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園地的不倦耕耘者
——許敬如花鳥花解讀
賀萬里
當1990年許敬如首次到省城合肥舉辦個展的時候,他的畫着實讓到會的知名畫家學者們驚歎不已,一則驚許敬如在艱苦貧困的環境下對畫藝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與勤奮:二則驚敬如以業餘作者竟在傳統筆墨造詣上表現出了較為深厚的功底;三則驚其花鳥畫在傳統基礎上出新,與傳統拉開了一定的距離,給思索中國花鳥畫何去何從的畫家們以啓迪。由此,他的花鳥畫得到了與會者一致的肯定。當時省美協主席鮑加竟慨嘆在省美協會員的花名冊上還沒有這樣一位有一定功力有一定新創的畫家,實在是一大遺憾。於是乎,個展開幕式變成了許敬如作品研討會,研討會又變成了如何發展中國花鳥畫的學術討論會。
開頭不易,保持良好勢頭而屢有成就則更顯不易。九十年代匆匆掠過,已是省美協會員的許敬如又會有何作為呢?如果説,九零年個展敬如一鳴驚人,這幾年過去,他給人的豈止是一驚,而是接續不斷的驚歎之舉。1992年是他的一個豐收年,《初露》人選“全國首屆花鳥畫展覽”, 《秋實》、《葦塘雙鷺》、《涼秋即景》人選“第八次新人新作展”,《果鄉泛舟》等代表安徽美術家在日本展出。隨後的收成仍然豐厚。作品入選了中國美協和文化部舉辦的許多大展,如“第八屆全國美展”、“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孺子牛杯書畫藝術大展”、“二十世紀國際美術精作博覽”等等。這麼多的入選與獲獎,兆示着許敬如已經從皖北大地走出安徽,走向了全國,甚而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作品被日本、巴西、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及東南亞等個國家收藏,被美國總統克林頓收藏。1997年在澳洲“翁真如”國際書畫藝術大展中獲創作大獎。1999年元旦又在蕭縣舉辦了“回鄉書畫個展”引起了廣泛的讚譽。
許敬如來自中國書畫之鄉蕭縣。蕭縣是花鳥畫普及和出大師的福地。在90年合肥個展上,許敬如已經已構圖經營、筆墨趣味、潑墨用水上的精到而予人以新意。從而擺脱了傳統花鳥媚俗圓潤甜熟一路,以色彩的雅麗和筆墨上的優點,卻又進一步追求精到和典雅。從入選“中國書畫家作品精選”的《梅石山雀圖》、入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的《秋寒》和入選台灣出版的“江南四十二家”中的《紫藤花鳥》等作品都可見到。敬如的傳統類花鳥之作,少了原先的某些率性而為、橫筆搓擦的縱橫氣,卻更多了些理性痕跡,因此他的作品更顯精到,由於汲取了西方平面構成的一些因素,經營位置上更出新意,色墨對比在爭妍中見出統一,快意 擦的石面葉面配上精心勾勒的葉筋、花枝、果實等,令人感到他的作品既是精心營構的又是恣情而為的,二者奇妙的統一形成了他的秀雅、清新、活潑而又厚重的畫風。
許敬如重視傳統,作品中充盈着傳統。然而許敬如並不滿足於在傳統花鳥中點滴改良來求得生存。他遊視西域,抬望畫壇,也在思考與摸索着開創中國花鳥畫現代形態這一時代課題。眾所公認,花鳥畫的創新是中國畫走向現代形態中最難的一個環節。有那麼多的前輩大師高峯聳立,有那麼完善的筆墨表現程式,有那麼多的當代畫人矢志花鳥畫,立身其間已屬不易,更何況要以“當代形態”的花鳥畫家身份為世人認可!然而藝術的本質,就在於個性化,就在於創造。許敬如對此是怎麼做的呢?他不是如某些人只保留筆、墨、紙等中國畫基本材質,而完全拋棄傳統美學追求另起爐灶;也不是將中國花鳥變異為喪失國味的西洋風雅,更沒有陷於追求特級製作的匠氣之列。
他的選取是巧妙的,策略性的,也是頗耐人品味的。簡言之,就是在長期傳統花鳥畫浸淫基礎上的藝術抬升。這個抬升,既要改造傳統的某些表現程式,又要借鑑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結果形成了我所稱之的“許家樣”。試看《代代吉利》、《春曲》、《紅霞雙雀》等圖所呈現出的許敬如所理解的花鳥畫新樣式:通過渲染、點搔、噴灑等手法做出的滿構圖的背景渲染,如雲如霞,如煙如茵,沒骨法畫的枸棘子花葉濃濃密密積疊排比成面成簇,或者以線勾勒出那富有裝飾味和平面構成感的千頭菊、玉蘭、梅花的叢叢簇簇,聚而成面,成排比之勢,平綴於帶有西畫色調韻味的雲霧、綠蔭、草叢等背景之中,加上二三隻鳥雀的呢喃作態,營造出了一個優美醉人的夢幻般的花鳥世界。不過,他的新樣式不是簡簡單單地在傳統花鳥畫基礎上加上一些色彩肌理的製作與渲染就可。他是經過深思熟慮,深究傳統花鳥與現代繪畫優劣之後作出的策略性的選擇,尋求到了一種適合其畫風表現
