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學,這才是假期的正確打開方式

國慶假期已過大半。“雙減”政策落地後的首個國慶節,對滬上眾多中小學生而言,還真有些不一樣。或走進紅色場館,或深入田間地頭,或參加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莘莘學子們用各自喜歡的“打開方式”,和同伴、家人盡情享受國慶長假。

正如一些家長和老師所感言的,當孩子們的假期不再被培訓、補習“填滿”,他們接觸社會、參與實踐的機會多了,視野更開闊,心情更愉悦,有更多時間可用於個人綜合素質的拓展,可謂獲得感滿滿。

有點“儀式感”,讓孩子心中永遠有一抹紅

國慶期間,滬上各大紅色場館,遊人如織。

“大家好,我是這裏的小講解員,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幢石庫門樓房,就是中共一大會址,它始建於1920年秋天……”這個國慶長假,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黃柏豪和他的四位同學作為學校“紅喇叭”社團的小講解員,出現在中共一大紀念館。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每20分鐘一輪換,為現場遊客提供講解服務。

雖是十月,但氣温仍超過30攝氏度。沒過多久,打着快板給遊客講解的小講解員們就已滿頭大汗,他們一站就是幾小時,在完成講解服務後,還拿出講解本,根據實地講解的情況討論並修改講解詞。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介紹,國慶期間,學校要求學生們完成一份特殊的假期作業,為祖國“慶生”:和家人一起觀看電影《長津湖》。

“過國慶節,就是要有一點‘儀式感’,讓孩子們心中永遠有一抹紅。”讓吳蓉瑾感動的是,很多家長為了幫助孩子瞭解電影中的那段歷史,在觀影前後做足了功課,為的就是能讓孩子們在觀影后有更深刻的認識,“今天的安居樂業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到田間地頭勞動,體會自食其力的快樂

這個國慶假期,位於金山工業區的17個村居,迎來了一羣羣來自朱行中學的中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騎着自行車穿梭在工業區的各個角落,邊領略美景,邊認識家鄉。

原來,坐落在金山工業區的朱行中學雖是一所農村學校,但很多學生從小搬入高樓,對生活的這片熱土知之甚少。於是,學校依託周邊資源,結合假期面向全體學生與家長招募親子組合,精心設計了親子研學活動,除了打卡周邊的17個村居,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現在金山工業區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農務勞作體驗也讓孩子們雀躍。摘柿子、擇茄子、剝毛豆、砍蘆粟、燒菜飯、煮國慶面……平日裏由於工作繁忙不怎麼“顯露身手”的家長們也紛紛向自家的娃“炫技”,手把手教孩子們如何用柴火燒菜飯、煮麪條,這些平常的食物,因為孩子們的自食其力變得美味又獨特。

無獨有偶。黃浦區海華小學的一羣小學生也在國慶期間當起了“小農夫”。在老師和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們來到位於松江的一處農場體驗勞動的樂趣。在雞毛菜地拔去雜草、摘一片芝麻菜放在嘴裏細品、挖出一株完整的莧菜觀察它的根莖葉……幾個學生還從農場帶回蔬菜苗,急不可待地來到學校的空中花園,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種植。

“比起學習、刷題,讓孩子們在假期裏有機會參加勞動,流汗出力,磨練意志,對他們的身心成長很有益處,也能親身感受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喜悦。”海華小學黨支部書記陳菊説。

解鎖新技能,在豐富活動中拓寬視野

AI編程機器人、創客、舞蹈、聲樂、書法、繪畫……這個國慶假期,黃浦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的老師們全員上崗,開設了111門科技、藝術、體育類課程,帶領孩子們在各類興趣愛好活動中放鬆身心、拓寬視野,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大早,各個專用教室裏就熱鬧了起來,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不斷。從滑板、扯鈴,到足球、籃球,在陽光明媚的廣場上,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跟隨帶教老師“解鎖”起一個個體育新技能。

據黃浦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主任陳滬銘介紹,為了讓足不出“滬”的孩子們享受到內容豐富的假期,該中心的“教你玩俱樂部”特意加開課程和班級數,盡一切可能滿足學生需求,通過“零門檻”地隨到隨學,讓孩子在“玩”中學會和掌握相應的遊戲規則和團隊配合,在“玩”的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記者 王星)

來源:文匯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0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玩”中學,這才是假期的正確打開方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