説一句:“小康,安逸噻!”

即日起,四川在線推出《小康,安逸噻》系列融媒體報道,用鏡頭和故事展現四川21個市州普通人的小康故事,敬請關注。

策劃:譚江琦 王懷

統籌:阮長安 孫琪

本期執行:黃剛 薛維睿 熊珮 汪銀

製圖:汪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9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康,安逸噻③ | 從“跑山人”到“背二哥”,朱恆彬的“安逸”茶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