的筆墨樣式和構成程式,其特點在於:
一是重物表現的背景肌理化平面化效果。傳統花鳥畫往往有着大量的留白,而現代中國畫卻在朝向滿構圖方向靠近。許敬如的畫往往把留白轉換成茵茵草地、燦燦雲霞、濃濃綠蔭、湛湛月空,春花綠野,通過背景的積、染、噴、等的色調傳染限制了空間的延展,予以二維平面感,同時又因此而以色彩的張力營造出情調和氣氛,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
二是畫面形成張力的強化。許敬如在保留傳統花鳥畫筆墨品味上的有益養分基礎上,往往選取那些本身在生活中就往往成簇成片生長的花卉,如千頭菊、梅、玉蘭、海棠、紫藤、蘆葦叢、枸杞等等,給之以頗富裝飾味的筆墨符號化處理,將它們聚像成面,造成在畫面上排出倒海般的排比、積疊、凸顯之勢,從而大大強化了花鳥畫的表現張力和現代審美趣味的契合度。
三是色墨線共進的整體表現特點。傳統花鳥話往往只是以筆墨為恃,畫至成熟或年老功夫到時,一筆一葉,不成圖像,也足可觀,足以為藝,色彩則是可有可無的。然觀許氏之作,則因色彩肌理層面的使用造成了對物象的烘托映襯,以及對花鳥情趣的強化,大量勾勒花葉主體部分的排比呈示使得色墨線面構成諸因相得益彰,調動了畫面中的每一個因素,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視覺效應體系。
其四可見的就是傳統筆墨品味濃足存留。千頭菊、葡萄、枸杞子、梅花老幹等,都是以傳統筆墨技法予以表現的。濃濃的筆墨意味的存留與現代平面構成和裝飾意識的配合之好,另執迷傳統者滿足,另執意創新者稱奇。
當然,所謂“許家樣”只不過是初步形成了一點自我面貌而已,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個性風格,浸潤個人情感,保留中國話特有的耐品的醇味,增強新畫風的表現力。所以,如何與傳統、與當代人拉開距離時,又不喪失自我和中國品味,這是許敬如仍要苦苦尋求突破和思考的焦點。藝途無涯,敬如的路正長,我們期待着他的藝術之夢不斷成真。
與許敬如老師去年夏天在京相識,古稀之年筆耕不輟,讓我這個天天混跡在書畫圈的人也漸感慚愧,其間欣賞老師的作品近百幅,梅蘭竹菊花鳥果蔬野草紫藤無不涉及,筆氣生動、墨之精彩讓我們感慨萬分,都説高手在民間,此話當真不假。中國畫傳承千年,筆墨之不易不在朝夕,是大寂寞中萃取的弱水一瓢,廢紙三千更不在話下,所以我能體會到箇中滋味之不易。老師為人謙和,在藝術上敬經典尊古人,不越半步雷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呈之氣廣大而精微,在淮北之地有此一人,實屬新安之幸。
《中國水墨》雜誌主編:劉淇
副主編:胡杰
藝術簡介
許敬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北京藝軒畫院院長,台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曲阜孔子文化藝術學院副院長,宿州學院美術學院教授,曲阜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藝術顧問。
許敬如作品以大寫意為基調,追求氣骨古雅、神韻秀逸。他理性的繼承了先賢藝術創作成就,六法兼備,又格因品殊,他講究意境,心與物期、意在筆先、筆遊神理,而旨在象外,較好的發揮了作品的審美作用。他繼承傳統的藝術感受,又汲取一些當代藝術思維,善於利用多種構成元素,更重要的是,他能用一個當代人的感受,通過豐富的筆墨和中國繪畫的認知方式和法度,去體現中國繪畫藝術的精神。他融合中西方構圖、色彩、託物、明暗、光影、透視等表現手法,去表現豐富筆法之外的意境追求。用現代化的表現手法,表現具有時代氣息兼備傳統意境的主題。他的花鳥畫,精緻入微,他的山水畫,大氣磅礴。博採眾長、筆力深厚、變換不一、意象交融,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